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國民信托9.5億違約難兌付 董事長稱“資產變現不好還得拖著”
經過一年多的奔波,國民信托四款逾期項目的投資者,兌付仍無期。
6月13日下午,投資者代表們再次來到國民信托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總部,與國民信托董事長楊小陽、副董事長肖鷹在內的公司高管溝通兌付進展。
關威(投資者,化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楊小陽當天對投資者說,因為現在公司的實際控製人行為能力有限,“國民信托的董事會在監管部門還沒批收購和增資的情況下,隻能維持日常經營,其他重大問題很難解決,包括監管部門要求的股權多元化,增資,資產處置的授權。”
國民信托天冶軋三經營收益權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下簡稱“天冶軋三項目”)的投資者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民信托有明顯的過錯,但是屢次推脫,至今對如何賠付都沒有給出具體解決方案。”
增資目前無進展
受累於渤海鋼鐵債務事件,國民信托旗下四款與渤鋼相關的產品陸續出現違約,合計規模約9.5億元。天冶軋三項目投資者對記者表示,“目前項目都是延期,利息隻支付到2016年8月7日。”
據關威說,楊小陽對投資者提出的兌付問題,給出兩個解決方案:國民信托獲得注資或批準收購,投資者起訴信托公司進而推動信托公司處置資產。
此前,國民信托曾推動增資和股權收購的達成,但至今未果。
2017年5月,肖鷹空降國民信托,出任國民信托副董事長。公開信息顯示,肖鷹此前任北京銀監局紀委書記,擁有17年的金融監管工作經驗。
楊小陽表示,“董事會批準銀監局的肖鷹加入國民信托的目的,是期望可以加強公司治理及與監管部門的溝通,把注資和收購批準了,不過目前都無進展。”
在此之前,國民信托曾向監管部門申請增資,而北京銀監局於2017年初發布公告稱,對國民信托增加注冊資本的請示不予批準。對於不予批準的原因,北京銀監局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三十八條、《中國銀監會信托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七條的規定,經審查,國民信托此次增資申請不符合《實施辦法》第七條相關規定,因此不予批準。
記者查詢《中國銀監會信托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七條為對信托公司出資人的規定。當時也有媒體報道顯示,“其中的第(九)條可能是導致監管不批準的原因。理由是近年來,國民信托不斷被傳易主,先是佳兆業,後是生命人壽,違背‘5年內不轉讓’的規定,並遭到北京銀監局調查。”
就上述結果,國民信托也曾公告表示稱,“正在與監管部門溝通確認具體情況,繼續完善和推動增資工作。”
公開信息顯示,國民信托最近一次增資在2008年,注冊資本金由5.5億元增加至10億元。目前其10億元注冊資本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第56位。
國民信托副董事長肖鷹對投資者表示,“國民為什麼要增資、引資,是因為目前無論在法律上、意願上,國民信托都沒有選擇。”
6月13日,多位國民信托投資者還集體去北京銀監局,向銀監會提交投訴國民信托的材料。此前已經提交過投訴資料的投資者則到銀監會進行行政複議。另據記者了解,複議的主要內容是提交了“經公證後的天冶軋三項目相關企業官網上顯示的2015年就已經虧損的信息,並要求銀監會根據信托法規規定,責成國民信托歸還本金及利息”。
關威說,銀監會信訪辦負責人接待了投資者並給出複議函,不過“當時並未有明確答複”。
信托公司有無責任存分歧
而對投資者就“國民信托是否資金到位後就會給予兌付”的提問,楊小陽表示,那得看損失多少,賠多少,也得(法院)判定,不過現在即使判完國民信托也沒錢給,資產要變現了才有錢,變現得不好,還得拖著。
楊小陽甚至建議,投資者可以起訴國民信托,通過法律手段推動國民信托資產變現。據記者了解,由於重大資產處置涉及股東權益,隻有起訴後法院才能推動資產的處置。
這並不是國民信托首次回應投資者對於兌付問題的質詢。
公開報道顯示,2016年9月,楊小陽曾對投資者表示,“隻要證明國民信托有錯就剛兌。”言猶在耳,到了2016年底,經北京銀監局查證認定,國民信托存在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不足問題與委托非金融機構違規推介信托產品的問題。不過,賠付一事卻沒了下文。
截至記者發稿,就產品兌付、增資等相關的問題,國民信托還沒有對記者給予回複。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民信托的四款逾期項目中,天冶軋三項目是否存在信托公司明知融資方出現虧損仍發行信托項目,一直是爭論焦點。
國民信托天冶軋三項目的投資者認為,天冶軋三項目在借款企業被銀行抽貸,出現財務危機後,國民信托仍然發行信托產品。
在投資者向銀監會遞交的《對國民信托有限公司違規以及北京銀監局監管不力等事項聯名投訴》內容顯示,“融資人天冶軋三自2013年底開始,企業就處於‘半線生產’狀態,尤其在財務成本巨大,銀行抽貸嚴重,鋼材價格下滑的情況下,企業資金鏈多次出現斷裂現象……國民信托無視融資人經營情況,市場風險及係統風險,於2015年9月18日、9月25日、2016年1月15日、1月22日、2月5日,分五期募集資金共3.49億元人民幣。”
不過,在銀監會給出的答複卻顯示,經核查並未發現國民信托在明知融資方嚴重過虧損的情況下依然發行天冶軋三項目。
對投資者來說,目前隻有兩條途徑可以選擇,等待國民信托經營狀況轉好,或者直接起訴國民信托。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10月,國民信托正式委托律師事務所進行與渤海鋼鐵債務事件有關的四個違約產品的處理。目前該案由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受理。
事實上,自國民信托逾期以來,投資者還一度寄希望於信托保障基金的支持,但目前看信托保障基金將無法實現對投資者的兌付支持。
楊小陽近期也表示,“現在在跟信托保障基金溝通,希望可以獲得支持。”
中國信托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接受其他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以自有資金對國民信托進行了短期資金流動性支持,時限小於一年,用途必須是緩釋短期流動性壓力”,而非賠付。
記者注意到,國民信托近日計劃向一家上市公司子公司增資人民幣15億元。
近日,華發股份發布公告稱,因經營發展需要,該公司全資子公司武漢華發長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發長盛”)擬引進國民信托為新股東。國民信托擬向華發長盛增資人民幣15億元。不過據記者了解,這筆投資隻是國民信托的一款單一資金股權投資類項目,入股資金並非來自國民信托。
(原標題:國民信托9.5億違約難兌付 董事長稱“資產變現不好還得拖著”)
最後更新:2017-07-02 11: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