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62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中信銀行“縮表”成績:營收下降利潤反升

延續上半年資產負債結構走勢,中信銀行三季報資產、負債再現“縮表”。

不過,根據10月24日晚間中信銀行發布的三季報數據顯示,中信集團信貸投放規模持續增長調結構成效明顯。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中信集團實現歸屬於該行股東的淨利潤為347.38億元,同比增長0.56%;實現營業收入為1153.07億元,同比下降0.03%。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建議,未來銀行需要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尋找新的非利息業務的增長點的同時,“苦練內功”降低成本。

資產負債結構調整

中信銀行“縮表”趨勢持續到三季度。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中信銀行資產總額5.53萬億元,比上年末下降6.64%;負債總額5.13萬億元,比上年末下降7.41%。且中信銀行成為截至10月27日業績發布季中唯一一家“縮表”股份製銀行。

中信銀行副行長方合英,曾在該行年中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中信銀行在今年初時便明確“控表”策略,提出了“降增速、提轉速、調結構”。在一季度末,中信銀行因勢而變,調整為“縮表”策略。故根據中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中信銀行集團資產總額較上年末減少近2800億元,較上年末下降4.72%;總負債較上年末下降5.19%。

由資產負債表看出,中信銀行壓縮同業類資產,其中,存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較上年末下降34.60%,中信銀行稱是由於境內存放同業款項減少;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較上年末下降98.93%,是由於境內同業買入返售債券減少;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下降38.99%,主要因為境內央行及同業賣出回購債券減少。

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在半年報中稱,中信銀行主動“縮表”,有效控製了該行總資產和風險加權資產規模。

截至9月末,在集團合並口徑下,中信集團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約為3.1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09%。

在資產質量方麵,中信集團資產質量持續改善,風險抵禦能力增強,截至報告期末,該行不良貸款餘額525.7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23%;不良貸款率1.66%,比上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60.98%,比上年末上升5.48個百分點。

成本、收入兩手抓

盡管中信銀行信貸投放持續增加,但是利差收窄的影響比較大。在利潤的增長點上,非息收入仍是重要的一環。

數據顯示,中信銀行貸款及墊款較上年末增長10.09%,但是利息淨收入同比下降了6.60%,為742.73億元。

對於利息淨收入減少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利息支出拖累。數據顯示,中信銀行三季度利息支出大幅上升,由2016年三季度同期的263.20億元上升至301.92億元。安信證券分析師認為,主要是由於該行的存款微弱流失,同業負債處於調整階段。

某證券公司銀行業分析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近年來,資金“脫虛向實”需求迫切,銀行資金以貸款形式回歸實體經濟勢在必行,不過,銀行還需要麵臨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利差收窄的影響,因此會更注重非息收入的挖掘。

在中信集團非利息淨收入方麵,同比增長14.58%,非利息淨收入占比35.59%,同比提升4.54個百分點。其中,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由去年同期的309.73億元上升至342.16億元。

安信證券分析師認為,中信銀行手續費收入的增加,主要得益於該行在轉型過程中的銀行卡、托管等業務的推動。中信銀行在今年發布了“生態金融”雲平台,“交易銀行2.0”成功上線,應用新技術手段實現渠道可售產品全流程服務,簽約客戶超過35 萬;結構融資、債券承銷等投行業務增長迅速,熊貓債承銷位列股份製銀行第一位,“商業銀行+投行+托管”業務模式持續完善,推動投行和托管業務收入高速增長。

“雖然目前受監管政策等多方麵因素影響,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業收入、金融市場等創新業務收入均受到影響,但可以看到,銀行的利潤仍是正在上升。這主要是因為銀行利潤不僅與收入有關,還和成本有關係。”曾剛表示。

曾剛預計,未來銀行一方麵要降低成本;另一方麵,在收入端還需要尋找新的非利息業務的增長點。

(原標題:中信銀行“縮表”成績:營收下降利潤反升)

最後更新:2017-10-29 02:18:31

  上一篇:go 信中利控股難借殼 深圳惠程盈利靠金融
  下一篇:go 下月解禁:11月解禁市值降至199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