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7
技術社區[雲棲]
物聯網驅動 個性化醫療將成現實
在醫療行業,“醫療物聯網”等術語已被大量使用,指代可實現互聯醫療的物聯網結構。雖然互聯醫療是建立在已有數十年發展經驗的移動醫療和遠程醫療解決方案的基礎之上,但它還有一個重要的推動力,即由互聯網上的智能傳感器、設備、軟件和網絡相互連接的、快速發展的物聯網(IoT)。各家跨行業的公司正在爭相利用物聯網的生態係統提供各種新型APP、產品和服務,將其用於追蹤、分析和協調行動。
業內越來越多地認為,醫療行業迫切需要通過醫療物聯網解決接入、質量和成本等棘手的醫療挑戰。
醫療物聯網生態係統利用傳感器、設備、互聯性和應用程序的創新,實現以數據為導向、以患者為中心和患者授權的新型護理模式。它不僅僅局限於門診隨訪的內容,而是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持續全方麵地進行醫療記錄和數據的收集,有利於患者、護理者、醫院、人口和決策者。
由於信息技術的采用仍偏緩慢,醫療行業難以在短期內迅速產生巨大變化。然而,各種強大的驅動因素和推手正匯聚在一起,變化的發生指日可待。
醫療物聯網成功的關鍵,在於其必須有能力分析不同來源的更多數據,並在正確的時間提供正確的數據。如果實現了這一點,它便有很大的潛力來改善醫療結果,同時降低醫療成本。朗銳慧康(www.lrioh.com)認為,網上購買產品和服務已成為大多數消費者的首要選擇。許多患者和家屬都希望,醫療行業也能實現在其他諸多領域網購時享受到的便利性、豐富性、簡單性和價格透明度。
許多醫療係統正在回應消費者的訴求,並希望通過患者信息門戶提供患者的EHR和臨床記錄,以改善患者體驗。其他措施包括提供短信服務、電子郵件、實時聊天和視頻谘詢與護理服務,以及開放在線的醫生門診日曆,方便患者自行選擇問診時間。
與此同時,各種技術創新和成熟也正在推動互聯醫療的實現。例如:
1、醫療數據數字化:HITECH、ARRA和ACA等規定都促使醫療供應商將其醫療數據數字化並推進采用EHR;
2、設備創新:包括傳感器、設備、移動和嵌入式係統,如射頻識別(RFID)芯片、可穿戴設備、個人應急係統(PERS)和實時定位服務(RTLS)等。全球化的市場機遇、競爭和規模經濟正在降低該領域的成本、複雜性和規模,並推動其在可靠性、電池壽命和互聯性上的創新;
3、互聯性:網絡接入、帶寬和覆蓋範圍(RFID、Wi-Fi、藍牙、M2M無線服務)與設備連接無處不在,可以將數十億個物理對象連接到互聯網,隨時隨地進行數據采集、傳輸和分享;
4、雲:雲計算帶來了較低成本和可擴展性無縫增量等優勢。使用混合雲和托管主機,能為供應商帶來更多靈活性和安全性,使其能在數據和設備增長時提高內部計算能力;
5、大數據/分析:通過實時分析多個來源的結構化及非結構化數據,可以實現從設備級的簡單二進製算法到更複雜、更多層次的預測分析和機器學習,例如智能醫療成像器可以“學習”並突顯出異常或與以前掃描結果的不同之處,方便人們進行進一步檢查。此外,跨人口數據的匯總可以實現數據驅動的政策決定和疾病管理。
最後更新:2017-10-24 1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