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45 返回首页    go iPhone_iPad_Mac_手机_平板_苹果apple


南方洪灾对CPI影响有限 货币政策或将维持相机抉择

“我们家种的是中稻,由于苗刚出来,影响不大,但早稻被洪灾浸泡后会减产。”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坝塘镇一位村民王明7月12日如此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进入汛期之后,南方多地暴雨成灾。在水稻主产区的湖南省,根据湖南省官方统计,这次导致直接经济损失381.5亿元人民币。 其中宁乡县作为此次湖南受灾较严重的地区,遭遇了60年来最大一次洪灾,造成经济损失达90多亿元。

长江中下游区域是洪涝灾害集中区,但同时也是中国主要的蔬菜、生猪供应源头。极端天气的影响未来会否推涨物价成为关注的焦点。

但从目前监测的数据看, 似乎还并不需要担心。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1.5%,涨幅与5月持平。其中,猪肉和蛋价格下降较多,降幅分别为16.7%和9.3%,合计影响CPI下降0.56个百分点;鲜果和鲜菜因去年同月基数相对较低,价格分别上涨9.9%和5.8%,合计影响CPI上涨0.28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6月份1.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看来,在6月份1.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1.2个百分点。

受访专家表示,短期洪灾对CPI走势影响或不大,年内通胀不会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构成影响性因素。未来在中性货币政策的大框架下,央行政策可能维持相机抉择立场来维持金融去杠杆和稳增长之间的平衡,并确保在海外央行政策转向的背景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下半年通胀压力趋升

“6月份南方水稻主产区湖南持续强降雨不断,对当时正处于孕穗至灌浆期的早籼稻生长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晓珊对记者表示。

据卓创调研,湖南益阳、常德地区受灾面积达25%~40%,湘潭、长沙、衡阳等地也存在5%~10%的受灾区域。陈晓珊进一步表示,“此次持续强降雨天气造成早籼稻空瘪率提升、多地水稻被冲淹,减产、质降明显。据估算,湖南受灾产区平均亩产或下滑200~300斤。”

这由此或导致水稻价格走高:截至7月12日,零星上市的新早籼稻上市主流价格1.18~1.30元/斤,按水分、质量定价,开秤价高过市场预期。

“今年新季早籼稻面临种植面积下滑、受灾减产及国家最低收购价格下调的多因素制衡,我们预计新季早籼稻价格或总体呈现平开高走,‘优质优价’特征明显。”陈晓珊对记者分析。

在CPI中占有重要权重的生猪价格短期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主要是由于运输受阻,从整体看由于今年夏季普遍高温,削弱了猪肉消费需求的同时,养殖户为避免养殖风险也倾向于快速出栏。

显然,短期看洪灾的影响并不显着,但在卓创资讯生猪行业分析师姬光欣看来,下半年尤其四季度,随着猪肉需求量增加,猪价将会面临上涨压力,也会令CPI承压。长江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赵伟也表示,考虑到近期部分地区水灾对物价的潜在影响,预计7月 CPI同比增速或回升至1.6%左右;全年来看,CPI同比增速将逐季抬升,下半年通胀压力高于上半年。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CPI其实同比上涨2.2%,涨幅比5月扩大0.1个百分点。

“这显示了基数效应和非食品价格支撑CPI持平。”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虽有恢复性上涨但力度偏弱,鲜菜鲜果供应充足价格在低位季节性波动,考虑到基数原因和价格传导时滞,CPI将在8月创下年内第二高位后回落;同时,由于原油价格料将低迷压制PPI等原因,下半年PPI继续下行。

“鉴于CPI和PPI在下半年都面临翘尾因素的持续下降,即便环比增速平稳,未来同比增速也可能会随之放缓。”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记者表示。

货币政策或将维持相机抉择

“年内通胀不会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构成影响性因素。市场平稳渡过MPA年中考核节点,最近12天内央行暂停逆回购,回笼资金的意图明显。”章俊告诉记者。

在章俊看来,在中性货币政策的大框架下,央行政策维持相机抉择立场来维持金融去杠杆和稳增长之间的平衡,并确保在海外央行政策转向的背景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般情况下,相机抉择即根据货币政策多重目标在不同时期重要性的不同所体现出的灵活态度。

6月21日以来,央行连续多个交易日净回笼资金。直到7月11日,当日央行进行了3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10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由于当日有400亿元逆回购到期,总量上并未有增加。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此前央行的措辞从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转为“适中”,这或意味着流动性最为宽松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但7月资金面会有较大的压力。

因为在7月中下旬市场中的流动性将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一是7月缴税缴财政存款,过去三年均值大约在5000亿元左右;二是海外分红对外汇占款构成拖累;三是央行过去OMO与MLF还有6350亿元到期;四是6月发行的跨季短期存单也有近2000亿元的到期额。

7月13日,央行还进行了1年期MLF操作,放量3600亿元,利率为3.2%,与上期持平,同日还有1795亿元MLF与600亿元逆回购到期。在李奇霖看来,央行无“放水宽松”之意,此次之所以超额放量,主要是因为7月资金面不利因素较多,缺口确实较大,需要适当补水。这次的放量可能就意味着,接下来央行的投放策略要么是OMO(公开市场操作)续作量少,要么是7月接下来到期的1950亿元MLF不续,3600亿元或是一次性续作整个7月到期量的行为。

央行的谨慎行为显示了对目前所处的国内外环境的审慎应对。李奇霖指出,国内经济尚有韧性,金融去杠杆周期仍在持续,M2增速虽降至10%以下,但金融对实体的支撑并未降低,内部没有“放松”的理由;对外,英日欧等主要央行出现紧缩倾向,短期内央行难独善其身,货币政策仍会是一个中性的态度。

近期在欧元区、英国和加拿大三大央行同时释放紧缩信号。尤其加拿大央行已经7年来首次加息加息25个基点至0.75%。业界预计未来可能有更多国家开启QE退出大幕,这将会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缩。

在国内,截至6月末,M2同比增长9.4%,增速分别比5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2.4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虽然影响M2增长的外汇占款、信贷、财政存款等因素在6月份有所改善,但在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从5月份开始,随着银行表外业务和同业业务增速放缓甚至收缩,致使同业业务存款派生效应进一步减弱,下一阶段将继续成为压制M2回升的因素。”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解释称。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97万亿元,同比多增4362亿元,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54万亿元,连增三个月。温彬认为,以今年M2和社融分别增长12%的目标看,出现了“紧信用+宽社融”的搭配,这种组合一方面可以确保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可以防范金融体系风险。

对于货币政策,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监管协调2.0”背景下,金融部门同业空转去杠杆取得明显成效,央行货币政策将维持“不松不紧”,央行政策从“去杠杆”到“稳杠杆”换挡。一方面,M2增速显着放缓表明金融部门“去杠杆”已经取得成效,另一方面,央行维稳信贷和对实体经济融资的态度也表明,央行没有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的意图。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也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

(原标题:南方洪灾对CPI影响有限货币政策或将维持相机抉择)

最后更新:2017-07-16 06:02:51

  上一篇:go “去杠杆”瞄准存量资产 PPP盘活万亿元项目
  下一篇:go 从中报预告看基金哭与笑 重仓首亏股和预增股结局两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