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52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股權轉讓暗含四板交易所估值 兩類接替者搶奪區域證券牌照

盡管都沒有為券商股東帶來很好的收益,但是不同區域性股權交易所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而此次股權轉讓體現出的估值差異證明了這一點。

券商和區域性股權交易所的蜜月期於2017年結束。9月14日,刊登在21世紀經濟報道題為《券商“清倉”四板交易所夢想照不進現實?》一文中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報道。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清倉手中持有的四板交易所股權之時也引發了市場對於其他一些問題的思考。譬如區域性股權市場究竟該如何估值等問題。

另一方麵,根據四板市場最新的監管政策,區域性股權交易所將具有區域內唯一性的特征,在這種背景下,哪些機構會爭奪這一區域性證券牌照也讓市場拭目以待。

估值幾何

根據21世紀經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2017年共有5家券商轉讓或者擬轉讓手中持有的合計超過7家以上的區域性股權交易所股權。

盡管對於券商而言,此次集中清倉股權頗有些匆忙,但曾經真金白銀的投入並不能就此打水漂。因此,記者在統計時發現,券商在轉讓股權之時還是希望能獲得一定的溢價。

中信證券轉讓所持有的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股權時,掛出的交易金額為3.3億元,這相比中信證券最初投資的金額有了將近1.8億元左右的溢價。

有趣的是,股權交易一來一往之間也暗含了區域性股權交易所的估值問題。國內的幾個重要交易所,如深交所、上交所還有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係統很難用市場的價格去衡量所對應的估值。另一方麵,國內也沒有一家交易所如港交易所一樣登陸資本市場,用二級市場形成的價格進行估值。

顯然區域性股權交易所無法與上述全國性交易所做比較,但市場也仍期望能夠通過券商股權出售的交易勾勒出區域性股權交易所的估值。

在現有的案例中,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的估值最高,接近30億元。中信證券和安信證券在今年分別轉讓了各自持有的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的股權。

中信證券持有12.3%股權的對價為3.3億元,在這筆交易中,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的估值達到了27億元。而安信證券8.49%股權的對價為2.05億元,對應的估值為25億元。

相比之下,北部灣股權交易所的估值就要低很多。國海證券轉讓其51%股權的對價僅為5400萬元,在這筆交易下北部灣股權交易所的估值為1.05億元。

同樣處在經濟並不發達地區的陝西股權交易所,其估值則與北部灣股權交易所估值相近,西部證券在轉讓持有的10.83%股權時,掛出的價格為最低每股1.12元,如果以這一價格成交,陝西股權交易所的估值為1.3億元。

從上麵的對比可以看出,前海股權交易所的估值明顯要高於陝西股權交易所和北部灣股權交易所。那麼在交易中體現的估值差異是否能具備一定的參考。

“四板市場橫向比較應該從掛牌企業數量規模,以及交易所自身運營情況幾方麵入手。”一位天津股權交易所的人士9月14日表示。

首先來看看掛牌企業規模的差別。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四板交易所,截至9月14日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企業數量為17551家,北部灣交易所掛牌企業的數量為1099家,陝西股權交易所掛牌企業的數量為1169家。

其次是財務數據,因為區域性股權交易所很少公開這方麵的數據,因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隻能根據有限資料進行對比。

記者了解到,前海股權交易中心2015年其營業收入2.06億元,淨利潤323.86萬元。2017年1月,其營業收入1502.14萬元,淨利潤25.86萬元。陝西股權交易所截至2016年底,陝西股權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累計總收入727.37萬元,累計淨利潤-159.51萬元。雙方運營情況的差距一目了然。

中信證券區域投行部的一位人士講道:“盡管都沒有為券商股東帶來很好的收益,但是不同區域性股權交易所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而此次股權轉讓體現出的估值差異證明了這一點。”

誰來接盤

除了估值問題外,誰是股權潛在接手方也備受市場關注。

從目前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接手券商持有股權的潛在下家或分為兩種。首先是這些區域性股權交易所原有的部分股東。

以國海證券轉讓北部灣股權交易中心的股權為例,這筆股權轉讓的交易對手方為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投資集團).

記者通過查詢北部灣股權交易中心的工商資料後了解到,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是北部灣股權交易中心此前的股東之一。

因此,這種情形下的股權轉讓很難產生較高的溢價。國海證券在北部灣股權交易中心設立時出資5100萬元,此次轉讓股權的價格也僅僅為5400萬元。北部灣股權交易中心從2014年設立至今國海證券這筆投資的收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種原有股東之間的股權轉讓,價格方麵肯定不能同在市場上公開招拍的價格相比。”華中地區一家大型區域性股權交易所的人士表示。

西部證券此次轉讓陝西股權交易所股權或也是類似的情況。一位接近陝西股權交易所的內部人士9月13日告訴記者:“很有可能是原有股東將西部證券的股權收入囊中,因為原有的這些股東是有優先受讓權的。”

記者了解到,交易所原有股東接手股權除了價格相對較低外,四板市場在未來的稀缺性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顯然盡管四板市場不賺錢,但在現有的監管體係下,未來區域性股權交易所將具有唯一性的特點,也就是說區域性股權交易所也會變成一張重要的類金融牌照。”前述中信證券人士指出。

第二種潛在的接盤方則是在業務上能夠與區域性股權交易所形成業務協同的機構。

券商批量從四板市場撤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無法充分開拓四板市場,盡管作為股東卻也無法施展拳腳。很多四板企業對於券商這一級別的金融機構而言並不匹配,業務無法進一步開展。

券商水土不服並不代表其他類金融中介結構也同樣無法在四板市場掘金。在證監會今年為四板市場製定的規則中,特別提出允許和鼓勵區域性股權交易所開展包括為企業提供改製輔導,管理培訓,管理谘詢,財務顧問在內的中介業務。

一些類金融中介機構正是看中了這一契機。“如果能夠成為區域性股權交易所的股東,那麼將自己的業務和交易所的業務進行協同和融合水到渠成。”前述天津股權交易所的人士9月14日分析稱。

(原標題:股權轉讓暗含四板交易所估值 兩類接替者搶奪區域證券牌照)

最後更新:2017-09-15 08:04:09

  上一篇:go 比特幣跌破19000元 跌幅超12%
  下一篇:go 互聯網保險增速放緩 短期健康險“百萬保額”多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