閱讀43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諸葛亮的出師表,為什麼沒有感動劉禪?

韓愈曾說:“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出師表》的中心思想無非“興複漢室,還於舊都”。然而,諸葛亮辭世後,劉禪便毫不猶豫地停止了諸葛亮為之獻身的北伐事業,甚至建造“相父”祠堂也不允,作為劉氏集團12年的CEO,現任董事長的“幹爸”,在成都立廟都不被允許,真應了杜甫那句“丞相祠堂何處尋”,也可以看出二人關係並非那麼“和諧”。

《出師表》中說:“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這裏涉及兩個權力中心——“宮中”與“府中”。它們各有一套行政班底:丞相的叫十三曹,皇帝的叫尚書台;十三曹屬於國家在編公務員,由國家供養;尚書台隻是皇帝的私人秘書,還得皇帝掏腰包付薪水。如此看來,“府中”權勢堪比“宮中”。二者的矛盾是必然的,而矛盾的解決必然是——諸葛亮以絕對優勢壓倒劉禪。

諸葛亮寫《出師表》的時候,劉禪已經20歲,做了五年的皇帝,尚要“事無大小,悉以谘之”。曆史上多認為劉禪是“扶不起的阿鬥”,而我們從諸葛亮死後劉禪立即停止勞民傷財的北伐來看,他也並非弱智。至於“樂不思蜀”一事,正如《鴻門宴》上樊噲所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自己都已經成了人家案板上任人宰割的魚肉了,還何必逞一時之勇?不如順天命,做個安樂公,最起碼也能保家保身。

《出師表》前後共13次提及“先帝”,榜樣可以帶來力量,但同時也帶來了壓力,劉禪登基已五年,文臣武將未感劉禪恩澤,仍感念先帝的禮遇。殊不知先帝在世時隻給諸葛亮一個丞相名頭,並沒有讓他開府治事,而劉禪登基之後才讓諸葛亮開府掌權——這天大的恩澤怎麼沒見《出師表》提及?先帝之於劉禪猶如緊箍咒之於孫悟空,念一遍,便痛不欲生一次,更何況諸葛亮一口氣念了13遍。可見從人之常情的角度看,《出師表》沒能打動劉禪也無可厚非。

最後更新:2017-10-08 22:19:00

  上一篇:go 楊冪整容後的樣子真的很美
  下一篇:go 王健林繼續整合資產:把兩家輕資產公司裝進上市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