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被馬雲逼上“絕境”的80歲老人一狠心賣了經營一輩子的企業 套現100億!
一年多前的某天,記者路過廣州一家即將“倒閉”的小鞋店時,看到店麵玻璃上貼著手寫的“馬雲所害,含淚甩賣”,隨手拍了下來。
如今,中國最大的鞋業企業百麗國際(港股代碼1880)在7月27日收盤完成了私有化。
曾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目前83歲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鄧耀並沒有參與此次私有化,也就是說他賣出所持有的百麗國際全部股權,把自己創立了幾十年,經營一輩子的企業賣了出去,他和CEO預計套現金額約100億元。
百麗國際過去三年多時間裏,同樣受到了來自馬雲所帶領的淘寶天貓的巨大衝擊,淨利潤暴跌55%,市值更是從1500多億港幣,跌到過不足350億港幣,營業收入增長乏力。
從小學徒到香港十大富豪 百麗創始人做了一輩子的鞋
鄧耀出生於1934年的香港的億戶普通人家,20來歲的時候進入香港皮鞋廠做學徒工。十年之後,他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小型皮鞋工廠。
如果從鄧耀當小學徒到2017年7月27日百麗國際完成私有化,賣出全部股份,鄧耀做了能有60多年,也就是一輩子的鞋。
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之後,鄧耀看到了並把握住了內地的大機會。鄧耀在1980年左右,先是提供設計給內地工廠,製成後再購回香港售賣。
當時,他是除國貨公司以外,惟一跟內地工廠買鞋的香港人,而Belle(百麗)這個品牌,也在1979年於香港麵世,名字取自法語Belle(美人).
1987年,鄧耀決定在深圳自設廠房生產,把產銷周期從1年縮短到3個月,廠房是蛇口招商局的。
隨著內地消費市場的大發展,鄧耀在1992年開始發展百麗品牌的內銷市場。當時,不少在內地設廠的港商,最多隻能爭取到10%至15%內銷權,但鄧耀是第一個為工廠爭取到了30%的內銷權。
起初,他在深圳和廣州以批發的模式賣貨給各地的批發商,但冒牌假貨不久就出現。
為了保護百麗的品牌,1994年,鄧耀決定開設專賣店,並以特許經營模式發展銷售網絡,杜絕市場上假貨的銷售途徑。
隨著鄧耀在內地生意的迅速發展。1998年,他幹脆暫停百麗在港的銷售,全力發展內地市場。
2007年5月,隨著百麗國際在香港成功上市,鄧耀所帶領的百麗國際發展到了新的高度。上市後,百麗國際在中國內地的女鞋市場領先地位越來越強,甚至占到了中國高端女鞋市場一半左右的市場份額。
2011年時,隨著百麗國際股價的大漲,鄧耀就以40億美元名列香港富豪榜第9名,全球排名第281位,而在他之前的香港富豪,絕大多數都是做地產起家或以地產為主的香港富豪。
鄧耀的個人語錄包括了“看清目標”,“抱合作態度,令各方麵各得所需”,“事事以理先行”,這些都是一個實業家經營領域的語言風格。
然而,從2014年到2015年開始,鄧耀所帶領的百麗國際受到了來自電商的巨大衝擊,讓80多歲的鄧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近期鄧耀決定接受高瓴資本為主提出的私有化方案,變相賣出了全部的公司股權。
電商衝擊下 鞋業巨頭兩年盈利暴跌55%
隨著近些年以阿裏巴巴旗下淘寶、天貓以及京東等電商平台的崛起,傳統的零售行業以及百貨相關服裝鞋帽等受到強烈衝擊,有著中國鞋王之稱的百麗國際正是其中之一。
百麗起家於上世紀90年代鞋業加工,而後轉型自主品牌生產經營,也收購一些其他品牌鞋業。旗下有著眾多品牌包括:Belle(百麗)、Teenmix(天美意)、Tata(他她)、Staccato (思加圖)、FATO(伐拓)、Senda(森達)、好人緣、BASTO(百思圖)、MILLIES(妙麗)等等。
早在2010年,百麗占中高端女鞋市場46%的份額,而居第二名的鴻國國際僅占6.5%,差距十分明顯。隨後的2011年到2013年,百麗在中高端女鞋的市場份額占比或領先優勢更大一些。
曾經一句口號“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霸氣十足得顯示了百麗的市場地位。百麗國際曾連續12年位居中國女鞋銷售榜首位。
實際上,不隻是女人路過的地方,男人路過的地方也都有了百麗。百麗收購的森達便是做男鞋的。
