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戰略催生陝西轉型發展新動能
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升、經濟結構加速由“重”到“輕”、內陸開放持續推進、百姓收入穩步提升……作為西部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大省,陝西抓住經濟結構性矛盾凸顯帶來的“倒逼式”轉型時機,全麵實施“培育新動能、構築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的“五新”戰略,通過培育新興產業、對接國家戰略、補齊民生短板等舉措集聚發展新動能,在邁向西部強省的新征途上邁出堅實步伐。
調結構抓產業添加動能
經過多年發展,陝西形成了以能源化工為主的產業體係,經濟增長對能源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為化解能源價格下滑帶來的下行壓力,陝西省近年來著力改變“油主沉浮”“煤唱主角”的產業結構,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陝西省政府與韓國三星電子前不久簽署合作協議,明確在西安高新區建設投資達70億美元的三星電子存儲芯片二期項目。除了三星電子,比亞迪、酷派、中興等國內知名企業均已在陝西設立智能終端製造項目。2017年前7個月,陝西電子信息製造業完成產值453億元,預計全年可實現產值95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迅勐發展,隻是陝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的一個縮影。以規模化、集群化發展為方向,陝西省不斷壯大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等新興產業。2017年上半年,陝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了1006.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0.5%。
培育新興產業在陝西各地蔚然成風,寶雞市打造“中國機器人產業自主技術關鍵零部件基地”,榆林市推進風力和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渭南市建設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基地,一大批新能源電池和整車製造項目接連落戶……
抓優勢激活潛能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陝西省依托自身在區位、資源等方麵優勢,通過加速構建立體絲路通道、搭建多層次合作交流平台等舉措,努力構築內陸開放新高地。
陝西省發改委主任方瑋峰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陝西已經開通了46條國際航線、4條到中亞和中歐的國際貨運班列,還設立了西北地區首個內陸自貿區、建立多個保稅區、開設內陸港,加快建設絲綢之路最大的物流集散地,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已成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經貿盛會之一。
為了破解科教優勢與經濟發展不匹配的“陝西現象”,陝西省以實施創新型省份、西安全麵創新改革試驗區、西安高新區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三大國家戰略任務為契機,積極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軍工企業等力量,多措並舉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初步形成了具有陝西特色的科技創新體係。
一大批新興研發機構加速崛起,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創新團隊“中科創星”成立4年來,已經累計孵化科技企業超過160家,引進了包括14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在內的海外高端創業團隊60個。成功打造出“人才+技術+資本+服務”四位一體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模式。
補短板抓環境營造勢能
在陝西省實施的“五新”戰略中,“共建新生活”是一項重要內容。為有效增加群眾收入,陝西省近幾年著力扶持旅遊、文化、養老等“幸福產業”。
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是有名的“廚師之鄉”,過去由於山大溝深發展相對滯後,許多“勺勺客”不得不遠走他鄉謀生。為改變落後麵貌,藍田縣認準了“全域旅遊”之路,近年來先後投入數億元資金用於改善旅遊基礎設施,2016年還決定免費開放所有縣管景區,加之一係列文化旅遊項目實施,當年旅遊綜合收入達30多億元。
“最多的時候,我這裏連吃飯帶住宿一天要接待300多人。旺季時客人住宿需要提前預訂。”雖然現在每天都很忙碌,但曾在外謀生30多年的藍田縣灞源鎮青坪村村民潘誌宏卻活得充實而自在,因為村裏興辦起了農家樂產業,自己再也不用四處奔波了。
要想富,先修路。8月28日上午,全長828.5公裏的陝西沿黃公路正式通車。作為沿著黃河修築的一條交通要道,貫穿陝西南北的沿黃公路可與9條高速公路、13條國省幹線公路以及80條縣鄉公路相連接,對沿黃地區旅遊開發、生態環境保護、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在努力補齊民生短板的同時,陝西省還加強了生態環境、營商環境等“軟環境”治理力度,著力營造投資興業新熱土。2017年以來,阿裏巴巴西部總部、吉利新能源汽車、海航現代物流總部、京東全球物流總部一批大項目相繼簽約落戶陝西。
“陝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對產業發展的魄力、推動力和執行力讓我們非常振奮,所以我們決定把業務、資源、團隊向陝西聚集,在西安成立海航現代物流集團,下屬企業超過40家,總資產達2000億元。”海航現代物流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偉亮說。
最後更新:2017-09-27 16: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