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保雞丁你還要做微辣,你吃糖醋裏脊好不好?”
“吃什麼?”“不吃辣……”你都能感受到對方投射過來同情絕症患者一樣的眼神。
你知道嗎,肯德基現在基本是個川菜館了。
上個月的一天,我從國貿一個會場裏出來,已經過了飯點兒,下午還約了個采訪,我想都沒想就推門進了一家肯德基。
雖然多年以來,我是一個麥當勞派,但在我的印象裏,這兩家西式快餐都能給我穩定、一致、不算好吃但很安全的味道。
然後我發現我錯了。在奉行了多年的中餐化策略之後,肯德基的菜單早已不是我小時候記憶裏的那個樣子。與其說是中餐化,不如說是川菜化——如果你不想吃那些奇奇怪怪的蓋飯,那麼幾乎每個漢堡都是辣的。
點擊播放
GIF/904K
我其實並不排斥辛辣,甚至可以說是喜歡吃辣,曾經風靡一時的香辣蟹、水煮魚、麻辣小龍蝦都是我的最愛,以前上學的時候,家裏做的麻婆豆腐也是我最下飯的食物之一。
可惜,我對辣味的欣賞隻停留在了這些古早的記憶裏。
自從高中患上鼻炎以後,每次吃辣都要流上半個月鼻涕,最終才忍痛割愛的。
我在外幾乎不主動點辣菜,每次朋友聚會我也會說“我不吃辣”,但這並不意味著滿桌子都是不辣的。
所以一個常見的現象是,每次和朋友約飯,朋友說吃啥,我說不吃辣。
結果最後辣菜上來,我吃得比誰都歡。
一切餐飲川菜化似乎困擾的並不止是我一個人,細數一下“不適合吃辣”的病大概有這麼多:鼻炎、咽炎、胃炎、扁挑體炎、結膜炎、口舌生瘡、痔瘡、智齒發炎、牙周炎、月經不調、任何過敏體質、所有皮膚病、感冒、焦慮、抑鬱……
除此之外,如果你在吃任何一種消炎藥、複合中藥、精神類藥物和大部分激素及抗過敏類藥物,理論上都不能吃辣。
尤其是從個人的經驗來說,辣椒幾乎是僅次於北京霧霾的鼻炎咽炎致病原。去吃海底撈的時候,就算冒著大不韙點了鴛鴦鍋,都能被辣鍋裏紅油燒出來的煙熏得鼻腔癢癢。
點擊播放
GIF/478K
對於沒事就喜歡生點小病裝林黛玉的中產階級來說,基本沒有幾個人在適合吃辣的範圍之內。
如果世界上沒有川菜,朋友圈裏發燒的、鼻塞的、胃疼的、腹瀉的可能要少上一大半。
可惜,這個世界沒有如果。川菜不僅以其本身的姿態大舉入侵大江南北,連原本不是川菜的館子,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也變得重口味起來。
肯德基是一個例子,但還並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隱形川菜。
隱形川菜分為三個境界。
第一個境界叫:“這道菜不辣,辣味是鍋上的。”
以大學和低檔寫字樓周邊的食堂菜係為重點,我曾仔細觀察過北大西門對麵一家沒名生煎,它在西紅柿炒雞蛋這道溫潤中興的家常菜上完美展示了萬物皆可川菜化。
每一次,西紅柿炒雞蛋的味道完全取決於上一道菜做的是什麼。有一天,我眼睜睜地看著服務員先端出一盤回鍋肉,再端出了我的西紅柿炒雞蛋。
盤子裏真的一片辣椒都沒有,但我流淚的鼻子知道,上一桌回鍋肉裏的辣油都在我這盤蓋飯裏。
第二個境界是“免辣不好吃,我給你少放點辣吧”。
微辣一直是一種玄學,對於微辣的定義需要以老板家鄉距離川渝地區的遠近作為衡量——一個東北師傅的微辣是放一小勺辣椒,一個四川師傅的微辣是少放一小勺辣椒。
而實際上在辣度的衡量上除了師傅的主動控製之外,用戶的被動體驗也有影響。比如我的同事小G就說,他在學校的時候,老去一家飯店讓師傅做“微辣”的宮保雞丁。
次數多了之後,師傅怒了,說:“宮保雞丁你還要做微辣,你吃糖醋裏脊好不好?”
第三個境界是“我沒說不辣呀,隻是沒告訴你辣而已”。
這種可以說是大隱隱於市了。
我記得新奧購物中心有家魚骨粉,菜單上有“招牌白湯”和“勁辣紅湯”兩種選擇。不能吃辣的人當然毫不猶豫地選白湯……嘻嘻,恭喜你,白湯也辣得你明天在廁所叫爸爸!
這家店旁邊就是一家韓式雪冰店,我覺得生意全是魚骨粉的白湯顧客撐起來的。
凡遇以上種種,你能摔盤子走人嘛?
倒不是心疼那點錢,隻是小時候受到“不能浪費糧食”的教育多了,總覺得有些於心不忍。
一隻豬,活了一輩子,就為了能給你帶來十幾分鍾的味覺愉悅,就因為它沾了上一鍋的辣椒油就不再配得上紅燒肉這一桂冠嗎?人類也未免過於殘酷了些。
於是最終,我隻能忍著把這些端上桌的辣味吃下肚,把一切痛苦都留給自己。
絕望了,真的對這個世界絕望了。
川菜從正麵進攻、全麵進攻,已經轉入了巷戰、地道戰和遊擊戰,力圖消滅每一個異見分子。
不管你是真的不喜歡吃辣,還是因為某種疾病不能吃辣,辣椒總以威逼利誘的方式最終出現在你的餐盤裏。不吃辣的人,就像是重慶火鍋中間那一小勺蔑視性的白湯,基本上不配在外麵吃飯了。
而“吃辣=下等人”這種說法也早就不攻自破,你要是不吃辣,不吃火鍋,你基本就告別了80%社交、商務、朋友聚會。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信息啊我的朋友,不和狐朋狗友吃火鍋,你那些職場小八卦、同行內幕黑料、Jessie又踹了Jack之類的信息還能從什麼地方獲得呢?
之前在一個群裏聊到這個話題,一個在北京土生土長的精神廣東人,完全不加掩飾地將川菜的勝利斥之為中國飲食的退化:“隻有吃不到新鮮食材的地方才需要用濃厚的辣味來調味,辣原本就不是味道,是一種味蕾遭到傷害的觸覺。你一旦接受了它,那它就會破壞你的味蕾,讓你無法再嚐到其他一切美食。”
盡管我並不認同他的觀點,但還是對廣東有了一絲期許——也許真的隻有在廣東這最後一片不被川菜所“玷汙”的聖地,我們不吃辣或不能吃辣的人才找回一點尊嚴。
轉過月我有機會出差去了一次廣州,一天工作結束之後我出去覓食,然後發現實際情況根本不如這位精廣所言——在工作日的晚間,廣州最繁華的商圈之一太古匯,粵菜、京菜、韓餐、西餐一律冷冷清清,隻有一家重慶火鍋人滿為患甚至還需要等位。
點擊播放
GIF/879K
回來把這個消息告訴這位精粵,他如喪考妣,一度想要修改人設為精神日本人。
我沒好意思告訴他,小肥羊和海底撈在日本銀座和池袋開了店,從價位看還和傳統日式中華料理拉開檔次,非常高級。
最後更新:2017-09-06 20: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