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7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銀監會嚴查違規半年報:公開1334張罰單 罰款超3.3億

在金融監管從嚴的背景下,今年以來,各級銀監部門對違規金融機構的處罰力度也大大增強。

澎湃新聞根據銀監會網站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統計發現,截至6月30日,各級銀監部門共公開了1334張罰單。其中,銀監會25張,銀監局425張,銀監分局884張,合計罰款額為3.38億元。由於處罰時間和罰單公開時間存在時滯,考慮到罰單公開的數量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監管部門的態度,澎湃新聞此次采用以披露時間作為統計口徑。

在4月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銀監會將2017年定為“強監管年”,嚴查金融違規行為。

一位銀行業人士告訴澎湃新聞,從目前來看,確實是強監管的趨勢,一方麵監管部門通過政務信息公開來向社會表明監管力度和決心,另一方麵也通過這樣的渠道給銀行更多的警示。相比現在,“原來更多的是內部傳達,從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沒有規範的處罰,處罰的過程也不規範不透明,力度也沒有這麼大。”

二季度罰款金額連月走高,地方銀監局單筆最高罰款超900萬元

“進一步加大監管處罰力度,堅持糾罰並重、罰沒並舉、機構人員‘雙罰製’,充分發揮監管處罰的震懾作用,”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4月召開的銀監會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電視電話)會上指出。

2017年上半年銀監部門公開的處罰金額趨勢表。

澎湃新聞統計發現,2017年上半年,銀監會網站上公開的罰單數量和罰單金額均呈上升趨勢,二季度趨勢尤為明顯。

1月至6月,各級銀監部門公開的罰單數量和罰款金額分別為188張、4385.93萬元,173張、3599.02萬元,200張、4086.72萬元,190張、8597.93萬元,233張、5310萬元,350張、7835萬元,合計1334張、3.38億元。

具體來看,1月至6月,各銀監分局公開的罰單數量分別為145張、118張、144張、126張、150張、202張,罰款數額分別為2676萬元、2146.02萬元、2518萬元、2387.17萬元、2556萬元、3401萬元;各銀監局公開的罰單數量分別為43張、55張、56張、39張、83張、148張,罰款數額分別為1709.93萬元、1453萬元、1568.72萬元、1920.76萬元、2754萬元、4434萬元,合計2.95億元;銀監會4月10日公開了25張,罰款金額為4290萬元。

從單筆罰款金額來看,北京銀監局在6月26日公開的1張罰單金額最高,達到920萬元。在這張罰單中,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因違規虛增存款14筆、違規辦理同業票據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款850萬元,兩名責任人分別被罰款40萬元和30萬元。從目前已公開的罰單數據來看,地方銀監部門的罰款金額多為幾十萬元,很少上百萬元,近千萬元的罰單較為罕見。

一位城商行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指出,對於監管部門的處罰決定也要理性看待,並不能說今年去年問題特別多。“監管處罰的內容很多不是今天發生,有些是幾個月前發生的,最長還有三年前五年前的,這是逐步累積到一定階段的集中釋放”。該人士表示,銀行有一些業務都是階段性的,一開始大家都在做,監管部門逐漸提出要求,銀行也采取了相關措施,慢慢事情也就少了。“有些事情以前都沒有引起重視,這也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20%罰單涉及票據業務違規

越來越多的票據違規出現在監管層的罰單上。

從銀監部門公開的違規案由來看,信貸業務違規位列首位。信貸業務是銀行的傳統業務,業務基數較大,違規可能性也就更大。一般違規包括以貸轉存等方式虛增存款、違規授信、貸款五級分類違規等案由。

僅明確列出為票據業務違規的罰單占罰單總量的20%。近段時間以來,隨著風險事件的曝光,票據業務也步步陷入危機,安全隱患備受關注。

據澎湃新聞統計,2017年上半年,除了銀監會3月29日處罰的平安銀行、恒豐銀行、華夏銀行,共有196家金融機構因票據業務違規被處罰,合計被罰近9200萬元,占罰款總額的27%。

一位城商行人士指出,銀行從利潤角度考慮,希望能在風控前提下做一些業務,從而在一些票據、同業業務上進行創新。但是,部分分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確實有一些變形,個別銀行工作人員不太規範、甚至違法犯罪,進而被監管發現、處罰。

就目前頻發的票據亂象,一位股份行人士直言,票據業務已偏離了原來的以貿易為基礎的支付手段,成為了一種融資工具,信托、券商及其他中介的介入,已經加入了杠杆。再者一些銀行工作人員與中介勾結,出現了諸多道德風險。“要治理!”該人士表示。

最後更新:2017-07-14 08:54:44

  上一篇:go 多地上調上網電價 下半年火電業績有望改善
  下一篇:go 經濟參考報頭版刊文:打擊“老鼠倉”需用嚴刑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