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65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我們的A股 我們的2017

時間總如白駒過隙,上周迎來了2017年收官日,和2016年不同,2017年的A股市場收出了一根年陽線。

回首曆史,盡管2017年的A股市場整體幾經動蕩,但在各路資金輾轉騰挪中,市場熱點仍是層出不窮,類似雄安新區的重磅事件不斷湧現。2017年被稱為價值投資的元年,期間藍籌股大放異彩,“漂亮50”漂亮異常。2017年,A股幾經折戟後順利“嫁入摩門”;多年來備受市場關注的養老金入市也終於迎來了實質性成果。而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年內“漲價”幾乎覆蓋了工業行業的方方麵麵。

但2017年並非個股普漲年,市場分化嚴重,“一九”格局明顯。除了“漂亮50”的存在,A股中更多的是“要命3000”標的。不少個股更是頻頻發生離奇“閃崩”。

2017年A股IPO開始逐漸常態化;經濟核心從2016年的“去產能”轉變為“去杠杆”;監管層出台了很多嚴監管的政策新規,而2018年,金融監管也將不斷深入推進,嚴監管與防風險或將成為金融領域的主基調。

2017年十大關鍵詞

漂亮50

“漂亮50”出自美國,又名“Nifty Fifty”,是美國股票投資史上特定階段出現的一個非正式術語,用來指上世紀六十和七十年代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的50隻備受追捧的大盤股。當時華爾街基金經理有一個說法:“買了漂亮50,就可以去安心休假了。”

2017年,中國版“漂亮50”大放異彩,韜光養晦了很久的大盤藍籌股們實實在在地“瘋狂”了一回,貴州茅台美的集團海康威視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A股著名“藍籌股”,股價紛紛極速前進。而在未來外資流入A股的大趨勢背景下,績優白馬藍籌股也有望大概率繼續沐浴在春風之中。

雄安新區

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

受此重大利好消息刺激,滬深兩市與雄安新區建設相關的上市公司瞬間引爆了市場的熱情,4月5日開盤,54隻雄安概念股集體漲停。不過,雄安概念炒作如火如荼之時,監管層果斷出手對雄安龍頭股進行批量停牌,以警示短期炒作的風險。而當這批股票再次複牌後,麵對巨大的獲利盤湧出,大部分個股出現了深幅調整。此後雄安概念股雖有所反複,但板塊瘋炒力度已大不如前。

減持新規

5月27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從擴大適用對象及完善減持製度兩方麵強化對減持的監管,全麵限製了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集中清倉式的減持渠道。

而為了規範上市公司再融資,早在2月17日,證監會曾調整上市公司再融資規則,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的部分條文進行了修改,發布了《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以規範上市公司再融資。再融資新規實施以來,定向增發在發行時間、發行規模、發行價格方麵的限製即日益趨嚴,而隨著“減持新規”進一步加強對股東減持的限製,2017年定向增發的規模較往年大幅縮減。

閃崩

多年後,如果投資者回首2017年的A股市場,“閃崩”也一定會是他們腦海中必然出現的一個詞。伴隨市場的階段性調整,個股更是頻頻發生離奇“閃崩”。

股票在下跌之前幾乎沒有任何征兆,有些是橫盤,有些是很好的上漲態勢,可是突然就掉頭直下,下跌速度之快讓廣大股民猝不及防。而對於股價突發“閃崩”,確實有公司存在業績變臉、限售股解禁的利空因素,但也有不少公司“閃崩”的背後似乎也找不到什麼實質性誘因。不過,結合相關個股的股價走勢和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結構觀察,在市場震蕩、交投低迷的背景下,具有高度控盤特征的個股最容易發生“閃崩”事件。

MSCI

三次“入摩”折戟後,北京時間6月21日淩晨4時30分,A股終於“求婚成功”,順利“嫁入摩門”,並且還送出了超預期的“嫁妝”,股票數量由先前的169隻增加至222隻。

2017年以來,國內資本市場環境的改變、大陸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機製的全麵構建以及監管層同MSCI達成的認同,都大幅提升了A股納入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衝關成功的概率。此次“入摩”成功,無疑會對A股市場的長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養老金入市

8月份,近年來備受市場關注的養老金入市終於有了實質性成果。根據九陽股份正海磁材首商股份3家公司2017年中報的披露,養老金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八零一組合、八零二組合的形式分別出現在了上述公司中期期末前十大流通股東的名單中,成為了養老金入市以來首批布局的個股。其後,隨著三季報的公布,榮安地產上峰水泥滬電股份天地科技大豪科技廣州酒家6家公司三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也相繼出現了養老金的身影。

漲價

2017年,國內多數行業都被裹挾進入漲價大軍,漲價成為了多數行業的“主旋律”,2017年的漲價潮幾乎覆蓋了工業行業的方方麵麵。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去產能,最典型的案例是鋼鐵和煤炭。近年來,鋼鐵和煤炭產業的去產能工作一直是這兩個行業的重中之重。二是強環保,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逐漸成為國人的共識,國家保護自然環境的力度越來越強,“水十條”、“土十條”相繼頒布實施,且對於違犯環保法規的還要予以刑事處罰。三是景氣度回升,典型的為家電產業。近年來,國內家電產業抓住了人工智能技術進步的契機,為傳統家電產品披上了人工智能的外衣,時尚智能化產品的不斷開發和問世,提升了整個行業的景氣度,激發起國人的消費興致,漲價也就在情理之中。

IPO常態化

2017年,A股IPO市場持續保持著較為強勁的勢頭,年內共有434家公司登陸A股市場。A股IPO市場步入“常態化”,監管機構在加快審批IPO的同時亦十分注重上市申請企業的質量。排隊申請上市的企業數量較往年明顯減少,IPO“堰塞湖”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而隨著A股IPO數量的增加,企業上市後平均連續漲停天數則較以往有所減少。有統計顯示,2017年新股平均漲停板開板天數約為9天,而2016年下半年登陸A股的166隻新股,其開板所需的平均天數則約為12天。

嚴監管

2017年證監會對A股市場的調查懲處可謂是動作頻頻。從慧球科技“1001項議案”,到鮮言操縱*ST匹凸案,無不令人印象深刻。在從嚴監管的大背景下,“罰單”也成為了2017年A股市場的熱詞之一,無論罰單數量還是單筆處罰金額均創下了A股曆史之最。

經統計,2017年各級監管部門對A股上市公司或個人開出的罰單已多達461例。而2014年~2016年開出的罰單則分別為281例、358例、352例。監管層密集開出罰單的同時,對個案的處罰力度也不斷加大,尤其是鮮言操縱*ST匹凸案甚至開出了高達34.7億元的天價罰單,創造證監會對單個自然人罰沒金額最大的一次。除此之外,2017年同時有33人被處以市場禁入,其中有10人被實施了終身禁入市場的處罰決定。

去杠杆

2016年以來的經濟政策核心“去產能”在2017年逐步轉變為“去杠杆”,“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杆的過程,而“杠杆”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

去杠杆是2018年宏觀調控的核心,去杠杆的核心則是優化金融資源,目標在於降低金融風險、促進實業複興。在去杠杆政策推動下,行業龍頭企業由於競爭環境的改善,將具備更突出的盈利優勢和競爭優勢,去杠杆的推進也會有效地去除金融泡沫,有利於維護金融係統安全,防止發生係統性風險。

(原標題:我們的A股 我們的2017)

最後更新:2018-01-01 04:48:45

  上一篇:go 2018年基金展望:公募弱冠重構江湖 私募借勢探路國際
  下一篇:go 年度歸母淨利潤眼看四連降 江陰銀行補血計劃遭駁腹背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