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4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諸葛亮才能出眾,卻沒能統一天下,毛主席認為他有這三大失誤

大家知道,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國卓有建樹。但是關於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曆來都有爭議,有人表示肯定,也有人提出質疑。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諸葛亮的形象已經“多智近妖”,民間將其奉若神靈,認為諸葛亮是古今第一的軍事天才,並為他沒能統一天下找來“未逢其時”等借口。

對此,熟諳曆史,且軍事造詣頗高的毛主席卻不這樣認為。他對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曆史功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毛主席認為,諸葛亮算得上是三國時期一流的軍事家,同時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諸葛亮的三大失誤。

第一、選錯將帥,丟失荊州

當初劉備入川之後,諸葛亮留守荊州。後來劉備調諸葛亮入川,諸葛亮不該留下關羽守荊州。讓關羽守荊州是一著錯棋,因為關羽太驕傲和輕敵了。驕傲就不能聯合東吳,輕敵就不能防備東吳。

關羽從思想上看不起東吳,也就不可能認真貫徹執行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結果不僅失掉了荊州這塊重要的根據地,關羽也被東吳殺掉了。

第二、關鍵時刻,身為主帥沒有親自臨陣

讓馬謖與魏軍戰於街亭,自己率大軍駐守祁山,把強勢的蜀國兵力進行了分散,變強為弱。加之馬謖威望不夠,出現變故控製不住局麵。

第一次北伐時,原本魏國的守備比較空虛,這無疑是一個天賜良機,可是隨著街亭的失敗,蜀國因此錯失了這個大好的機會。毛澤東讀此評點道:“初戰亮宜自臨陣。”認為街亭之戰諸葛亮應該親自臨陣調度,不應分散兵力、委責於人。

後來,諸葛亮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接受了教訓。毛主席對此批注道“自街亭敗後,每出,亮必在軍。”

第三、軍事戰略錯誤,不應該三分兵力

毛主席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裏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其始誤於《隆中對》”,指的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到“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乍一看,荊州、益州兩路出擊似乎是一個完美的方案。但毛主席清楚地指出,荊州與益州相距千裏之遙,兩地分兵的做法讓原本就不強大的劉備軍團更加失去了兵力上的優勢。而《隆中對》實施的結果,便是荊州被東吳偷襲得手,關羽父子命喪。

“三分兵力”,指的是關羽鎮守荊州、劉備進攻東吳、諸葛亮北伐中原。前兩次分兵都敗得非常慘,導致蜀國元氣大傷,而到了諸葛亮北伐時,蜀國的本錢已所剩無幾,幾乎沒有了取勝的可能。因此,毛主席感歎:“安得不敗!”

最後更新:2017-10-08 07:06:40

  上一篇:go 《爸爸去哪兒》陳小春兒子Jasper小奶音萌翻眾人,超懂事圈粉無數!
  下一篇:go 諸葛亮死前遺言竟也是一計,近兩千年來還未解開?果然是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