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41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盤點十九大報告中那些與醫療健康和信息化的信息

麵對新發展、新形勢,報告展示了十四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並提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在醫療健康領域,隨著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過去五年裏,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

醫療健康

堅持新發展理念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和分配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平安中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係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係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係,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加強社會保障體係建設

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製的要求,全麵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係。全麵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製度,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和大病保險製度。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全麵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製度、醫療保障製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健全現代醫院管理製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全麵取消以藥養醫,健全藥品供應保障製度。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製重大疾病。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係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報告回顧了過去五年的成就和曆史性變革。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麵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麵發展、社會全麵進步。

本文由朗銳慧康編輯整理(www.lrioh.com),如有侵權請聯係本站。

最後更新:2017-10-20 10:33:38

  上一篇:go  基於ARM9多串口工控主板的嵌入式開發方案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醫療算法能夠診斷出85%的老年癡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