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01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貨基“冷熱”變遷:餘額寶承壓下調限額 基金公司搶灘餘額理財

8月14日起,天弘基金旗下餘額寶個人交易賬戶持有額度上限正式調整為10萬份,已有存量不受影響。

對於此次調整,天弘基金方麵表示,主要在於今年以來,餘額寶規模增長較快,下調持有人限額是為了保持餘額寶穩健運行,維護投資者的根本利益並更好地服務大眾投資者。

這已經不是餘額寶第一次調整個人賬戶持有額度上限。此前的5月27日,餘額寶的最高額度已經由100萬元調整為25萬元。短短兩個月,餘額寶封頂金額兩連降,背後直指貨幣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問題。

而在餘額寶封頂金額下調至10萬之際,其它基金公司卻在通過各種方式或渠道力衝貨基規模,其中,與銀行合作推出餘額理財產品成為時下之熱。

冷與熱的雙麵,貨幣基金正在迎來一個監管轉向的風口。

餘額寶兩大難題待解

餘額寶兩度下調限額的背後,是規模擴大後隨之而來的管理壓力。

其規模增速有目共睹。截至今年6月底,餘額寶規模達到1.43萬億元。比去年年底的0.8萬億元,激增了近80%;環比2017年一季度末的1.14萬億元,增加了近3000億元。

與此同時,在2016年底,餘額寶的持有人共3.24億,個人投資者占99.72%,人均持有2489元。作為這樣一個“全民產品”,餘額寶的一舉一動皆需小心謹慎。

按照天弘基金的說法,餘額寶用戶的理財大多以小額理財為主,人均投資金額隻有幾千元,遠低於10萬元,因此,此次調整對餘額寶絕大部分用戶沒有任何影響。天弘方麵還表示,目前沒有繼續下調額度的計劃。

從對個人或者對餘額寶本身這個產品而言,下調上限的影響或許確實不會太大。對天弘基金而言,餘額寶到現在這個量級,不再是追求規模的時代,主動調整限額也是為了放緩餘額寶的增速,以便穩健管理。

但按照餘額寶目前的體量,即便增速放緩,天弘基金仍然需要承擔極大的壓力,而這個壓力並非僅僅通過調低餘額寶限額就能解決。

一是無法回避的風險準備金問題。根據3月底公布的《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同一基金管理人所管理采用攤餘成本法進行核算的貨幣市場基金的月末資產淨值合計不得超過該基金管理人風險準備金月末餘額的200倍,以天弘基金目前的情況難以達到這一規定。

一位基金公司高管陳明(化名)向記者表示,“如果嚴格按照《意見稿》執行,以天弘貨幣基金目前的體量,風險準備金起碼要50-60億,我們作為一家老基金公司在風險準備金上也才10億左右,頂多支撐1000多億的貨幣基金。”他認為,如果天弘基金一下拿出這麼多錢,全部放進風險準備金顯然是不可能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對天弘來說壓力巨大,要麼規模去化,要麼納入MPA考核,兩者都很難。

陳明還提到,盡管之前《意見稿》表明可以適時調整前述係數,實施差別化監管,但現在《意見稿》已經下發幾個月了,正式文件還沒有落地,顯示在這個問題上具體如何執行還存在分歧。

另一方麵的壓力在於餘額寶的配置分散性問題。近期業內討論頗多的貨基新規提出,對貨幣基金投資商業銀行同業存單新增三條核心規定:將禁止貨基投資主體評級低於AA+以下的商業銀行發行的存單;AAA級以下商業銀行發行的同業存單的投資比例最高不得超過10%;規定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貨基投資同一商業銀行的存款及其發行的同業存單與債券,合計不得超過該行淨資產的10%。

具體新規究竟如何尚不明確,不過對於上述說法業內已經有頗多解讀,其中業內對“新規將提升巨型貨基配置壓力”這一說法幾乎沒有分歧。天風證券就分析指出,新規確實會對超大型貨幣基金的發展產生一定的約束。由於淨資產比例的限製,當基金公司旗下的貨幣基金總規模達到4000-5000億時產生的配置壓力會顯著增加。

無疑,天弘基金在這方麵的壓力是比較大的。陳明表示,“據我了解,餘額寶在存款和同業存單分散性這方麵一直做得不錯,非常嚴格地去執行配置的分散性。但隨著規模擴大執行難度也在加大,現在監管對這塊的要求越來越高,天弘隻能去找更多符合條件的公司進行合作。”

對於天弘而言,如何在把控餘額寶的風控問題下,加速完善其它產品線,補齊其它短板,將是未來取得突破的必經之考驗。

大公司發力餘額理財

在餘額寶連番限額的另一麵,其它基金公司卻發出了向貨基衝擊的號角。尤其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基金公司,更是將貨基視為今年最重要的“戰地”之一。

滬上一位公募基金人士介紹,餘額寶帶動起來的個人儲蓄存款大搬家,對銀行造成了衝擊,再加上去年以來加碼的MPA考核,對於銀行同業業務投資標的監管,以及銀行“降杠杆”對理財產品造成的衝擊,都令銀行必須尋求創新,而與基金公司合作發展餘額理財成為最熱門的方式,一些有墊資實力的大基金公司對於這類合作也十分積極。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的副總經理張曉(化名)向記者表示,“做貨幣基金其實賺不了多少錢,而一出事就要賠大錢。2011年、2013年以及去年年底,貨幣基金流動性出問題的事情都有發生過,而且每次都是規模前十的大公司,所以對於流動性壓力這方麵所有基金公司都是非常謹慎的。但為什麼大家還是這麼積極去做貨基,因為這確實是短時間內衝規模最容易的方式。”

實際上,過去幾年,也有不少銀行跟隨餘額寶開發出不少“互聯網寶類”產品,但主要是一些大銀行、股份製銀行,合作基金公司往往比較局限,推廣力度也不夠。但今年以來很多中小行尤其城商行都在行動,合作基金公司也大範圍地擴大。

張曉指出,“小銀行比較講究人情,往往願意和能夠專心給他們提供服務的基金公司合作,所以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合作對象很少,搞定一家城商行就能帶來大的增量。而大基金公司則傾向於跟很多銀行都有合作,因為從墊資能力和布局費用來說,大基金公司都比較有實力承受。”

但無論如何,針對貨基的監管新規即將落地,基金公司即便想繼續在貨基領域發力,也必須麵臨監管的壓力。

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總經理表示,再造一個餘額寶是絕對不可能的,隻能說盡可能在公司能承擔的前提下把貨基規模盡量做大一些。

(原標題:貨基“冷熱”變遷: 餘額寶承壓下調限額 基金公司搶灘餘額理財)

最後更新:2017-08-15 07:17:15

  上一篇:go 喝不起茅台酒也買不起茅台股?攀高500元 七成股民買不起2手
  下一篇:go 券商評級升降梯:大券商受益回歸A類 斷崖下跌者多麵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