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60 返回首页    go iPhone_iPad_Mac_手机_平板_苹果apple


迎接AI+时代 创投机构看好场景应用

当前,人工智能(AI)不仅成为全球热门话题,而且正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并且在产业应用方面已经开始发挥效能。有观点认为,互联网+变革正迈向物联网新时代,并开始进入AI+时代。

面对AI+时代的产业变革,创投机构的投资机会在哪里?面对大热的AI行业,投资人又该如何做到慧眼识珠?

AI需要与场景应用结合

如何定义AI+?在澳银资本董事长熊钢看来,AI+的产业链涉及到应用领域、技术应用和基础资源。在他看来,包括消费互联网、智能机器人、医疗、教育、安防、城市运营等领域,都是AI+比较重要的场景应用领域。

熊钢认为,当下,AI+金融是所有场景应用中相对比较靠前的领域,很多金融公司已经推出智能投顾,包括代理记账、智能保险等新业务已经面向市场,对客户进行个性化的资产配置。

松禾资本合伙人汪洋认为,他对AI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芯片、云计算等底层架构,中间是大家非常熟知的人脸识别算法、语音识别、自然语音处理等,最上层是场景落地。但他指出,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机会一定出现在场景应用层面,因为最底层的技术是巨头在做的事情,竞争非常激烈;而只做中间层会没办法实现商业化。“商业化最终还是需要场景化,这也是我们看好最上层的原因。”

“这几年,AI炒得比较热,概念大家都说的比较多。”在盈富泰克总经理周宁看来,AI近期的大热,跟计算能力直接相关。“像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都跟现在的智能手机采集了大量数据有关,所以AI真正的驱动因素还是底层的计算环境。”

奇成资产合伙人张明明则表示,目前尽管还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但AI仍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技术。“现在的AI尽管不能完全替代人类,但是已经可以在一些基础性的、重复性的、规则性的活动和操作方面替代人类,就这点来说,已经是不可小视的市场。”

应用层投资机会集中

在熊钢看来,对于创投机构而言,要把握AI+的机会,关键是盯紧主要行业的应用,重点关注AI的生活应用,包括消费应用、金融、物联网等。至于整个AI行业而言,首先要关注底层技术的进化,主要是深度学习、机器视觉和自然语义的理解,所谓的AI+时代,就是技术+模式、技术+创业的驱动模式。其次是关注符合成本逻辑的商业应用,即通过AI能够有效降低产业成本以及基于此能够延伸和成长的应用。

汪洋认为,面对不同的人工智能项目,松禾资本会根据项目本身落地的场景,来判断项目更需要看重哪个方面。“例如无人驾驶,这种项目的技术成功率必须是100%,否则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个领域我们非常看重团队背景。换到智能机器人领域,尽管对算法要求也很高,但是我们更注重商业化落地的能力,它的容错率相对无人驾驶要高一些。”

“我们关注计算能力的提升,更关注底层技术层面的投资,这一块能把整个AI生态链打得更扎实,将来做其他方面更容易。”周宁说。

国中创投合伙人贾巍表示,目前公司在AI领域的布局,还是跟行业结合的项目比较多。从现状来说,产业规模最大、最成熟的应该是安防领域。未来在金融、教育领域,AI也比较有前景。

“现在更多的投资机会是在应用层。从我们基金的角度来说,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首先找到我们熟悉的行业,然后看这些行业里面有哪些环节、哪些场景是可以应用现在的人工智能基础去提高生产效率的。在这样的逻辑下,往上去找一些创意型的项目。”张明明说。

成功的AI企业有三个因素

对于AI未来的展望,熊钢直言,AI实际上是蕴藏着风险的,所以一定要清楚边界在什么地方。

他指出,AI在创意领域的应用,已经带来了诸如近视眼激增等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后遗症。其次,AI对劳动力的替代,对就业会造成冲击,而保障就业是社会的基本伦理,需要思考这个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AI的远期,未来AI可能会出现一些反人类文明的行为,这是无法预测的。

汪洋指出,随着AI的崛起,AI+完全创造了一个新行业。对于投资人和创业者而言,无论是AI+还是+AI,有这个因素一定是一种优势。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和很多传统行业的领军企业、创始人都有深入交流。现在发现一个秘密,实际上很多传统行业的这些企业,他们已经在秘密使用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就是这些弱人工智能技术,他们称之为AI的秘密武器。”张明明通过观察发现,现在大量企业都在应用AI技术,但他指出,不是所有企业都是+AI或者AI+的,关键要看产品附加值,或者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回报率的测算。

“在我们看来,教育、医疗以及设备制造业是可以进行大规模AI+的行业,这些行业天然就是一些AI+大规模落地的场景。”张明明以教育为例,通过人工智能,可以为每个人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通过一个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一方面可以平衡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让每个人得到个性化发展。

现在整个人工智能行业出现过热的现象,在面对众多项目时怎样进行判定?张明明认为,一个成功的AI+或+AI的企业要具备三个因素:第一要有AI的科学家,因为他要应用到复杂的技术,技术是基础;第二要有行业的专家,必须要有行业的专家才能熟悉这些场景,能够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第三要有一些衔接的人才。一个团队如果完美具备这些因素组合,就会是一个很好的项目。

(原标题:迎接AI+时代创投机构看好场景应用)

最后更新:2017-11-20 04:33:52

  上一篇:go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详解“双支柱”调控框架
  下一篇:go 短期震荡不改中期趋势 A股渐入良性发展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