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馬歇爾計劃的作用與影響
與美國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密切相關
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又稱歐洲複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戰”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歐洲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計劃於1948年4月正式啟動,1952年6月結束。在這段時期內,歐洲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接受了美國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1.5億美元。本文主要對馬歇爾計劃的背景、目的、具體措施進行介紹和分析。
A 背景
1947年6月5日,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喬治·馬歇爾在哈佛大學演講時正式提出馬歇爾計劃,他認為根據“二戰”後歐洲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狀況,美國需要對歐洲進行必要的援助。
馬歇爾計劃啟動前歐洲的政治經濟情況
在經濟方麵,經曆了“二戰”的創傷,歐洲當時的經濟狀況不容樂觀,經濟恢複停滯不前,農業生產極不景氣,糧食短缺,工業全麵停滯,失業率高,缺少內部重建資產。而外部投資,受到外部交易有限的影響,麵臨著嚴重的美元赤字。
在政治方麵,“二戰”結束後,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歐洲經濟難以複蘇,甚至走向崩潰的邊緣,在歐洲主要國家中,政府的支持率逐步下降。這不僅引起了西歐各國的恐慌,也使得美國“坐立不安”。
為此,美國開始全力援助西歐,並逐步開始計劃、推出和實施馬歇爾計劃。而在此之前,美國對歐洲重建的政策主要是“平衡恢複”,該政策主要是要求德國通過支付戰爭賠償和出口煤炭來轉移本國的資源,保障法國和其他被解放國家的經濟複興和國家安全,減輕美國納稅人在占領地區的財政負擔,同時維持德國的基本生活保障。不過,這一政策並沒有成功,1947年,西歐的農業生產水平是“二戰”前1938年的83%,工業生產水平是1938年的88%,而出口水平僅為1938年的59%,歐洲仍處於人力資源短缺、資本短缺的階段。該政策最大的問題在於對德國經濟的定位:期初美國將德國定位為農業國,後來雖然允許德國發展工業,但是必須在工業標準計劃的框架內發展,這大大限製了德國的發展,而如果德國不發展,整個歐洲也難以有發展。對德國的定位失誤,導致“平衡恢複”政策的失敗,並引發美國政府內部的爭論。歐洲經濟政治麵臨的現狀、美國政府內部爭論以及1947年在莫斯科舉辦的外長會議迫使美國建立一個新的歐洲複興計劃,也就是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啟動前美國的經濟狀況
美國經濟方麵,雖然“二戰”期間,美國GDP快速增長,但整體增速不大,並且有下行的趨勢;而在“二戰”結束後到“馬歇爾計劃”啟動前,受全球經濟的拖累,美國經濟也沒有明顯的恢複。
從通脹水平來看,馬歇爾計劃前,雖然1948年左右美國通脹水平已經有所下降,但是考慮前兩年的情況,不論是CPI還是PPI都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這意味著當時美國內部食品也並不充裕。例如,1947年8月,美國居民生活費用比1939年的水平高出了60%,比1946年6月高了20%。

從以上數據來看,美國經濟當時表現得不是很強勁,對歐洲的援助,使美國可能因為援助大量的食物、貨物而加重通脹和加大經濟恢複的難度。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在馬歇爾計劃實施前,美國國民總收入基本為2100億美元/月,國民生產總值也在2250億美元/月左右。自1932年以來,國民總收入增長了近1650億美元/月,因此馬歇爾計劃所需的每年40億至60億美元,不到美國貨品和服務流量的3%,對美國來說影響並不大。而在通脹方麵,雖然馬歇爾計劃為歐洲提供了大量的食品和貨物,但是預計帶來的通脹水平隻會和1946—1947年差不多,並不會帶來更快的通脹。而從事後看,馬歇爾計劃實施期間,美國通脹水平確實沒有達到1946—1947年的水平。
同時,在馬歇爾計劃之前,美國實際上就已經在“平衡恢複”政策下零星援助歐洲的主要國家。例如,在1946年和1947年前三季度,美國分別已經資助了歐洲54億和67億美元,馬歇爾計劃的支出與此相比,也並不高。所以說,馬歇爾計劃對美國的負麵影響並不大。

