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券商罕見推薦ST股:這一板塊“逆天”起步進行時?
ST板塊,從去年以來一直被資金和市場冷落的“壞孩子”,進入7月下旬卻開始出來活躍跡象。以7月21日為例,*ST墨龍、*ST鬆江、*ST大控、*ST智慧均告漲停,而*ST天儀、*ST紫學的股價則分別在60元和30元附近高位震蕩。二級市場股價表現之外,更讓投資者眼前一亮的是,不少ST公司開始被大牌券商給出“買入”、“增持”甚至“強烈推薦”評級。這個板塊真的準備“逆天”了嗎?其被資金重新關注的深度邏輯又是什麼呢?
部分ST公司漲幅令人咂舌,機構推薦應驗?
根據統計,包括被暫停上市的股票在內,目前兩市共有77隻ST股票。芸芸眾生,各具特色:
最為“性感”、股價最高的是*ST天儀,因為貝瑞合康的借殼,公司股價始終在60元附近徘徊。最為“豐滿”、市值最大的卻是*ST一重(約250億元),繼去年巨虧57億元之後,今年1季度實現扭虧為盈。最為“矮挫醜”的是*ST海潤、*ST銳電和*ST新億,它們始終是“一元股”陣營中主力,產能過剩下,該陣營中大部分公司業績壓力依然較大。最為安靜的陣營則更為龐大,包括*ST東數等在內的20多家公司處於停牌狀態(包括暫停上市),占據整個ST板塊公司家數的三分之一。
從二級市場來看,ST板塊的活躍跡象,從6月底7月初開始逐步明顯。以*ST重鋼為例,公司從底部至今,漲幅已經接近30%,遠超同期大盤股指。同時,*ST一重、*ST平能等也均錄得了不菲的上漲空間。
*ST重鋼從1.76元漲到2.27元
*ST一重從2.85元最高漲到4元以上
*ST平能從3.77元最高漲到5.13元
部分ST個股的股價持續上揚,絕非大多數投資者所認為的“詐屍”——因為,倘若我們將視野擴至所有ST板塊,我們會發現,股價逐步走出底部的公司股票並不在少數。
把ST公司股價的回暖簡單看作遊資的“投機”同樣過於單純——因為,帶動ST股股價表現的的主要力量,或並非主要來自短期資金,這一點,從券商研報中我們就可以窺得端倪。
以下為今年二季度開始,部分券商所給出的部分ST股評級,從評級方來看,不僅包括一般機構,而且包括中信證券等帶頭大哥;從評級類別看,既包括有買入、推薦、增持,甚至包括“強烈推薦”這一“高大上”的最高評級。
如今回眸,倘若我們對券商給出的評級進行驗證,多數個股的表現還是令人咂舌的。以被某券商給出“強烈推薦”評級的*ST鄭煤為例,公司股價的短期表現,甚至絲毫不亞於多數白馬藍籌。
業績的影子,殼價的鏡子?
記者統計發現,多數ST股的股價表現,與中報業績密切相關。從這個角度說,ST股價的回暖,依然可以看作A股“中報行情”的影子。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兩市有40餘隻ST股披露中報業績預告,其中有16隻個股業績預喜,*ST東海A、*ST愛富2隻個股業績預增,*ST紫學、*ST寶實、*ST中富、*ST平能、*ST佳電、*ST華菱、*ST準油、*ST墨龍、*ST德力、*ST鄭煤、*ST大有、*ST匹凸和*ST廈工等14隻個股預計中期業績有望扭虧為盈。其中,*ST華菱(10.00億元)、*ST鄭煤(4.00億元)、*ST平能(1.40億元)和*ST紫學(1.25億元)等4隻扭虧ST股預計中期最高實現淨利潤均在億元以上。
從中報預喜的ST股行業分布來看,周期股居多,既包括煤炭、鋼鐵、化工等強周期個股,也包括機械設備等相對弱周期股票——這符合市場普遍認可的周期股業績整體向好的觀點。以股價漲幅超過40%的*ST鄭煤為例,公司預計2017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4億元左右。在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影響下,報告期內公司煤炭售價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回升。
除了業績之外,部分事件性刺激也被市場看作ST公司股價回暖的一大因素。近來,伴隨IPO擴容減速、*ST沈機獲大股東資產注入、*ST雲維被深裝總借殼、ST新梅恢複上市……這些都使ST板塊炒作悄然升溫。而這也折射出ST公司自我救贖的多重路徑。
首先,依靠主營恢複盈利,也是多數ST公司重啟的“光榮之路”。而這條路上又分為兩個岔路口:除了*ST鄭煤依靠產品價格上漲自力更生實現盈利能力外,還有*ST墨龍等公司主要依靠外力支持實現了業績回升。
第二,央企及地方國企是目前ST板塊中的主力,其改革與重組成為業內看好的路徑。包括*ST一重、*ST平能在內的公司當屬此類預期。
第三,大股東的一級資產或二級市場運作。雖然並購重組的監管趨嚴,且自去年“最嚴重組新規”後,鮮有闖關案例,但這沒有妨礙部分ST公司依然借助重組甚至賣殼實現新生。在這條路上,除了*ST沈機智能機床注入預期外,*ST海潤、*ST鬆江等公司股東的增持維穩當屬此類。
第四,對於部分資不抵債的ST公司來說,申請破產重整以求得新生也成為一種路徑。*ST重鋼、*ST吉恩、ST雲維、*ST川化等公司都走了此路。
有市場人士認為,*ST雲維被深裝總借殼的交易對ST板塊的刺激作用最大。殼,作為堪稱A股市場中此前最為“性感”的字眼,近年來陸續遭遇資產“型男”和資金“媒婆”的漸次冷落;但是隨著ST雲維賣殼的穩步推進,能否再燃市場相關預期,個中變化值得關注。
雖然被券商推薦,但對於ST板塊後市的市場表現,多數人士仍然堅持謹慎觀點。深圳新裏程董事長賴戌播則認為,隨著IPO擴容常態化,殼公司價值還會下跌。因此,他認為,市場資金追逐ST股,或是部分短線遊資對ST股題材展開的炒作。
多數人士對殼價後市也較為看淡。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從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來看,把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或以為未來股市製度有望進一步完善,而退市製度的完善也應該是其中應有之義。
因此,未來ST股能否真正“逆襲”,不能限定在股價的短跑。隻有公司質地本身真正獲得業績支撐,優質ST公司才能重獲自由之身,重獲資金的真正青睞。
最後更新:2017-07-24 0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