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67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從“圈養”到“放養” 本土評級機構需提高“生存能力”

7月3日,在“債券通”上線試運行當天,人民銀行發布2017年第7號公告,對境內外信用評級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提出規範性要求,中國評級行業開放迎來實質性進展。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際評級機構進入,我國評級行業將麵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本土評級機構應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

評級市場“狼”來了?

作為中美百日計劃初步成果,中美兩國早在2017年5月就達成十項協議,其中涉及金融業的內容包括中方將在7月16日前允許在華外資全資金融服務公司提供信用評級服務,並開始申請征信許可程序。

當前外資評級機構對我國部分發行人已有評級。據聯合資信統計,截至今年6月14日,我國債券市場有3860家主要信用債發行人具有國內評級機構主體評級,而具有穆迪、惠譽主體評級的中國企業分別為139家和208家,兩大國際評級機構不重複的企業主體共計281家。這些既有評級對象,將為外資評級機構入華初期開拓市場提供便利。

聯合資信研究部總經理助理劉豔向記者表示,近些年快速發展的中國債券市場,對外資評級機構具有很大吸引力,而基於在人才、技術及資金等方麵的優勢,未來外資同行們在中國的發展潛力巨大。

穆迪、標普和惠譽這三大國際評級機構此前均對中國將開放評級市場的決定表示歡迎。

競爭格局添變數

對於本土評級機構而言,外資機構的介入將給市場競爭格局帶來變數。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信用評級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成熟債券市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業內人士認為,開放信用評級行業既有積極意義,也難免對本土行業造成一定衝擊。

中債資信政策研究部總經理楊勤宇表示,從積極的方麵來看,通過適當引入境內外評級機構進入市場,有助於強化優勝劣汰,進一步推動債券市場發展。另外,評級行業的有序開放有利於推動境內外評級標準體係趨於一致,提高評級結果的可比性和參考性。長期而言,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必然伴隨著評級行業的逐漸接軌,倒逼國內評級機構抓緊步伐提升自身評級技術和綜合競爭力。他也坦承,隨著國際評級機構進入,本土評級行業將麵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市場份額可能受到衝擊。

“目前中資評級機構與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在市場公信力和影響力方麵仍有差距,麵對業務經驗豐富、技術人才實力雄厚的國際評級機構,中資評級機構將麵臨嚴峻的競爭態勢,業務必然會受到一定衝擊。”劉豔認為,國內評級機構的優勢在於,更熟悉中國金融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更熟悉發行人和投資人需求,同時對國內市場環境、行業及企業信用的認識和把握更加深刻,我國評級機構應進一步發揮自身經驗優勢,借鑒外資評級機構的先進技術,更好地服務於國際和國內投資者。

關鍵還需自身硬

上述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國內評級機構應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

楊勤宇表示,本土機構應加強自身建設,以技術體係、人才資源等方麵的積累樹立核心競爭力,接軌國際標準,開拓全球市場。

劉豔指出,基於信用評級在現代金融體係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所處的壟斷地位,我國應避免因為對外開放而喪失評級話語權和金融定價權。對國內評級機構來說,一是要加強人才儲備,留住核心團隊。二是要提高評級水平和研究能力。三是要提升投資者服務水平。四是要把握住債券市場開放的機會,通過“走出去”來提高國際話語權。國內評級機構可根據其它國家對我國評級機構的開放程度及變化,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分階段采取在海外設立公司、入股以及並購的方式,積極拓展自身在海外的業務和市場,如香港市場、“一帶一路”市場等。五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原標題:從“圈養”到“放養” 本土評級機構需提高“生存能力”)

最後更新:2017-07-06 07:05:29

  上一篇:go 修正方向反映行業冷暖 多家公司中期業績上調
  下一篇:go 監管鐵拳頻出 銀行進入“罰單季”更多罰單“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