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當】為他人做嫁衣,皆因不懂價格錨點!
TA的每日心情
2016-12-24 12:52
簽到天數: 2 天
[LV.1]初來乍到
店鋪米勒斯官方旗艦店威望0 發消息Hello!我是叮當,一個專注轉化率研究的電傷人。最近很多同學都對於轉化率問題頗為頭疼,於是乎病急亂投醫,怕死瞎吃藥。他們來找我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詳情鏈接一甩:“老濕,你幫我看看,給點建議......”瞬間石化!親,你可知道在醫院做個全身檢查需要多少天?你最起碼告訴醫生你哪裏不舒服吧。
你自己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對嗎?
想必你也是個無所不能的“電傷人”,通曉十八般武藝在所難免,但詳情頁這門學問一直以來根本沒有什麼係統的教材,成功的案例五花八門,無法了解底層邏輯,就隻能從表麵模仿,然後測試、測試、再測試......其實就是碰運氣。所以,我希望建立一個平台,邀請你和我一起係統的學習和交流詳情轉化的知識,通過提升自身能力解決問題。
最近有個鬆下品牌的代理商跟我說,他們有款浴霸,轉化率非常低,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希望我幫忙診斷一下。
決定你長成什麼樣子的不是基因,而是外部環境
在診斷詳情頁之前,我需要對產品全方位的競爭環境進行了解。首先,浴霸這種產品對於一般人來說接觸的比較少,不像手機、電腦、電視這類產品容易成為熱門話題。說到浴霸,你大腦的品牌盒子(Brand Box)裏連一個做浴霸的品牌都不知道吧?在這種情況下,有品類影響力的品牌顯得格外有優勢。雷士、歐普是照明行業的巨頭,TCL是家電行業知名品牌,鬆下的電子產品享譽全球。按理說,鬆下是最具備品牌優勢的,但是鬆下的銷量反而是最低的。
價格錨點的秘密
不知道你是否了解價格錨點這個概念。舉個栗子,你第一次去美國旅遊,晚上到超市想買罐啤酒喝喝,有3種價格:1美金,5美金,10美金。你都沒有喝過,你會買哪一罐?數據表明,多數的人都會拿5美金那罐。我們回想一下我們的心理活動:1美金折算人民幣大概是7元,對比國內啤酒來說,7元人民幣蠻合理的。但對比之下,這罐1美金的啤酒顯得有點廉價,所以你會擔心這罐啤酒不好喝。10美元的啤酒是最貴的,你也自然而然的認為它應該是最好的,但畢竟價格偏高,你付出的代價太大,於是多數人都會選擇看似最理性的5美金啤酒。真實的狀況往往是,3罐啤酒的成本沒有太大的區別,但1美元的啤酒並沒有多少利潤,於是超市引進了5美元的啤酒,但與1美元相比,5美元啤酒顯得太貴了,很少人購買,於是超市找了10美金啤酒這個托。
如果你周遭的都是獅子老虎,當隻刺蝟可能是你最好的選擇
從價格優勢的角度出發,其它的品牌顯然就是獅子老虎,鬆下浴霸毫無還手之力。千萬不要跟競爭對手爭這些一味追求低價的用戶,高客單產品應該突出自身優勢將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消費者區分出來。如同刺蝟一般,從不怕獅子老虎,且無需跟獅子老虎搶食。因此,塑造獨特價值是鬆下浴霸的唯一出路。
我們來看看鬆下賣家是怎麼做的,我們也可以暢所欲言給他們一些建議:

優點:這種揭短的做法對於不知道兩種產品區別的人來說還是蠻有效的。
缺點:月銷量80件,搜索排名不可能太靠前,也就是說進來的買家極有可能已經看了10個8個寶貝才進來的,再看到這種揭短的內容會吐的,很容易導致跳失。即便要放也不應該放在前麵。

優點:痛點能夠有效激發消費者的重視。
缺點:文字太多,買家基本沒有耐性看。文字太小,手機端需要放大才能看清,太麻煩。

浴霸進化論
進化論的做法能夠直觀的突出鬆下產品的先進程度,但是賣家似乎沒有搞清楚競爭對手是誰。顯然鬆下浴霸麵對的競爭對手就是同類型風暖浴霸,而不是過氣產品。這個進化論並沒有有效將自己與競爭對手區別開來。另外,進化論如果能對每一代產品的特點進行說明效果會更好。
5重安全保障
這種排版方式應該會導致很多人產生閱讀障礙吧?專業術語通常不會引起買家重視,應該改成利益點的方式敘述。舉個栗子:加熱器防過熱設計——馬大哈的福音,過熱自動斷電。這樣是不是更容易跟消費者同頻共振?

風暖浴霸
介紹原理的初衷是想告訴消費者這是一個不一樣的產品,但顯然這是作者一廂情願的看法。消費者隻關心這樣的設計能給他帶來什麼好處,絕大多數的買家都是不會看這些又長又無趣的文字的。
場景圖片
圖片跟文案的匹配度並不高。

海報
小孩和浴霸的比例過大。場景感覺是春暖花開,豔陽高照,讓我感覺此刻更需要一台空調。當然,作者也許在表達用了這個產品之後,冬天變夏天,但這樣的場景代入感不強。

產品介紹
如果你能一直不漏的把上麵這版產品介紹看完的話請舉個手,我給你發紅包,因為這實在太高難度了。建議要精簡內容,重點放大。

這裏再次強調了5重安全保障的內容,承前啟後的做法要慎用。







坦白說,挺無感的。你怎麼看?

安裝方式:
建議使用印刷版本一起寄給消費者,試想一下,消費者在安裝過程中往返於浴室與電腦間是件多麼痛苦的事情。

這個詳情頁之所以轉化低,除了定價的因素以及上述的眾多設計和策劃缺失,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讓潛在用戶感受到這款產品到底為什麼要賣那麼貴,產品價值點在哪裏。能在這方麵發力,轉化效果一定會有所改善。你認同嗎?希望你能留言跟我互動。
最後更新:2017-11-01 02: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