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45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前9月北京市財政收入4243億 今年增幅首次升至6%以上

市財政局昨天公布的“北京市2017年1-9月財政收支情況”顯示,前三季度本市財政收入4243.2億元,同比增長6.1%,今年來首次回升至6%以上增幅。市財政局局長李穎津表示,下一步市財政局要圍繞新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任務,綜合運用預算、稅收等手段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落實。

今年有望增收6.5%

今年1至9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243.2億元,同比增長6.1%,同比增速較1至8月提高0.5個百分點,今年以來首次回升至6%以上增幅,這也完成了年度預算的78.4%。

從主要收入項目看,營改增相關稅種(原增值稅、改征增值稅、營業稅)完成1236.2億元,同比下降10.3%,降幅較1至8月收窄2.5個百分點;企業所得稅完成1065.6億元,同比增長14.6%;個人所得稅完成509.3億元,同比增長12.8%。

今年前三個季度本市財政收支良好態勢的取得其實不易。麵對當前經濟步入L型走勢、產業結構調整轉型與疏解非首都功能等因素疊加造成的財政減收壓力,財政部門正通過減稅和放管服等舉措極力改善本市的營商環境涵養稅源。

2017年以來本市財政部門將稅收製度改革推升到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定位,以“放水養活魚”的政策群推進動能轉換,用“減負紅包”激活“經濟細胞”。在通過營改增擴圍實現全市納稅人新增減稅435.8億元的基礎上,2017年本市又通過落實簡並增值稅稅率等六大減稅政策,預計全年將減輕企業和社會稅收負擔31.1億元。到2015年底本市自行設立的涉企收費項目已全部取消,2017年本市再進一步,通過調整、取消、停征、降低76項政府性基金項目和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已為企業和社會減輕負擔27.3億元。

針對首都以“瘦身健體”“騰籠換鳥”“減量發展”等方式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特點,財政部門還把稅收優惠、扶持、激勵等政策統籌集成,及時推送到“三城一區”等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新高地和最前沿,使高新技術企業15%企業所得稅低稅率優惠、軟件產品實際稅負超過3%部分實行即征即退、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鼓勵企業固定資產更新、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稅收優惠、小微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減免、離境退稅試點等政策充分釋放紅利,起到了鼓勵技術創新、助推動能轉換的作用。

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本市已經實現了拓展財源、做大蛋糕,使得2017年全年本市有望實現財政收入最終增長6.5%的目標。

財政構建問責機製

充裕的收入才能確保對重點領域的足額支出。1至9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5074億元,同比增長12.5%,這主要是本市加快了教育、科學技術、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支出,完成年度預算的81.3%。

從主要科目看,教育支出656.7億元,同比增長18%;交通運輸支出367.7億元,同比增長25.7%;農林水支出355.9億元,同比增長19.5%;節能環保支出338億元,同比增長79.5%;科學技術支出313.6億元,同比增長32.1%。

可以看到,本市財政支出絕大部分投向了民生領域。民生資金關係群眾福祉,為了確保民生資金花出實效,本市財政部門嚴把績效關,著力構建了“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機製,圍繞民生重點專項支出製定績效管理方案,從明確目標、項目評價等方麵不斷拓展民生支出績效管理的廣度和深度。“預算編製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運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體係初步形成。

截至目前,市財政累計評價項目近1400個,評價資金超過2000億元。同時,市財政局積極推進績效評價結果的公開,2017年市級部門決算就首次公開了30個重點部門的項目自評報告,實現了曬賬本從“擺數字”向“明績效”的延伸。

(原標題:前9月市財政收入4243億元 今年增幅首次升至6%以上)

最後更新:2017-10-21 12:18:29

  上一篇:go 近百家企業赴美IPO 起底5家互金平台高管持股
  下一篇:go 下周解禁規模環比下降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