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機構爭相追捧人工智能股
人工智能概念正在逐漸成為A股市場強勢股的發源地。7月份以來,人工智能概念股的整體走勢最為“搶眼”,在上證指數累計上漲5.18%的背景下,34家人工智能概念股平均上漲了10.44%,相比市場同期的平均漲幅翻了一倍。其中,人臉識別技術的漢王科技漲勢最為優異,7月份以來股價累計上漲了55.93%。此外,無人機、智能汽車、互聯網金融、智能電視、智能物流、智能穿戴、智能交通等概念板塊的走勢也紛紛跑贏了同期市場平均水平。除了政策風口,人工智能概念股的基本麵也可圈可點,在二季度淨利潤強勢增長的基礎上,三季報大麵積預喜。
人工智能概念股大麵積三季報業績預喜
二級市場走勢風生水起,觀察人工智能概念板塊的基本麵發現,15個人工智能子概念,2017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全部實現了同比增長,10個超越了全部A股報告期內19.85%的整體增速,智能物流、智能穿戴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速最為喜人,上半年分別實現了62.6%和57.54%的增長。而與之相對立的,智能電視板塊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利潤下滑,淨利潤整體同比下滑幅度為23.24%。與此同時,無人機、智能家居、智能汽車3個概念也相繼出現了個位數的利潤下滑。結合營收和利潤兩項數據,今年上半年,共有智能穿戴、人工智能、智慧醫療、智能交通、機器人、智慧農業6個子概念增速均超過了全部A股的平均增速。從淨利潤的變動看,上半年11個子概念實現同比增長,智能穿戴以394.21%的同比增幅成為淨利潤增長最快的人工智能板塊。共有智能穿戴、人工智能、智慧醫療、智能交通、機器人、智慧農業6個子概念,增速均超過了全部A股的平均增速(見表1).
隨著三季報披露期的臨近,目前人工智能概念股中已有176家提前公布了三季報業績預告,從預告類型看,130家前3個季度淨利潤預喜,預喜公司占比73.86%。從預告公布的增長幅度看,121家公司三季報淨利潤有望同比增長;106家公司預增30%以上;74家公司增長預期超過50%;41家公司有望實現淨利潤的翻倍增長,海源機械、啟明信息、錦富技術、藍英裝備、賽象股份、寧波東力6家公司三季報淨利潤同比增長預期更是超過了10倍。而觀察促使公司,三季報利潤大幅飆增的原因,有類似錦富科技、賽象科技等憑借主營業務實現業績增長的公司。也有如藍英裝備因並購標的納入公司合並報表範圍,而促使公司業績同比上升的案例。
上市公司正加緊布局
在人工智能板塊中,目前有多家公司存在並購重組行動。如保千裏3.9億元收購小豆科技,布局教育信息化行業。保千裏以精密光機電+仿生智能算法為核心競爭優勢,收購小豆科技100%股權,公司表示一方麵有利於為小豆科技的市場開拓和技術研發提供有力支持,小豆科技可通過鋪設公司的平台型智能硬件為其客戶提供更多優質的增值服務,加強其客戶粘性;另一方麵有利於公司的平台型智能硬件產品借助小豆科技的品牌、渠道和用戶群體快速切入教育行業。收購將整合雙方技術和資源優勢,加快公司“智能硬件+”解決方案在教育行業的發展進程,為百行百業拓展的戰略目標邁出堅實一步,迎接萬物互聯時代。
科大智能,公司在2016年實施外延式並購擴張,於上半年成功並購冠致工業自動化和華曉精密100%的股權,鞏固了公司在工業生產智能化和機器人應用領域內的市場地位;控股了杭州新餘宏機械(收購)和上海三渠智能科技(投資設立),快速搶占衛品智能製造市場,豐富產品線,增加盈利點;投資設立並控股安徽科大智能物流係統,助力公司實現在工業生產智能物流係統領域內的產業布局和業務開拓;成功投資參股深圳力子機器人,增強公司在智能物流係統領域內的研發實力。通過外延式擴張,公司實現了在工業生產智能化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綜合智能解決方案,有利於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基於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前景以及在二級市場引發的市值效應,不少上市公司正在不遺餘力地布局中。
機構密集調研人工智能概念股
隨著政策導向的利好和市場追捧,人工智能也得到了機構投資者的認可。從今年二季度的機構持倉情況看,期間有273家人工智能概念股機構持股比例相比一季度末出現提升。如中報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9.41%)和淨利潤(同比增長116%)均實現了翻倍增長的歐浦智網,一季度末,公司的機構持股比例為14.47%,僅一個報告期,二季度末即提升至68.39%,提升比例高達53.92%。中報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4.22%,淨利潤同比增長94.38%的象嶼股份,機構持股比例也由一季度末的20.42%快速提升至72.28%,提升比例高達51.86%。
除了二季度期間機構持股比例的提升,觀察統計7月份以來機構最新的調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121家人工智能類公司獲得了機構的來訪調研。從調研次數看,其中66家公司超過了1次,京東方A、蘇寧雲商、大族激光3家公司的接待機構次數最多,分別為14次、12次、12次。從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看,海康威視、歌爾股份、匯川技術、環旭電子、科大訊飛的機構參與熱情相對最高,調研機構家數均超過了百家。海康威視的機構調研“上座率”最高,7月份以來已有338家機構對其進行了“圍觀”調研,其中私募基金的參與家數最多,且不乏重陽投資、淡水泉投資等明星私募的身影出現。
(原標題:資金、機構爭相追捧人工智能股)
最後更新:2017-09-24 11: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