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
iPhone_iPad_Mac_手机_平板_苹果apple
科融环境连番乱象收监管层问询函

9月8日,科融环境披露一份《关于公司财务负责人、副总经理辞职的公告》,但并未激起波澜。而在本周一,科融环境披露一则董事会临时决议公告,引发市场关注。原来,虽然决议公告显示“公司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审阅了会议议案”,但是公司监事会主席王豫刚直接呛声,“未收到本次董事会会议通知及有关预案,公告内容与事实不符”。而董事之一的郑军也委托王豫刚代为发声,其公告称,“召开临时董事会需要提前3天通知董事,而今天我看到科融环境公告称本人因工作原因没有参加也未委托代理人参加会议表决,这违背了上市公司提前3天送达审议的原则,与上市公司章程不符”。这些声明,除了让上市公司颇为难堪外,还暴露出科融环境涉嫌违规信披的踪迹。
在王豫刚发声后,科融环境副董事长、财务负责人张永辉也发布声明,表示自己属于“被辞职”,未签署过辞职报告。这份声明,更将科融环境推至市场争议的中心。
连番乱象后科融环境收问询函
连番乱象,让监管层也看不下去,发函问询。而在本周四晚间,科融环境对此作出回复。
深交所要求科融环境对公司就《关于财务负责人、副总经理辞职的公告》中关于张永辉申请辞去副董事长、财务负责人的职务一事,说明公司上报文件是否真实有效,并补充说明张永辉是否自愿辞职。
对此,科融环境回应,今年8月中下旬,张永辉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亲笔书写并签名的辞职申请,申请辞去公司的副董事长、财务负责人职务。由于当时公司未有新的财务负责人人选,经公司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毛凤丽女士和张永辉先生口头沟通达成一致,上述辞职申请日期部分暂留白,待公司确定拟续聘新的财务负责人后,辞职申请即立刻生效。
2017年9月6日,公司董事会意向选聘新的财务负责人;2017年9月8日,公司就张永辉辞职一事在相关媒体上予以公告。
因此,科融环境认为,公司报备的文件是真实有效的,张永辉申请辞去公司副董事长、财务负责人的职务是真实自愿的。
而这场闹出乌龙的临时董事会,也备受质疑。因此,深交所要求科融环境提供相应证据,并补充说明董事会决议是否有效及相关表述是否准确。
科融环境表示,9月8日,公司将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临时)会议一事以邮件形式通知全体董事等相关人员,议案内容为“关于聘任财务负责人的议案”。因为工作疏忽,上述议案漏发给了公司监事,且公告中误将发出通知日期写成9月7日。由于前述疏漏,导致公司监事未能收到议案(根据公司章程,上述董事会议案无需监事审阅通过)、公司未满三日即召开董事会会议。
此外,对于媒体提到的科融环境董秘孙成宇无法参与信批方面的工作的事项,科融环境称,在当时公司证券事务代表由于个人私事,在经过了董秘的同意后,便将UKEY和密钥交给了公司董事长,因此,在9月6日至9月12日期间,公司的信批由董事长最终审核。公司董事会秘书孙成宇能够切实履行相应的职责,董事会工作部相关人员一直配合董事会秘书的工作。
“丰利系”入主后高管变动频繁
诸多蹊跷,令人寻味。科融环境的9位董事里有6位出席这次董事会临时会议,表决情况为:5票同意,0票反对,1票弃权。独立董事廖良汉因会议通知时间太短,无法对会议议案相关事项进行考察和核实,对本次会议议案投“弃权”票。
未出席会议的董事为张永辉、刘彬和郑军,公告显示,上述三人因工作原因未出席本次会议, 也未委托其他董事代为表决。但郑军在声明中不仅表示未被通知,还补投“反对”票。
公开资料显示,王豫刚、郑军、张永辉三人属“丰利系”,而同为丰利系的前董事长毛凤丽和郭接见则投出同意票。因此,上述表决情况表现出“丰利系”之间意见相左。
据了解,去年6月22日,科融环境控股股东杰能科技的股东王文举、贾红生、侯国富、袁邦银、任国宏、吴永胜等37名自然人分别与天津丰利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协议约定,上述37名自然人股东分别将所持杰能科技股权部分或全部转让给天津丰利。每股受让价格为92.4元(税后),交易总价为8.5亿元(税后)。交易完成后,天津丰利持有杰能科技91.96%股份,通过杰能科技间接持有科融环境2.1亿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9.46%,间接控制上市公司。原37名自然人股东中,仅有董事长贾红生留有5.18%股份,两名副总经理刘彬、谢伟分别留下有0.68%和2.18%股份。此次变更后,毛凤丽成为科融环境实际控制人。而在“丰利系”入主后,科融环境出现“辞职潮”。去年7月,公司副董事长裴万柱等7名高层集体辞职;8月6日,董事长贾红生因个人工作原因递交辞呈;10月14日,公司又收到独立董事耿成轩、林爱梅、赵春祥的书面辞呈;10月17日,科融环境公告称,总经理李贵蓉和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彭育蓉因“公司管理需要”,被双双免职。
今年8月底,毛凤丽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总经理职位,但仍在公司担任董事职务,仍为科融环境实控人。
卖房撑起半年报净利润数据
频频的人事变动,也让不少投资者担心高层会把精力更多用于人事斗争上,而并非发展业务。
今年8月中旬,科融环境交出了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虽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数据喜人,但是仍引发市场担忧。半年报显示,科融环境2017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30.54万元,同比增长108.03%。
净利润翻倍的表象背后,却是营业收入下滑。今年上半年科融环境实现营业收入3.43亿元,同比下降25.32%。对此,科融环境表示主要是锅炉业务订单下降所致。
具体来看,公司洁净燃烧及锅炉节能提效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9.74%,毛利率同比下降5.70%;烟气治理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1.94%,毛利率同比下降1.42%;水处理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上升23.30%,毛利率同比下降15.95%。而垃圾发电业务,科融环境未给出营收、毛利率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或减少数据。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让公司实现净利润翻倍的原因,竟是卖房!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外收入为3044.49万元,占利润总额的94.72%,主要为公司本年处置房产所致。
半年报显示,科融环境分别于2月10日和3月22日出售两套房产,交易价格分别为1183万元和6000万元。
而科融环境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有46.84万元,和去年同期249.52万元相比,整整下滑了81.23%!
兜底增持账面浮亏40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科融环境因鼓励员工兜底增持获得市场关注。披露公告当日,科融环境股价高开高走,全天涨逾8%。根据相关公告显示,7月24日至7月26日期间,科融环境及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员工中共有47位员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累计增持股票48.51万股,增持均价约为7.61元/股,增持总金额约为369.20万元。
如果按照昨日收盘价6.78元/股算,这47位员工的持股账面已浮亏40多万元。
而科融环境的控股股东徐州丰利于7月19日因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有充分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充分认可,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增强投资者信心,保护公司股东尤其是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使用自有资金增持28万股,成交均价7.139元/股。上述股份也亏损逾10万元。
(原标题:科融环境连番乱象收监管层问询函)
最后更新:2017-09-17 06: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