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券商行業的“黃金十年”
高盛認為,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券商行業的“黃金十年”,到2026年,該行業總收入將高達1200億美元,接近去年的三倍,機構經紀和資管業務帶來的收入將成為主力。
報告指出,券商行業未來兩大重要驅動因素之一,是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如海外投資者的參與、跨境融資和並購活動,這將需要更為有效的市場機製,將允許中國投資者進行全球資產配置。
另一大驅動因素則是參與者的機構化,如從散戶向機構投資者的轉型,投資環境將更為理性,交易活動走向多樣化,金融工具更為複雜。此外,股市波動性也將降低,財富管理市場也會向成熟發展。
在基本情況下,中國券商行業總收入屆時可達到1200億美元,ROE達到10.1%;在樂觀情況下這一數字將暴增至2280億美元,ROE達到17.8%,在悲觀情形下,這一規模將縮水至580億美元,ROE僅為5.3%。
2016年,中國券商收入規模為460億美元,ROE為8.0%。
未來十年中國券商行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引擎,將是機構經紀和資管業務。
【延伸閱讀】
券商股五利好紛至遝來 三路資金盯上“窪地”機會
日前,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通知稱,自9月18日起,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各合約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六點九。自9月18日結算時起,滬深300和上證50股指期貨各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目前合約價值的20%調整為15%。
事實上,這是繼今年2月份以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年內第二次鬆綁股指期貨,下調股指期貨手續費和交易保證金。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股指期貨對於提高權益市場的流動性、引入資金、發揮套保功能等具有重要意義。今年兩次鬆綁雖然幅度不算太大,尤其對日內開倉的放開仍然謹慎,但是體現了管理層對於證券市場日漸趨好的認可,釋放出積極的市場信號。股指期貨鬆綁後,隨著交易量的提升和市場的穩定,將進一步促進券商的經紀業務、自營業務發展。
受此提振,昨日,券商板塊再度發力,全線上漲,整體漲幅突破1%。個股方麵,第一創業強勢漲停,中國銀河、浙商證券等兩隻個股漲幅也均在3%以上,分別為:3.35%、3.10%,此外,東方財富(2.94%)、興業證券(2.48%)、華安證券(2.00%)、中信證券(1.94%)、國金證券(1.92%)、廣發證券(1.90%)、中原證券(1.88%)等個股漲幅也位居前列。
不難發現,券商行業近期利好不斷,除此次股指期貨鬆綁外,市場行情指標趨勢性向好,也令機構對券商股後市行情充滿期待。東吳證券指出,近期,股指逼近3400點,成交量持續放大,9月12日A股成交金額一度達到7563.93億元,上周日均成交額達到6069.88億元,提振市場信心、利好券商板塊業績預期。
此外,市場風險偏好顯著提升,截至9月15日,滬深兩市兩融餘額已攀升至9834.57億元。從曆史數據可以看出,券商股曆次反彈與該階段兩融餘額均呈現明顯正相關。
而8月份業績普遍向好,業績彈性增強,成為券商行業近期又一重要利好。根據29家上市券商公布的8月份財務數據統計:29家上市券商8月份整體實現淨利潤65億元,環比增長3%。西南證券表示,隨著三季度市場行情始終保持著震蕩向上趨勢,券商自營和資管業務收益或將延續增長趨勢,邊際改善邏輯依然存在,預計三季度業績增長是大概率事件。
估值修複空間較大,券商股安全邊際和進攻空間並存。平安證券表示,目前券商行業的整體估值依然處於低位。從曆史數據來看,券商板塊目前整體估值剛剛到2倍市淨率,基本處於較低水平;個股方麵,大型券商的市淨率基本都在1.5倍到2倍之間,仍然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隨著以上五大利好的紛至遝來,市場對於券商板塊的悲觀預期逐步得到修複,在股指麵臨關口蓄勢突破階段,券商股有望在三路資金推動下走出一波向上行情。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昨日,11隻券商股呈現大單資金淨流入態勢,合計大單資金淨流入11.52億元,其中,第一創業大單資金淨流入居首,達到54070.92萬元,興業證券、中信證券等兩隻個股大單資金淨流入也均在1億元以上,分別為:11552.67萬元、10946.98萬元。
而9月份以來截至9月15日,融資客也對券商股較為青睞,18隻券商股期間呈現融資淨買入狀態,合計融資淨買入金額達18.86億元,其中,中信證券、中國銀河、國元證券等3隻券商股期間融資淨買入額均在2億元以上。
另外,9月份以來,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光大證券等3隻個股曾多次現身滬股通或深股通前十大活躍股榜單,北上資金期間合計淨買入逾6億元。(來源:證券日報)
最後更新:2017-09-19 23: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