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94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瞄準萬億級潛在市場 基金公司積極備戰養老目標基金

隨著公募FOF熱推,近期有基金公司申報了兩隻目標日期FOF,原本小眾的養老基金重入公募視野,這背後的原因何在?雖然市場相當看好養老基金的發展,但在海外的經驗之外,中國能否真正形成自己獨特的一套體係?

本周中國基金報約訪了數家基金公司,包括天弘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熊軍、天弘基金養老金業務總監朱海揚、鵬華基金社保及養老金業務部總經理潘超、鵬華基金資產配置與基金投資部FOF投資副總監趙強、匯豐晉信產品總監何喆以及華夏基金相關人士,對於養老目標基金的發展,各家不約而同地表示,養老金入市將為資本市場帶來長期增量資金,預計資產配置類產品將成為未來第三支柱的主要方向,而公募基金在這一領域將大有可為。

養老金部門的

“軍備競賽”

市麵上的養老基金非常少,但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一些大型基金公司的養老基金部門,正在悄悄地進行“軍備競賽”。有的定位於FOF,有的則定位於智能定投

朱海揚表示,目前天弘基金在養老金方麵的探索和布局初有成果:首先,公司在2012年發行了以養老為主題的公募基金天弘安康養老;二是天弘基金與其它養老公司展開合作,接受養老型機構對養老業務的委托投資。

除了布局機構投資外,天弘基金還在個人特征的養老型產品中發力,構建“互聯網+”下的養老金資產管理生態鏈。在朱海揚看來,智能投顧將在個人特征的養老型產品中發揮關鍵作用。通過智能投顧平台,可以測算個人養老的實際需求和風險偏好等個人特征,實現產品的個性化選擇,從而進行按人群劃分的規模化管理。

朱海揚稱,“運用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可能是中國養老金投資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點,這也是天弘基金持續在努力推動的事情。”何喆則表示,公司內部團隊配合,主要是投資、產品、風控部門的合作,特別是風控部、量化團隊對於組合波動率的控製將比一般產品更高。

但據他透露,未來匯豐晉信基金或將考慮引入匯豐集團的Management solution策略,這是一種“全球多資產配置”策略,即通過盡可能基於不同地區、不同類型資產間的相關性,通過對投資人的風險承受力及各類基金(資產)的長期收益率及波動率假設,以最優化各風險級別下投資組合的相對收益率為目標,進而調整各底層資產及各類基金的權重,這也是匯豐集團在FOF模式下設立的一攬子客戶解決方案。

趙強也透露,“鵬華基金專門成立了養老金一級部門,從公司抽調業務骨幹以期更好地服務中國養老金市場。公司還專門成立了資產配置和基金投資部,負責FOF產品的設計、投研和運營。FOF部門在投資層麵上由專門的基金經理負責組合管理;在資產配置層麵有專人負責大類資產研究和一二級行業配置,大類資產配置的客觀數據和結論來自於公司每兩個月的投決會體係。在模型和產品設計方麵,我們布局儲備了各種不同風險等級和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FOF,如目標日期型、高中低目標風險型、風險平價型、基金優選型等。”

養老金資產配置空間大

“軍備競賽”的背後,是中國老齡化社會之下日益迫切的養老理財需求,以及近期《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征求意見稿的推出,不少公募基金已經嗅到這類長期持續的增量資金即將給行業帶來的巨大潛力,究竟養老金能為市場帶來怎樣的變革?

趙強也指出,養老金業務是未來公募基金、資產管理最大的發展方向,截至2016年底,在美國第一支柱的規模是2.8萬億美金,第二支柱是15.4萬億,第三支柱是7.9萬億,加起來共26萬億,是美國GDP的1.6倍。

“而中國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相加才相當於GDP的6%,差距很大。現階段在國家給企業減輕稅賦的大背景下,對中國養老第二支柱的提升的概率不大,潛力應該會遠遠小於第三支柱。再者,中國居民的儲蓄傾向較高,未來養老第三支柱的占比可能會非常可觀。”

華夏基金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對於養老投資,有三個方麵是需要關注和建設的,一是上層製度建設,目前監管機關也在積極推進此事;二是投資者教育,關鍵要‘喚醒’投資者的養老投資意識,與平時的交易性投資不同,對養老投資的目標、預期、持有時間等均需有認知;三是基金管理人的產品供給,包括產品類型、結構以及長期穩健的投資業績等。”

或許因為如此,基金公司對於相關產品的準備正緊鑼密鼓。

目標風險PK目標日期

細究證監會發布的《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中發現,所謂養老目標基金,一般可能包括目標日期和目標風險兩大類產品。

朱海揚認為,養老金資產管理具備長期性、安全性、適度收益和流動性等特征。而從以美國為代表的海外國家養老金的成功發展經驗看:一是養老產品需要長期性,美國養老產品均是長期持有型的產品,直到退休後才開始領取,符合養老金需要長期積累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二是定投,這符合大多數投資者的養老行為偏好;三是持續性,長期持續的定投保證了長期穩定的資金流入,符合養老金管理的特征;四是可轉換性,在投資者賬戶中可以隨時贖回轉換為其他可投資的養老產品,滿足投資者變更投資產品的需求;五是人力資本的因素要符合個人的生命周期的特征。

而從我國的實踐來看,朱海揚稱,“我國企業年金的後端養老金產品占比越來越高,年均規模平均增長率約為13%,作為典型的機構類目標風險產品,可以看到類目標風險產品是很受市場歡迎的。”

而更多的受訪公司更青睞目標日期養老金。華夏基金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標風險相當於靜態配置,產品簡單,風險收益特征明確、穩定;目標日期相當於動態配置,即隨著投資者年齡的變化而調整資產配置,產品的收益特征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這是一個長期過程).

何喆分析道,目標日期基金追求的是一種“一站式”養老,即投資者投資某到期日產品,原則上則不需進行轉換。一般而言,目標到期日基金產品默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是隨著投資期限接近到期日而降低的,因此目標到期日基金適用的前端風險識別前提較低,也不需要引入特別複雜的波動率管理策略。

“本質上講,目標日期基金免除了從高風險投資向低風險投資轉換的步驟和可能的費用,因此是一種具有內在轉換機製的基金。這種一站式的轉換機製簡化了投資者選擇,即僅僅使用目標到期日作為唯一衡量風險維度的單位,投資者僅需選擇最適合自己退休年限的產品即可。目標風險型基金由於涉及到在不同風險類別基金中進行主動配置,更需要借助專業機構、人員的指導。”

趙強指出,在美國,FOF大概占到公募基金的10%,其中目標日期型產品占到了50~60%,在目標日期中約有88%的資金是來自於養老資金,而目標風險中隻有約44%的資金來自於養老資金。

(原標題:瞄準萬億級潛在市場 基金公司積極備戰養老目標基金)

最後更新:2017-11-20 05:03:49

  上一篇:go 2018年私募策略 如何排兵布陣
  下一篇:go 央行貨幣政策報告詳解“雙支柱”調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