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藥企巨頭“聚焦式”轉型 GSK二季報公告將削減30個在研項目
葛蘭素史克(GSK)於7月26日公布了2017年二季度財報,公告顯示,公司第二季度銷售總額達73億英鎊,同比增長12%。與此同時,公司宣布將削減高達30個在研項目,並將研發資金集中80%投入在唿吸科、HIV抗病毒領域、免疫炎症以及腫瘤四大方向。
GSK公布了作出這一舉措的主要原因:這些在研項目的平均預期銷售峰值屬於同體量競爭對手的最底層。而研發項目的平均投入過高,接近均值的兩倍,也是處於最低水平。因此決定“該放棄的就放棄,該聚焦的就聚焦。”
而宣布聚焦的四大領域中,唿吸科以及HIV抗病毒領域一直是GSK的拳頭領域,至於免疫炎症和腫瘤,則對銷售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根據國際知名谘詢機構Citeline公司Pharmaprojects/Pipeline數據庫的數據,2016年GSK的在研項目數量在全球製藥企業中排名第一,達242個,這一數字相比較2015年的258削減了16個,而此次再度削減30個在研項目後,GSK在研項目數量第一的寶座或將位於諾華,在去年,諾華在的在研項目數為240個。
“GSK在過去十五年算得上是上市新分子實體最多的公司,數次統計中GSK的研發數目都雄踞第一,但可惜新產品銷售並不如意。”醫藥行業業內人士王青鬆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早期項目的極端不可預見性,現在很多大公司都在砍內部項目,主要是希望聚焦尋求爆款產品,這給很多生物技術公司帶來了機會:且不說賣掉的資產裏有金子,大公司內部產品線的不足必然意味著未來他們還需要買公司買項目。”
事實上,做出業務聚焦式舉措,大筆削減早期項目的不僅僅是GSK一家,包括諾華、默沙東、禮來等跨國藥企近年來都在不斷地通過裁員、部門合並等方式來更快速的聚焦業務。
去年7月,默沙東就曾宣布一個涉及300人的裁員轉崗計劃,這些人員大多來自於科研、臨床以及早期研發的人員,組織變動後,默沙東宣布將投入更多的經費用於生命科技領域。
根據Citeline的統計,在2016年,在研項目數排名居前五位的製藥公司分別為葛蘭素史克(GSK)、諾華(Novartis)、阿斯利康(AstraZeneca)、強生(Johnson & Johnson)和默沙東(Merck & Co.)。而在進入前25位的全球藥企中,包括GSK、諾華、羅氏、安進在內的諸多巨頭,相比較2015年的研發數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削減,以羅氏為例,其在研項目數量從2015男234個削減至2016年的211個,減少數量高達23.
早期項目不確定性大,並且這些製藥巨頭如今更願意通過購買或並購的方式獲取小型研發企業的爆款產品。德勤最新報告顯示,研發一個新藥的平均成本已經從低於12億美元增長至15.4億美元,耗時也從10年增長至14年,並且失敗率高達90%。
不過也有人認為,集中火力開發重點項目無可厚非,但這個事做好很不容易。事實上,早期項目的前景幾乎無人可以準確預測,容易誤傷具有前景的新藥,而在成熟領域如果已經落後卻仍然豪賭會失去開拓更有價值的新戰線的機會。
以明星藥物Keytruda為例,作為一個尋找PD-1激動劑(自身免疫類藥物)項目的副產物,在早期開發時Keytruda一直不被看好,甚至在幾次並購中數次被轉讓,但當另一個類似藥物Yervoy顯示一定療效時,默沙東最早意識到這個產品可能值得一做,並將其作為重點藥物進行開發。時至今日,Keytruda已經成為了默沙東近5年上市的最重要的抗腫瘤藥物之一,其銷售額在該公司的年總銷售額中占據很大的比例。Keytruda在2022年的預期銷售額達120億美元,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暢銷藥物。
最後更新:2017-07-27 1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