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技術社區[雲棲]
如何看待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
"幸福就是什麼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體健康,精神沒有任何壓力才幸福。我現在壓力很大,憂慮忡忡,能幸福嗎?"
連續幾天來,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通過各種媒體,特別是在微博上引起廣泛的反響。當然,也有各種聲音傳出。我認為,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員,諾貝爾獎對我們中的任何人都是一個相對敏感的話題,我們該持怎樣的態度去看待,以對我們每一個人成熟度的一個檢測。
莫言獲獎當祝賀。無論你對諾貝爾獎持什麼態度,無論你對莫言的作品持什麼態度,他的獲獎都是一件喜事,值得祝賀和欣慰。暫且不說諾貝爾文學獎本身的影響,就是任何一個國際獎項能夠得到專家、國際社會和中國政府的共同認可,如此共同和普遍的叫好,僅此一點就十分不易。《紐約時報》說在過去10年,莫言是被出版商偏愛的3個作家之一,以此用來打破批評家所指出的諾貝爾文學獎被歐洲作家壟斷的局麵。
毋庸置疑,莫言或將對中國人精神生活層次的提升和文學的複興起到一定作用。據報道,莫言獲獎後其書在世界各地熱賣,正在法蘭克福舉辦的書展即掀起了一股莫言熱。中國內地尤其如此,舊書斷貨新書加印,據說《我們的荊軻》已由起印幾萬冊到幾十萬冊--這比荒唐至極的"張悟本之流"或是各種神壇的"心靈雞湯"熱賣要好得多。
祝賀之餘,也當反思。比如中國文學,包括中國所有的優秀精神產品該如何向國外推銷。長期以來,我們不少文藝家熱衷於自戀、喜歡自己跟自己玩兒,所以,盡管我們做了很多事情,這其中包括鐵道部用1800萬元製作宣傳片,不說其涉嫌違規腐敗,就說其作品本身之粗糙又能讓世界對中國高鐵的認識增添多少呢?著名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說,你們中國做了很多好事,但你們沒有學會向世界推銷自己。現在,至少莫言的成功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
還有,對當下文學的反思。在得諾獎前,莫言雖有大批擁躉,但他的知名度並不高。新浪微博微話題--《之前你知道莫言嗎?》給出一組調查數字顯示,截至10月15日,有19945位網友表示,說實話不知道莫言是誰;僅有4720人知道莫言。
值得反思的還有某些人僵化落後的思維。比如某些極端理論認為,隻有堅決和政府作對才能得到國際認可,在莫言獲獎的事實麵前也不攻自破了。再比如,莫言獲獎之後媒體的"一窩蜂"現象和肆意渲染無節製的炒作等現象都該值得反思。
祝賀、反思是一種應有的態度,也是一種歸位,而這裏的歸位是指要回歸常識,不要掀起新的造神運動,也別上綱上線,更不要無節製地拔高。
在接受央視《麵對麵》欄目采訪時,主持人問:"您幸福嗎?"此時的莫言好像還是一如既往的魔幻。他竟然隻回答了三個字:不知道。主持人又問:"絕大多數人覺得您這個時候應該高興,應該幸福。"莫言:"幸福就是什麼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體健康,精神沒有任何壓力才幸福。我現在壓力很大,憂慮忡忡,能幸福嗎?……"莫言真實質樸的回答正是一位智者對所有大起大落時的理性歸位。
歸位還包括每一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對莫言作品的喜歡與不喜歡。莫言是文學家,創造的是藝術作品,對此,我們完全可以有選擇喜歡與不喜歡的自由,大可不必因其獲獎就裝喜歡、附風雅。今天,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仍然不喜歡莫言的作品,但絲毫不影響我對他的尊重,這當是一種歸位。
既然莫言獲獎是一件值得祝賀、值得反思、值得歸位的事情,那麼,我們的每一個人,尤其是文化工作者還應當做些什麼?
我認為,一個負責任和有良知的文化工作者應當結合自身的職業特點和藝術所長,將莫言的作品和精神進行宣傳和弘揚。諾貝爾評委會給莫言作品的頒獎詞是"用魔幻般的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曆史和現代融為一體".很遺憾,我看到的所有對莫言作品的文學評論中至今還沒有超越這個頒獎詞,達到我所期待的高度和深度。因而,我希望在熱鬧的喧嘩之後,能夠浮現出有獨特見解的中國內地評論家對於莫言的評論。
當然,我也期待社會學家和不同研究領域的專家能夠對莫言作品折射出的那一個扭曲的,甚至是荒唐的時代所給予理性的闡釋以及有思想的剖析。我支持語文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部擬將莫言的《透明的紅蘿卜》編輯到高中語文的選修教材讀本中,我也會盡自己所能,努力將中國近當代更多優秀作家的優秀作品推廣到學校中去。
祝賀、反思、歸位,都是為行動打基礎。當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出現在社會上,無論是獲獎也罷,還是因某一方麵的特點引人注目也好,隻要我們以理性的視角和包容的心去透視他、去感悟他、去理解他,雖然我們可能永遠成為不了他,但我們也能因無數個他積聚在心中,而顯得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
博主簡介:教育部前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