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1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證監會積極推動在證券法中增設專章保護設資者
“將一切為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正成為證券監管的一條主線。記者從日前證監會召開的投資者保護專題宣講活動中了解到,從法律製度到證券監管的各個環節,從事前預防到事後救濟,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被提高到空前高度。
從頂層設計出發完善法律製度
證監會從推動出台《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意見》始,到積極推動證券法、公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刑法及大量行政法規和規章,投資者保護的製度體係全麵建成。
備受關注的證券法正在修訂中,證監會積極推動在證券法中增設專章保護設資者,增加規範現金分紅、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投資者利益損失補償、法律救濟渠道等方麵規定;增加信息披露的內容、明確信息披露的方式,強調信息披露應當真實、準確、完整,簡明清晰、通俗易懂;規範上市公司停複牌行為;增加證監會投資者教育、處置係統性風險的職責等。
在具體規章層麵,製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形成我國證券期貨市場首部投資者保護專項規章,是統領市場適當性管理製度的“母法”性質的文件。與此同時,各自律組織發布了配套規則。
投資者保護體現在監管環節
在股票發行改革、退市、並購重組、公司債券、新三板等製度建設中,全麵嵌入投資者保護要求,例如在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股東大會規則、《關於首發及再融資、重大資產重組攤薄即期回報有關事項的指導意見》等部門規章和自律規則中持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規則體係和回報機製。
在IPO階段,嚴把股份發行質量關。今年1至7月共審核329家企業首發申請,否決43家,否決率為13.07%,遠高於2016年2.21%的水平。同時,在新股發行製度改革中納入專門的投資者保護機製,建立攤薄即期回報補償機製,要求首發企業製定切實可行的填補回報措施;以及建立保薦機構先行賠付製度,要求保薦機構在公開募集及上市文件中作出先行賠付承諾等。
在信息披露方麵,滬、深交易所製定了上百項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業務規則、行業信息披露指引和臨時公告格式指引,建設了統一的資本市場電子化信息披露平台係統及投資者熱線,加大對上市公司誇大、模煳、誤導性披露的監管力度,保護了投資者知情權、參與權、回報權等各項合法權益。
同時在從嚴監管執法方麵,劃出投資者權益維護的紅線。比如完善誠信監管機製,建成全國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向社會公眾開放查詢市場參與主體的行政處罰、市場禁入、紀律處分等違法失信信息。加強與各部委的溝通協調,建立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機製,聯合各部委對違法失信上市公司、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失信被執行人等開展聯合懲戒。
事後補救賠償機製日益完善
事後補償一直是投資者保護的短板,但近來形勢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主要表現在,最高法院和證監會聯合發布多元化解證券期貨糾紛,在各地建立調解組織共32家,覆蓋所有監管轄區,業務範圍涵蓋了證券、期貨、基金、上市公司等資本市場各個領域。
一年多來,各調解組織共受理調解案件2857件,辦結率82.7%,調解成功1955個案件,涉及金額5億元。
同時,積極探索先行賠付機製。2013年平安證券、2014年海聯訊大股東,先後主動成立先行賠付專項基金,賠償因虛假陳述而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共計約2萬名適格投資者獲得約2.68億元的補償額,均超過98%的補償總額。
今年以來最引人關注的還是中證中小投資者保護中心全麵進行的持股行權工作。投服中心代表投資者參與公司重組,對公司章程中於投資者不利的章節條款進行披露,支持投資得免費訴訟。日前已開展7起維權案件的訴訟工作。5月19日,全國首例證券支持訴訟勝訴,鮮言等責任人賠償14名投資者損失合計233.89萬元。
最後更新:2017-09-08 15: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