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12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一文幫你把握英國大選後英鎊基本麵

摘要

特雷莎·梅的選舉失算預示著政治不確定性的增加,而非減少。

  在英國大選過後,ING的分析師稱目前的英鎊蘊含兩個不穩定因素:國內政治風險溢價:特雷莎·梅的選舉失算預示著政治不確定性的增加,而非減少。“硬脫歐”風險溢價:目前唿籲“軟脫歐”還為時過早,但是“經濟上理性的”脫歐方案將會徹底改變英鎊的基本麵。

  1。國內政治風險溢價:特雷莎·梅的選舉失算預示著政治不確定性的增加,而非減少。

  特雷莎·梅明確地表示她將留任英國首相一職,雖然她所在保守黨內還存在一定的動蕩,但目前對領導地位的競爭出現的概率很小,特別是可能引發第二次選舉使工黨領導人傑裏米·科爾賓得利的情況下。工黨領導人科爾賓並未放棄組成一個少數派政府,這種情況也很難出現。我們仍然注意到,相比2010年時組成的聯合政府而言,保守黨和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之間達成的任何的信任支應協議(confidence and supply arrangement)都將是不穩定的——這有可能使關鍵政策方麵的立法過程放緩,不僅僅是預算和脫歐。

  鑒於英國大選的目的是增強現任執政保守黨政府的政治穩定,這些短期不確定性將會在整個夏天使英鎊承壓。1%到2%的國內政治風險溢價,以及對英國經濟放緩的擔憂,將使英鎊/美元下行至1.24到1.25,歐元/英鎊升至0.90以上。再加上開啟脫歐談判麵臨的困難,無論從哪方麵講,都應當在近期對英鎊保持謹慎。

  2。“硬脫歐”風險溢價:目前唿籲“軟脫歐”還為時過早,但是“經濟上理性的”脫歐方案將會徹底改變英鎊的基本麵。

  英國脫歐談判定於下周開始,目前英國對自身再談判中的定位有著更大的疑問。保守黨丟掉議席,工黨獲得議席毫無疑問已經導致投機押注更偏向於英國政府將采用“軟脫歐”方式。此外還有諸多理由: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希望避免在北愛爾蘭和愛爾蘭的之間出現“硬邊界”;蘇格蘭保守黨推動一個“開放式的脫歐”;特雷莎·梅的內閣(和唐寧街首相團隊)麵臨人員調整…這些因素都支持英國政府將有可能采用獨特的脫歐方式來應對。

  我們認為,對英鎊投資者來講,目前判斷將會出現“軟脫歐”還為時過早。因為英國在定位上出現重大轉變在這個階段似乎還不成熟,特別是第一,工黨發出信號表明他們意欲離開歐盟單一市場(更傾向於“硬脫歐”,或者脫歐難度加大);第二,脫歐談判的早期階段將會集中討論“分手費”問題。

  但我們認為,目前英國政府很有可能會采用“經濟上理性的”脫歐方式,即轉換成英國長期經濟前景利益最大化的方式。這就意味著英國會確保建設性的貿易協定,最小化英國企業在歐盟運營的顯性成本(如關稅)和隱性成本(如勞動力)。這對一個被低估的英鎊來講是純粹的利好因素,英鎊目前以約15%的折價交易,這也反映了投資者不看好英國未來的長期經濟。

  但在正麵基本麵因素被市場重新定價之前,我們需要觀察脫歐談判可見的步驟,時間的消失仍然不利於英鎊,英鎊最近的暴跌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成為英鎊上行的阻力。

  硬邊界在脫歐談判中,歐盟、英國、愛爾蘭一致認為,需要作為最優先議題之一加以協商的,就是愛爾蘭島上的愛英邊界問題。目前,愛爾蘭和英國所屬的北愛爾蘭之間,仍有長達約500公裏的邊界。

  不過,這條邊境目前是一條無形的國界。在 1998 年愛爾蘭政府和英國政府簽署《貝爾法斯特協議》後,作為北愛爾蘭和平進程的一部分,愛英邊界線上的邊檢、海關設施就陸續撤除。目前,來往於兩邊的人員、車輛、貨物都可以自由通過,無須受檢;再加上愛英兩國皆為歐盟成員國,更讓英國與愛爾蘭之間的出入境更加便利化。

  但在英國退出歐盟後,英國所屬的北愛爾蘭(上圖紅色部分),和留在歐盟的愛爾蘭(上圖深藍色部分)之間的邊界,也會成為歐盟和歐洲共同市場對外的一條新邊界。

  而這條邊界,需要多邊在脫歐談判中討論以確定是否還能保持目前不設關卡、人貨自由流動的“軟邊界”(soft border)狀態或是要重新設立邊境和通關檢查設施,再度成為一條“硬邊界”。

  開放式脫歐蘇格蘭保守黨希望在脫歐談判中強調移民問題對經濟的影響,希望能與單一市場保持最緊密的貿易關係。

  德銀分析師在周一則表示,英國上周大選出現意外結果後,很可能導致“直升飛機錢”的出現。

  一、上周英國年輕選民崛起使執政黨保守黨未能獲得議會多數黨席位,這可能會對英國甚至英國以外的政局和市場造成影響。

  二、簡而言之,政府很有可能被迫在發達經濟體增加支出,直到債券市場無法容忍高水平負債,之後各央行有可能會被迫通過導致通脹的貨幣政策來稀釋負債。

  三、上周四的選舉可能導致“直升飛機錢”的出現,這個和量化寬鬆QE不同,英國央行將會購買與新的支出相關的債券,而非不依賴於新支出的債券。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6-18 01:13:19

  上一篇:go 科技股調整非拋售信號 A股納入MSCI仍有懸念
  下一篇:go 投資大咖不懼資金流向新興市場:堅持買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