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情形重現意大利?
南歐銀行業迎來下一引爆點,危機或近在眼前。外匯交易員表示,金融危機時出現的銀行業問題又在南歐(尤其是意大利)銀行業出現了,也許危機近在眼前。
“布拉佛斯人也曾經說過,鐵金庫(Iron Bank)終會有倒下的一天……”
多年來令Mint Parnters的分析師比爾-布雷恩(Bill Blain)(下文中的“我”均指代“布雷恩”)一直感到困惑的是,歐洲銀行業究竟有多大的不確定性。
今天早上,收到了同事斯蒂曼(Ben Stheeman)提供的數據,然後我把二線歐洲銀行的不良貸款(NPL)作了個統計。這份基於公開數據的統計可以讓我們有個大概的了解。
沒有人會驚訝於通過將歐洲進行地理上的南北劃分,就能夠分出優秀的銀行和情況不太好的銀行。北歐的銀行存在幾個問題。意大利還是老問題——其19家銀行中有16家無法滿足歐洲的不良貸款標準!我們得出結論,意大利的二線銀行需要籌集32億歐元的新資本才能彌補現有的資金漏洞。(32億歐元現在看來不再是一個大數字,但對於規模非常小的銀行而言,它仍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這意味著可能需要意大利的納稅人進一步的援助。)
最近幾個星期,我們看到歐洲銀行業發生了一係列舉動:針對Banco Popular的解決方案和保釋金措施,Veneto銀行的救助和轉讓,以及一些意大利銀行為滿足不良貸款規定而進行的出售。
然而,新的歐洲證券化法律意味著對衝基金和私募基金可能無法再通過證券化購買不良貸款和融資。
這總結了歐洲銀行業正麵臨的困惑。
歐洲委員會已經為歐洲銀行業聯盟製定了宏偉的設想、計劃和願景,包括單一監管機構、規則和定義。但現實情況是歐洲的各家銀行在其特點和前景方麵仍然非常具有國家特色。它們幾乎沒有“歐洲銀行”代表的共同點。
讀者可能會回憶起,在2007年和2008年銀行業危機初次爆發時,歐洲銀行業幾乎沒有受到損失。人們指責英國銀行多麼愚蠢,沒有像其他歐洲銀行那樣避開結構性和抵押債務。接著,雷曼兄弟破產改變了一切,全球金融危機變得危險。之後,我們陷入了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歐洲銀行業在加重的危機中陷入困境。主權信心的崩潰引發了外界對較弱的一些歐洲銀行的擔憂。
從那時起,我們看到歐洲多次出手救援、救助、發放貸款、違約、重組、重新投資和保釋。監管機構和政治家公開談論這些銀行若沒有納稅人的救助就會倒下——因此他們需要大量的資本。
但是,摧毀一家銀行的絕不是因為缺乏資本。而是流動性——這又取決於信心。隻要普通民眾相信未來能夠從這家銀行取回自己的存款,那麼他們就會把錢存進這家銀行。當信心崩潰時,銀行就會倒下。很簡單。
監管機構假設可以通過投入足夠的資金來解決危機,從而解決信心問題。由於國家銀行體係的重要性,2008年之前投資者預期這些銀行將得到國家的救助。
但如今它已經改變——盡管隻是輕微的。Veneto和MPS的事件表明,由於沒有大型的私營部門提供幫助,意大利人別無選擇,隻能繼續用手中的錢救助這些銀行。
另外,銀行體係信心崩潰的原因也有所不同。這可能是因為民眾擔心銀行衍生品負債表的大量壞賬會在一夜之間引發危機,或其他更直接的事件。一些觸發因素是顯而易見的——就像愛爾蘭的一些銀行陷入了愚蠢的房地產遊戲,盡管它們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市場和財產政策。或者是德國和奧地利的銀行會被有毒資產所壓倒。荷蘭的一些銀行被迫破產。我看到糟糕的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在西班牙引發危機。(另一方麵,我仍然在努力地弄清楚為什麼法國銀行在這樣的險境中基本上沒有受到損失。)
這些危機浮出的真相顯然是,不存在類似於“歐洲銀行”這樣的東西。在歐洲央行成為歐元區監管機構之前尤其如此。每一次國家的利益總是要勝過歐洲的利益——許多歐洲國家仍然在這樣做。以國家為根本的特征和政治仍然決定著銀行經營的方式。
在危機後,歐洲銀行業的整頓是血腥的。一些國家,特別是西班牙和愛爾蘭,在解決危機後出現了更加強大的銀行。一些銀行得到了救援、重組和改名。但還有一些銀行則慘遭“屠殺”。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垃圾債務帶來的症狀及其資本不足的結果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大量的歐洲央行資金和還存有一線希望的銀行需要等到歐洲經濟複蘇(如果有的話)時才能得救。
在美國,銀行業被迫進行資本充足和資產清理。這個舉措起到了效果。
歐洲銀行業聯盟已經提出了許多議題——製定共同的規則,采取相同的步調,從而使歐洲銀行的同質化成為現實。但是,如果這些規則隻適用於大型銀行,那麼這個願景就無法實現。
多年的監管努力和有選擇性的記憶,讓我們認為包含30家核心銀行的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SIFI)銀行部門是健康的。它們都滿足核心資本要求,也按照監管機構的要求進行了重組。
我們不用擔心大銀行。當然,有可能下一次歐洲金融危機就來自它們中的某一家。但是,我們更有可能看到在歐洲銀行業“食物鏈”中處於下遊的銀行引發一係列較小的危機。這類銀行有很多。
我們已經清楚,歐洲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總共有10億歐元。我們不擔心大銀行的分行。歐洲大部分二、三線的銀行業完全正常。但數字不會閃爍著紅色信號燈告訴你危險,危險!我懷疑許多儲戶(包括投資者購買這些銀行的債券)繼續給這些二線銀行提供資金,因為與證據相反的是,他們認為這些銀行是安全的。也許這得益於國家利益、政治或政府的暗中支持——但是大量的南歐銀行仍然麵臨危機,卻仍在吸收著存款。
看看這些銀行的資本、管理和不良貸款,猜猜會發生什麼事情?歐洲較小銀行曾麵臨的問題大部分又重新出現在了南歐(尤其是意大利)的這些銀行上。驚訝嗎?不,我不這麼認為。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7-21 15: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