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技術社區[雲棲]
最潮流的搭配:“開源軟件+雲計算”
關於開源軟件,它被稱之為是一種破壞性的創新。而在雲計算時代,“開源軟件+雲計算”成為了最潮流的搭配方式,也成為了廠商競相追逐的“必備款”。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要發揮雲計算的潛力,就必須建立在開源軟件的基礎上。而開源應用的商機也趨於成熟,各大服務商也相繼完成了在中國的布局。
在中國雲計算時代發展開源軟件,將有利於推進雲計算產業的發展:首先,開源將促進符合用戶需求的雲計算基礎架構的成熟;其次,由於開源的透明性和安全性,雲計算相關標準更加易於形成;最後,開源將更大的發揮雲計算技術靈活性、可擴展性的優勢。
在2012年,國內的開源軟件市場也異常熱鬧。在這一年,OpenStack基金會主席Alan Clark訪華、IBM KVM卓越中心揭牌、中國 Cloud Foundry 開放聯盟成立……
可以看到,移動與雲計算已成為當下最受關注的IT熱點。一項調查顯示,在2011年啟動的開源項目中,共有超過七成的項目與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相關。該調查也顯示了開源項目越來越為明顯的流行趨勢,其中超過6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企業開源代碼占比為50%以上。
同時,這個調查顯示了開源軟件的優勢是自由、低成本、高質量。高質量也是第一次被入選為前三的優勢。
從開源虛擬化到開源雲計算
從企業私有雲部署,到大規模公有雲環境搭建,服務器虛擬化都是至關重要的部分。但隨之而來的一係列問題,使得異構、異地資源整合變得非常困難,IT部門對此也都倍感頭疼。
KVM作為一種開放的,基於內核的虛擬化技術,其以高性能、可擴展性與高安全受到企業用戶的青睞,而低成本的方式也吸引了大量的公共雲提供商。
除了能夠避免用戶鎖定,在廣闊的公有雲市場,專有軟件的高昂成本已難以維係用戶長遠發展,開源平台由是成為各家供應商的選擇方向,圍繞KVM的應用拓展也愈發深入。其中,開源項目之一的OpenStack更是聲名大噪。
經過四年多的發展,KVM現逐漸成為專有虛擬化解決方案的企業級替代方案。雖然目前KVM的市場份額還以個位數計,但在用戶部署多個虛擬化軟件的大趨勢 中,開源成為不二之選。尤其對於龐大的Linux用戶群體來說,KVM幾已成為默認選擇。
協作生態漸趨成熟
Cloud Foundry的加入,更是加快了開源技術在中國的推廣與應用。
作為新興的開源PaaS雲平台, Cloud Foundry自2012年初落戶中國,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基於Cloud Foundry 的Spring 框架在中國的企業應用和互聯網開發領域即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
此前不久,借助Spring開發者大會,VMware又將SpringOne正式帶入中國。 隨著這些活動的持續推進,一個圍繞開源PaaS的技術推廣、開發者與合作夥伴社區的生態係統也正在快速聚攏,為多雲平台用戶帶來更多選擇以及部署的更大靈活性。
在過去的半年多,包括年初發布的新浪 SAE Ruby 平台,此外還有SNDA 盛大雲、莫怕網、上海交通大學、複旦大學等合作夥伴也都完成了基於 Cloud Foundry 的公有雲服務搭建。此外,用友集團也在積極嚐試使用 Cloud Foundry 構建企業私有雲平台。
除了對於公有雲的支持以外,Cloud Foundry還可部署在絕大多數主流的ICE基礎之上,企業可以用該代碼做內部的私有雲平台,這也使得Cloud Foundry服務的範圍得到進一步擴展。
與此同時,一個基於 Cloud Foundry的開源PaaS生態係統也在逐漸形成。其中,包括互聯網企業、獨立軟件供應商 (ISV)、係統集成商、技術創業企業、IDC運營商和高校在內的眾多企事業單位,都在不同程度的了解、學習、評估並嚐試使用 Cloud Foundry搭建公有雲或私有雲平台。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10年歐洲債務危機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無論是政府用戶還是企業用戶,都在盡量減少IT開支以降低成本,開源軟件與雲計算以自身優勢成為首選。危機時代的開源勢必將助推雲計算大潮,並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