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時常做一件事,居然會讓全家惹上癌!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會有一些炒菜的小習慣,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節約的行為,或者是看起來很正確的行為,可是大家知道嗎?也許就是這些看起來正確的炒菜習慣會讓癌症找上你哦,那麼大家知道炒菜的注意事項是什麼嗎?
炒菜後不刷鍋接著炒:產生苯並芘致癌
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習慣:剛炒過雞蛋,鍋裏還有一些底油,放點油再接著炒其他的菜,這樣很節約。然而,看似幹淨的鍋表麵會附著油脂和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可能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而且不刷鍋接著炒菜,原本在鍋裏殘餘的菜很容易燒焦,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隱患。
炒完菜馬上關油煙機:可能會誘發肺癌
有人喜歡炒菜結束後,立馬關掉油煙機,然而就是這一隨手習慣,卻暗藏“殺機”。如果炒菜時火特別大,且菜燒焦的話,會引發有害物質釋放,對唿吸係統產生危害,有誘發肺癌的可能,所以炒完菜最好不要馬上關油煙機。事實上,油煙機排除廢氣也是需要時間的,炒菜結束後仍有未排幹淨的廢氣殘留在廚房。炒完菜後,不妨讓油煙機繼續運轉3~5分鍾,確保有害氣體完全排出。
油冒煙時才下鍋:反式脂肪酸傷身體
怎麼看油是否熱了?很多人會回答看到油鍋冒煙就行了。但油鍋冒煙時,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把菜下鍋,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加患癌風險,蔬菜中的很多營養素也被破壞了。營養師建議,在烹飪過程中,最好是熱鍋冷油,油在高溫狀態下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是有害的。
剩下的油用來炒菜:殘留致癌物含量高
很多人不舍得倒掉炸過的油,繼續炒菜。專家建議,食物油最好隻用一次,在控製好油溫的情況下,最多2~3次。使用多次用過的油,裏麵會有殘留致癌物,主要是苯並芘的成分,還有些醛類、雜環化合物等。
溫馨提醒
油炸、爆炒等烹飪方法,雖能做出可口的菜肴,但在醫生眼裏,這類烹飪方法可能製造更多的“致癌物”,特別是肺癌、食管癌以及腸癌都與不健康的烹飪方法有關。下麵教大家幾個避免致癌物產生的小技巧
1、裹層麵煳再煎炸
炸丸子、炸魚、煎牛排等,煎炸這類食物時,肉類的蛋白質經過高溫可產生致癌物。
要想減少致癌物產生,可在原料外裹一層厚度適中的麵煳(可用澱粉、蛋清混合)再下油鍋煎炸。麵煳可起到隔離作用,不讓肉類直接在高溫的油裏加熱,最大程度減少這兩種致癌物產生。
2、炒菜時加醋
在烹飪過程減少致癌因素,還要盡量保存食物中的維生素C,達到這個一舉兩得的目的,應該怎麼做呢?
建議在炒菜時,多加點醋,因為醋可避免蔬菜中維生素C丟失,而維生素C可阻斷亞硝基化合物(一種可導致消化道癌症的物質)形成。另外,減少食物中維生素C丟失,最好別倒掉炒菜時的菜汁。
3、勾芡
如果你在炒西紅柿、小白菜等比較容易出湯的菜時,可在出鍋前勾點芡,讓澱粉把菜汁濃縮起來,盡可能多地保留蔬菜中維生素C含量。
通常勾芡要掌握好時間,應在菜肴九成熟時進行。過早會使芡汁發焦;過遲則使菜受熱時間長,容易失去脆嫩的口味。
4、出鍋前拌蒜泥
蒜泥中的硫化物和大蒜素有很好的抗癌抗氧化作用,但是不耐高溫,所以出鍋前放才有效果。
想不到吧!這些表麵節約的小習慣卻會釀大禍!趕緊告訴給你做飯的人及身邊的人。
最後更新:2017-08-30 09: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