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
技術社區[雲棲]
中國彩電企業或錯過OLED班車
當2013年鍾聲敲響,有網友興奮地寫下:2012沒把我們送走,我們把2012送走了。
但對於中國彩電企業來說,2013年可能沒有想象的那麼輕鬆。LG電子於2013年年初宣布,其55英寸OLED(有機發光顯示技術)電視開始在韓國接受消費者預訂,並將於2月陸續交付。而不久前有媒體報道稱,三星將於2013年三、四月份向中國市場投放大屏幕OLED電視。
幾乎是不約而同,韓國兩大電子巨頭同時發力OLED.一個可以預見的事實是,OLED將全麵爆發。OLED電視具有厚度薄、對比度高、色彩豐富、分辨率高、視角寬廣、屏幕可卷曲等特點。相比於傳統電視,它薄如蟬翼,可卷曲折疊。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一台(應該叫"一張")電視像紙一樣薄,那就是OLED電視。概括來說,CRT是放在櫃子上看的電視,LCD(LED)是掛在牆上看的電視,OLED是可以拿在手上看的電視。LG Display 預測,2016年OLED電視市場容量將達到720萬台。
目前看,OLED存在整機售價高、麵板難以大規模供應等推廣普及障礙,這也是所有創新型產品上市之初麵臨的共同問題。LCD液晶電視上市之初問題更為嚴重--亮度偏低、可視角度小、響應速度慢、價格奇高無比,等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某彩電企業推出"中華第一屏"(實為30英寸液晶電視),售價高達10萬元人民幣。而今天,30英寸液晶電視平均售價不超過3000元。亮度低、可視角度小、響應速度慢的瑕疵,早就被一一解決。
那時,彩電企業的心態和今天相似,既認同LCD代表了產業發展方向,又舍不得剛剛建立起來的CRT產業優勢,麵對新生的LCD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當時,不少企業信奉"CRT還有很長的好日子過"),猶豫不決之中被日、韓企業遠遠甩在後麵。今天本土彩電產業的市場地位,是經過多年拚殺才追趕過來的,代價可謂慘重。
始生之物,其形必陋。我們須清醒地看到,目前OLED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是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但關鍵是,我們必須認清OLED代表了產業發展方向,在戰略問題上不可犯傻。
實際上,今天OLED的技術與產品成熟度,遠高於十年前的LCD.另外,經過前兩年的消費者啟蒙教育,OLED已經被消費者認知,接受起來不會太困難。還有一點必須強調,那就是LCD、LED液晶電視已進入微利時代,客觀上需要利潤更大的創新產品取而代之。目前OLED的市場格局,與十年前LCD(後發展為LED)剛剛興起時十分相似。平板電視的興起成就了韓係品牌,三星、LG取代日係品牌索尼、鬆下,成為全球彩電前兩強。
而今,日係彩電漸趨沒落,甚至已跌出全球前三名(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彩電三強為韓國的三星、LG與中國的TCL).鑒於日係家電企業依舊處於嚴重危機之中,未來借助OLED鹹魚翻身的可能性不大。
日係巨頭的急速衰落,客觀上給中國品牌提供了進一步崛起的機會。中國彩電企業不應成為OLED這場大戲的旁觀者,而應成為積極的參與者、推動者。OLED幾乎成了韓係品牌的獨角戲,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然而,現實更具骨感。目前,中國企業在OLED上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此情此景很容易讓人聯想起2003年LCD剛剛進入市場之初,那時的中國彩電企業剛剛建立從玻殼、顯像管到整機製造的產業鏈,平板時代(當時以LCD、PDP為主)的到來,讓中國彩電企業剛剛建立起來的優勢一下子歸零。
如今,相似的一幕可能再次顯現。在過去十年裏,中國彩電企業對OLED技術無實質性突破。
一個看得見的事實是,當韓國兩大電子巨頭為OLED暗暗角力時,我們沒有看到中國企業的身影。雖然日係彩電企業趨於沒落,但索尼、夏普、鬆下已明確表示將推出OLED,索尼還在2013年CES展上展示了自己的樣機。止於目前,中國僅有TCL李東生於2012年"兩會"期間,表示計劃於2013年中推出中小屏幕OLED產品。
2013年必將是OLED大爆發的一年,換言之,2013年的彩電主題隻有一個,那就是OLED.我們看到,三星已於2011年對其LCD產業構架進行了全麵、大幅調整,其目的就是為OLED上市創造條件。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中國彩電產業發展到今天,雖與國際企業的差距大大縮小,但仍未建立全球產業領導力,我們扮演的仍然是"追隨者"而非"領導者"角色。可以肯定的是,誰率先推出OLED電視,誰將成為中國OLED的領軍品牌,從而在"後平板"時代居於有利位置。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