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对决》原叫《中国佬》,成龙为这份屈辱到底做了什么
文/马庆云
正在上映的院线电影《英伦对决》,成龙一改新年档《功夫瑜伽》的喜剧武打元素,换为严肃面孔,讲了一部父亲为女儿寻找恐怖袭击元凶的故事。这部电影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无可挑剔。
剧情节奏,远比好莱坞部分剧情不足场面来撑的电影要好,因为它本身的故事便紧张刺激,足够撑起一部电影。而武打场面方面,干脆利落,老成龙风格,剔除武打中的喜剧风格,直接上硬朗对决,尤其可圈可点的,是武打不啰嗦,不秀花拳绣腿。甚至于连武打特效都用的很少,这种风格更近似纪实,给影迷真实观感,有利于塑造剧情可信度。
《英伦对决》的好处还在于,所有的人物塑造,都近乎立体完整,尤其以成龙饰演角色和老007饰演的视觉。一个为女儿报仇的老父亲,有着不一样的战争经历。一个官方重要官员,却老婆睡了大侄子,好不容易找个姘头却是恐怖分子眼线,自身反恐,却差点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角。这个皮尔斯的戏,不必成龙弱。
无可挑剔的问题也同期存在,因为没有槽点,也一并造成影片其实缺少与影迷的情感联系点。除了父女情深之外,真的没有什么话题性可供非专业影迷热聊。因此,《英伦对决》可作为院线电影的一个标杆,纯正的硬派电影风格,质量极高,话题不足,能否引爆档期,值得持续关注一下。
在《英伦对决》中,成龙饰演一个从越南战场逃亡到英国的华裔人士。他本是广西人,在八十年代离开越南,先逃亡新加坡,后去了英国伦敦。在战火中,主角的孩子和妻子被海盗杀害,只剩下唯一的女儿与之相依为命。而广西人,为何在八十年代从越南逃亡新加坡等等,成为电影悬案,未做解释。
《英伦对决》改编自英国作家史蒂芬•莱瑟1992年出版的小说《中国佬》(The Chinaman),虽然名为“中国佬”,主角却是越南人。目前,这本小说在中国并未有翻译版本,具体书稿故事内容我没有阅读过,有相关英文阅读知识的读者,可以留言讨论这本小说的原版故事。
The Chinaman 这个词汇,在境外华人圈比较忌讳,认为有侮辱亚裔华人的意思。对应到中国汉语词汇中来,很类似当年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支那”类的侮辱。The Chinaman 在英语华人圈,有着自己的故事。
回顾历史的话,早期的美国华人移民确实曾经在正式书信里自称Chinaman,但再往后,Chinaman开始被用来指代人口普查时不愿意提供姓名的华人。
随着对华人歧视和排挤的加剧,这个词的意味越来越消极。1892年,美国通过了禁止中国人入境的杰瑞法案(Geary Act),其中也使用了Chinamen。渐渐地,Chinaman还被用来蔑称其他亚裔移民。
所以,在小说《The Chinaman》中,便有这种贬义的成分在里边。但是,从《英伦对决》的内容来看,这种贬义应该属于欲扬先抑。不过,解释这种欲扬先抑比较麻烦,容易伤害民族感情,因此,成龙拍摄此片之后,将电影英文名字改为《The Foreigner》,Foreigner的意思是外国人,涉外事件等,大陆上映,则叫《英伦对决》。
The Chinaman 这个词,在电影中也有台词体现。成龙饰演的角色要去见英国的一位大臣,大臣的秘书却说,那个中国佬又来了,有贬斥的意思。但是,成龙角色通过一系列的追查,最终先于英国反恐部门将恐怖分子绳之以法,大有“东亚病夫”怒打敌手猛然崛起的味道。因此我说,这部电影是欲扬先抑。
而电影名字的更动变化,不仅囊括了剧情的最核心价值观念,也呈现出一种亚裔华人对自强崛起的真实态度。剧情中的成龙要不被人成为中国佬,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抓获真凶,让嘲讽他的人自惭形秽。而剧情之外,小则个人,大则集体,若想丢掉The Chinaman 的蔑称,也只能拍最硬的电影,做最硬的产品,同时,悲天悯人。成龙电影的好处就是悲天悯人,在宽容与杀戮之间寻求平衡点,不提倡杀戮,力图实现一种暴力的平和。
最后更新:2017-10-09 01:20:31
上一篇:
薛之谦:我们不再年轻,那就再爱一次吧
下一篇:
薛之谦高磊鑫复合,说明了什么?
汪涵介绍潘粤明,却遭沈梦辰抢话宣传新电影,汪涵直接怼她毫不留情
韩雪怒喷携程,没想到恰到好处,亲子园事件再次发酵!
周星驰成为票房冠军喜剧之王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却被讽刺人品差贪财
马云一出手网宿科技遭遇5年来大溃败 高管掀起减持比赛
马云越南煲鸡汤;搜狗昨晚纽交所上市;携程给家长两周带薪假
谢娜张杰深夜与友人聚会,娜姐孕期未改爱玩天性,准妈妈过渡期太过煎熬
与金马奖影后搭戏 吴昕评价他“有一颗老人的心” 如今终于火了
除了高晓松这些明星也晒早餐,吴昕爷们陈赫接地气最后一位才叫奢侈
谢娜怀孕3个月出门逛街,网友:和贾玲有的一拼!
就在刚才,马云哽咽了,今年这个双十一,估计他的梦想要破灭了,但叶县人民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