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三句流行語道出A股“鄙視鏈”:資金追捧的究竟是什麼?
在A股市場存在著這樣一種“鄙視鏈”:對於好公司而言,投資者便用“買買買”進行投票;而對於風險類公司,哪怕這種風險剛剛暴露,眾人也會集體成群出逃。於是有些上市公司股價連續漲停、連續跌停頻現市場。在這其中,所折射出來的股價“鄙視鏈”也正顛覆著我們以往的認知。但是,資金到底追逐的是什麼呢?
不僅公園裏大爺大媽們替兒子女兒去相親時有“鄙視鏈”,但凡來大A股的投資者,也都越來越秉承強烈的“鄙視鏈”思維。
畢竟,一方麵自己手握寶貴現金,另一方麵隨著IPO的常態化發行,上市公司家數平穩增多——僧多粥少背景下,對於好公司而言,投資者便用“買買買”進行投票,大有“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的意味。
而對於風險類公司,哪怕這種風險剛剛暴露,眾人也會集體成群出逃,唯恐賣得稍遲一些。
於是乎,某上市公司股價的連續漲停、連續跌停屢屢現身。這實際上可以看作資金對股票競逐模式的奇妙演繹。而在此過程中,所折射出來的股價“鄙視鏈”,也正在越來越顛覆我們的既有“三觀”。倘若我們先看股市,再回看某些日趨流行的名言警句,則更有一種妙趣綿延其中。
高曉鬆的親人有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位大才子為了唱歌押韻,又加上了“田野”這個意向,響應者眾。但對此,又一才女蔣方舟並不以為然,她不認可句子裏暗含的對立:眼前的生活未必就一定是苟且。
投資與投機資金便最懂“詩和遠方”,甚至某些時候,上市公司的經營現狀並不重要,反而會經常出現越是經營惡劣、轉型重組或者賣殼重生的欲望越強的“麥田怪圈”。於是,有不少遊資敢於炒作ST、部分“牛散”頻繁豪賭暫停上市股、很多散戶跟風炒作績差股的“規律”出現,A股劣質上市公司的股價也便會出現“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的“高估溢價”。
一旦看重“詩和遠方”,便往往對眼下的困境與平凡產生一種超然。A股最新被資金火速關照的代表,為安凱客車。
公司雖然今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虧損近3000萬元,但是一方麵,因為在國內較早研發和批量生產運營了新能源客車,另一方麵,無人駕駛也已經處於研發試製階段,所以,在燃油車禁售消息的影響下,公司迅速占上風口,股價已經連續6個漲停,雖然期間遭遇了停牌核查,但並沒有改變資金的蜂擁熱情。

安凱客車基本麵現狀是怎樣的呢?我們已經很難從券商研報中得到答案。根據統計,安凱客車最新被券商分析師關注還要回溯到2012年,此後,便逐步消失在A股的“公司海”之中。
公司之所以慢慢淡出了券商分析師的視野,主要與公司業績基本麵有關。從2015年1季度起,公司銷售毛利率持續為負數,銷售淨利潤則在正負之間徘徊,其中原因主要是來自政府補貼的助力。由於該補貼屬於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密切相關,所以能夠計入公司的經常性損益。
根據公開資料,2017年-2018年國家補貼新政策在2016年補貼力度的基礎上退坡20%。在補貼退坡趨勢成行的背景下,安凱客車能否依靠市場化力量,實現自己的“詩和遠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醜,自古就是一出悲劇。同樣是文學家,潘安自少帥得驚天動地,出個門都會有婦女夾道尖叫,手拉手把他圍起來,就為了多看他幾眼;而寫出《三都賦》的左思,雖然使得洛陽紙貴,可他的顏值太低,剛走到街上就慘遭“群嫗齊共亂唾之”,被大媽的口水淹死。大媽們會否在想,長得醜不是你的錯,出來嚇無辜婦孺就是你的不對了。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A股上市公司同樣存在“股價顏值”的天淵之別。就在皮膚白皙、股價婀娜的貴州茅台再次衝擊500元大關之際,也有不少公司股價持續在低位軟成一灘泥水。
*ST中安是最新沉淪的代表。重大資產重組夭折、被證監會進行立案調查、股民債民“雙索賠”提上日程、退市風險懸頂……輪番打擊使公司頗有禍不單行的味道,股價已經連續收出13個一字跌停。

倘若按照A股此前的投資生態,ST公司或不會被資金遺棄到此地步。在2016年以前,雖然不少上市公司質地不佳,但股價卻格外堅挺。其中很大程度上,相關“溢價”來自殼價值。但從2016年開始,隨著監管層打擊炒殼政策迭出,並購重組借殼監管明顯趨嚴,不少績差公司的股價,便成為了扶不起的阿鬥。
又肥又醜的公司進了健身房,減去贅肉之後,便隻剩下市值之醜了。而這種殼股大市值的風光不再,已經成為A股的“新常態”。
市值低於30億的ST股一覽(前6家處暫停上市狀態)
科幻小說《北京折疊》裏,曾講到過一個階層固化的預言,從目前整體社會心理來看,這個預言似乎正越來越被大家所接受,“富二代躺贏”的喪句也越來越被社會所津津樂道。
從實業界來看,雖然也有農村出身的苦孩子劉強東打破天花板的案例,但是更有比爾蓋茨的父母實際上遠非平頭百姓這樣的成功者本身便是“生在羅馬者”的案例。因此,有老師開始教導我們,不要光看別人在表麵上一帆風順,其實人家背地裏也是一帆風順。
不少上市公司本身,要麼有個好股東,要麼身處好行業。生在羅馬,不愁吸引不到四麵八方的資金遠道而來。於是,這些“生在羅馬者”,便成為資金競逐的對象。
根據統計,截至9月22日,兩市有10之股票的股價在近期創出了曆史新高。其中白馬股占據著絕對多數席位。
這些白馬股,大部分是“生在羅馬者”。貴州茅台自不必多言,被譽為“防水界的茅台”的東方雨虹,由於持續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同時疊加上產能釋放,PS戰略執行效果明顯,公司各大業務板塊業績實現平穩增長。而雄安新區千年大計的出台,更是給了投資者樂觀預期。公司也表示,公司參照國家已完成的新區建設,如深圳特區、濱海新區等,對雄安建設中可能存在的市場容量進行初步推演和測算,認為其防水材料市場規模極大,且國家對雄安新區提出了綠色建築、環保低碳等要求,對公司來講競爭優勢明顯,因此,公司會努力將優質的防水產品、標準化的施工服務優勢展現出來。

但值得提醒的是,這些“生在羅馬者”並非一成不變的,有時候還會表現出一種“輪回”的意味。
“私募教父”趙丹陽在講到如何選擇未來的投資機會時,就分析指出:在A股1996年的大牛市中,以四川長虹、深康佳未代表的股價漲幅最大,原因就是貧窮時期剛剛破繭所帶來的“三大件熱潮”;而在2004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中,最好的投資變成了金融和地產,是因為中國加入WTO後人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利用閑錢改善住房進行投資便成為新選擇。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才是中國未來的風口呢?對於這個“詩和遠方”似的疑問,或許隻有時間才能給出最終的正確答案。
(原標題:三句流行語道出A股“鄙視鏈”:資金追捧的究竟是什麼?)
最後更新:2017-09-24 06: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