電商時代,傳統品牌商如百麗曾經得以製勝的渠道,同時也成為了重要的包袱。曾經得渠道(門店)者得天下,在網購大潮之下,傳統門店銷售額出現下滑,過去門店擴張模式麵臨重構,擴張轉為收縮,斷臂砍去一些門店。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百麗國際旗下共有21071家門店。而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麗國際擁有20716家零售網點,零售網點總量首次出現下滑。
與傳統門店斷臂求生不同,電商代名詞阿裏巴巴今年5月剛披露的2017財年年報顯示,2017財年(2016.4-2017.3),阿裏巴巴旗下淘寶天貓等平台的年交易額高達3.77萬億元,在最近一年內已經超越傳統零售巨頭沃爾瑪的年銷售額。
阿裏巴巴銷售額與股價不斷攀高,而百麗國際這類傳統企業,讓我們看到的卻是到達高峰後的滑落,在2014年營業收入與淨利潤達到高點之後,2015年、2016年百麗國際收入和利潤都在不斷下滑。
百麗國際2014年、2015年、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04.74億元(港幣,下同)、484.52億元、470.8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0.1億元、34.85億元、27.13億元。兩年時間淨利潤暴跌了55%。
市值曾從1500億暴跌到不足350億
資本總是先知先覺。
2007年在港股上市的百麗國際,在2014年經營的頂峰來臨之前一年,2013年股價創出18.58元(港幣)的最高價,而後開始了數年的跌宕,市值從1500多億元(港幣)跌至不足350億元(港幣).
2007年上市,除了在2009年略有回購之外,百麗國際未再進行股本融資或送轉等股本擴張事宜,因而自2009年4月起的84.34億股的總股本,始終未發生變化。
在2013年2月20日,百麗國際股價最高到18.58元(港幣),當時的總市值為1567.04億元(港幣).2016年6月24日,百麗國際股價最低低至4.07元(港幣),低至2009年4月以來新低,當時的總市值為343.26億元(港幣).
市值從1567億元到343.36億元,3年多的時間縮水78.1%。
不過在2016年6月之後,股價震蕩當中有所攀升,尤其是今年5月推出私有化方案複牌之後,股價大漲,截至7月18日私有化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報收6.24億元。對應的市值為526.28億元(港幣).
作為鞋王,百麗國際股價從高位下落3年多跌去近80%,而後由於私有化股價還回升不少。
“王的處境都這麼慘淡”,同行的其他小弟小妹們日子就更不好過了。達芙妮國際最新股價為0.72元,市值為11.87億元(港幣),而在2012年4月份該股的股價曾高達11.84元,高位下來已經跌去94%。
比阿裏萬達還牛的私有化 創始人CEO套現百億
2017年7月27日下午四點,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從港交所退市,這也標誌著百麗國際的私有化最終完成。百麗國際也以531億港元的收購總額刷新了港交所紀錄。
百麗國際的私有化金額遠遠高於前幾天私有化的阿裏巴巴和萬達商業,這兩個私有化分別為196億港幣和345億港幣,兩位首富馬雲和王健林的港股私有化合計金額,和百麗國際私有化金額基本相同。
私有化後,高瓴資本將持有公司57.6%的股權,鼎暉投資將持有11.9%的股權,參與私有化財團的公司管理層,包括於武和盛放在內的管理層將合共持有30.5%的股權。
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表示。“我們樂見股東們對私有化方案的支持與肯定。深信高瓴團隊將能幫助百麗國際在充滿挑戰的零售市場環境中推行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轉型,從而重獲長期的市場競爭力。”
根據相關公告,百麗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鄧耀和 CEO 盛百椒都未參與私有化收購,選擇出售他們所持有 25.74% 的股份。據初步估計,私有化完成後,鄧耀和盛百椒二人預計將從此次交易中套現100億元。
(原標題:被馬雲逼上“絕境”的80歲老人,一狠心賣了經營一輩子的企業,套現100億!)
最後更新:2017-07-31 00: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