表為美國在1945—1947年對歐洲的出口盈餘和資助額(億美元)
B 目標與要求
主要目標
從經濟角度來看,馬歇爾計劃對美國的負擔並不大,美國隻是延續1945—1947年以來對歐洲援助的政策,美國需要做出的調整其實不大。相反,如果歐洲經濟增長停滯,美國不僅無法收回對歐洲的借款,而且美國在歐洲大陸上的貿易往來也將停滯。正如當時的助理國務卿克萊頓所言:“如果沒有美國緊急大量的援助,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崩潰將席卷整個歐洲。除了對世界未來的和平與安全有破壞外,這對我們國內經濟也是巨大的打擊。美國將失去銷售過剩產品的市場,將出現失業、大蕭條以及由戰爭債務引起的嚴重的預算不平衡問題。”因此,從經濟角度上看,馬歇爾計劃的目的主要是恢複歐洲的農業和工業秩序,促進歐洲與美國的國際貿易,在歐洲國家中重建全球範圍內的強勢貨幣、預算政策和金融係統。
而在政治角度上,美國的意圖就更為明顯:如果在冷戰背景下,歐洲共產主義抬頭,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聯盟極有可能對美國形成巨大的威脅。正如1947年5月起草“歐洲複興”備忘錄的凱南的觀點:援助歐洲是美國遏製蘇聯和維護自身安全利益的必要措施。
因此,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角度,馬歇爾計劃的出台是與美國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密切相關的。
要求
馬歇爾計劃開始的標誌是美國杜魯門總統在1948年4月3日簽署的由美國國會通過的《1948對外援助法》,該計劃於1952年6月30日結束,跨度為4年3月個月左右。馬歇爾計劃的實施雖然意在逐步幫助歐洲走出困境,但是該計劃的實施仍然有一定的要求和前提。
對美國而言,雖然支撐馬歇爾計劃對美國來說壓力並不算太大,但是依然需要對其可能形成的負麵影響予以控製。首先是在實施計劃時需要避免帶來通脹方麵的問題,這主要從控製國內需求著手。從政策上,美國采取了稅收管製,謹慎對銀行借貸進行限製,對鋼鐵、穀物、木材、肉等稀缺資源采取有效的配給計劃,並提高居民收入。接下來是在國家預算方麵,國家采取了高稅收和減少負債等方式,這可以從未償還國債的數量變化上得到體現。在實施馬歇爾計劃後,未償還國債占GDP的總額總體上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而對歐洲而言,美國的要求主要是體現在“歐洲經濟一體化上”。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強調“歐洲作為一個整體”複興是美國提供援助的條件,並邀請所有的歐洲國家予以合作,這否定了“平衡恢複”政策對德國的排斥。這一觀念要求歐洲經濟融為一體,打破戰前各國間貿易、關稅的壁壘,縮小國與國的差別,創建歐洲經濟的一種新結構。歐洲在“經濟一體化”後對美國的依附,一方麵有助於美國對蘇聯和德國進行“雙重遏製”,使得美國有效承擔起大西洋聯盟中的領導責任和地位;另一方麵有助於減輕美國在歐洲的經濟負擔,尤其是取消歐洲國家間關稅壁壘的做法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圖為美國未償還國債總額占GDP的比重
C 實施措施
馬歇爾計劃主要由兩個機構負責實施落實:美國經濟合作署(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ECA)和歐洲經濟合作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European Economic Cooperation,OEEC),其中後者於1948年4月16日由歐洲16個國家在巴黎簽署《歐洲經濟合作條約》後成立的。這兩個組織負責處理歐洲經濟問題,協調分配援助物資等。
依據不同的機構和學者的計算,馬歇爾計劃援助的金額從103億美元到136億美元不等,依據國際開發總署(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的統計,馬歇爾計劃主要參與國家及份額為:英國(24.7%)、法國(21%)、意大利(11.7%)、德國(10.8%)等。
從援助的形式上看,主要包括美元援助、技術協助、擔保金以及對等基金等。其中,絕大多數的援助方式是直接的美元援助,這主要針對商品物資和具體的工程或者項目融資,其中物資方麵,早期主要是提供食物、養料、飼料等,後期生產設備的資助占比上升。例如,在1948年到1949年,原材料資助占比從50%降到27%,而設備資助占比則從20%上升到50%;在項目融資方麵,主要用於基礎交通設施建設、能源電力生產和鋼鐵生產的增長和現代化等,大約5.65億美元來源於馬歇爾計劃。技術協助主要是用於資助美國專家拜訪歐洲及歐洲代表團訪問美國的費用,到1951年年底,6000多名歐洲人來到美國學習管理、技術和勞動力生產方法,花費0.3億美元。擔保金主要是為了鼓勵美國商人投資歐洲工業和現代化發展,確保美國人的投資可以獲得回報。美國國會授權了3億美元(隨後修正為2億美元)的額度,但截至1952年6月,涉及38項工業投資的投資保證金僅為3140萬美元。援助的美元在使用時主要采用對等基金,即將馬歇爾計劃的援助資金轉化為由當地貨幣構成的資金,剩餘未轉為當地貨幣的資金主要直接用於物資設備的購買等。
為了配合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在OEEC的協調下,歐洲於1950年9月成立了歐洲支付聯盟(European Payment Union,EPU),意在消除歐洲貨幣之間的不可兌換的障礙和數量限製。EPU通過決定每個國家的配額來平衡歐洲國家相互之間的赤字,例如,某國家為進口支付的總額超過了出口所得,該國可以從EPU獲得信用額度補齊差額,當然,EPU也具有有效的製裁機製要求其償還。這種製度在促進歐洲與美國自由貿易的同時,也使得各個成員國可以確定對美元的精確匯率,促進了固定匯率的美元本位製的形成。

表為馬歇爾計劃按照類型的支出情況
整體上,從背景、目標以及實施措施看,馬歇爾計劃是美國在“二戰”後對歐政策的一個重要轉變,美國政府實施馬歇爾計劃不僅是為了本國的經濟利益,而且還希望借助歐洲的經濟複興來遏製蘇聯,確保美國的霸權地位。與一般的經濟援助計劃相比,馬歇爾計劃除了更具有政治色彩外,還首次正式提出了“歐洲一體化”的觀念。
實踐證明,馬歇爾計劃是一個成功的援助計劃,並對戰後歐洲的一體化進程起到了推動作用。

圖為馬歇爾計劃中歐洲主要國家獲得的資助份額
注:其他包括丹麥、愛爾蘭、冰島、挪威、葡萄牙、瑞典、土耳其等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6-27 0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