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00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中西部農信社“待遇好”卻是違規重災區:內部人控製亂象頻發

農村金融服務領域亂象不僅限於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的情況也不樂觀。

澎湃新聞根據銀監會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統計發現,2017年1月至6月,涉及農信社的罰單有238張,占2017年上半年公開罰單總數的18%,罰沒金額達到3335.5萬元,共有120家農信社、129名相關當事人被罰。 從被罰農信社所在區域看,238張罰單多集中於中西部和欠發達地區,新疆、雲南、河南、吉林四地的罰單數量居於前三位(河南、吉林並列第三),占比近六成。

一位新疆伊犁地區的農信社人士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現在已經規範了很多,“像我們在櫃台辦業務,很多都必須本人來辦理了。”

“內部人控製”現象頻現

不少農信社的違規情況都披上了“內部人控製”的色彩。

從銀監部門公開的違規案由來看,農信社存在客戶經理保管客戶印章、農信社主任參與民間借貸、農信社主任帶領經營班子違法經營等情況。

澎湃新聞統計發現,在129名被罰的農信社人員中,有4人被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

一位雲南農信社人士表示,內部人控製的現象在農信社內鐵定有的,“原來省聯社的理事長不是被查了嘛”。2017年6月6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公告稱,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萬仁禮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審查。在此之前,2015年7月,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副書記、主任羅敏也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另一位雲南的鄉鎮級農信社人士指出,基層網點一般就四五個人,“內部人控製”的情況應該多發生在縣城係統部門。該人士稱,不同於國有商業銀行由總行統一領導,下設分支機構,省農信社之下各級農信社都是分管的獨立法人係統。

在安徽省農信社改革時,牽頭負責改革的時任安徽省政府常務副省長詹夏來也曾公開表示,一些農信社甚至由鄉鎮企業負責人和幹部“內部人控製”,把農信社變成自家的錢袋子。

據澎湃新聞了解,在一些西部縣鄉鎮區域,農信社崗位一直是市場上的香餑餑。前述新疆伊犁地區的農信社人士告訴澎湃新聞,在伊犁地區的縣城或者鄉裏,信用社相比其他大銀行肯定是更好的。信用社本身就是給農牧民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所以在鄉裏更吃香。

前述雲南農信社人士向澎湃新聞分析稱,農信社在鄉鎮上都有覆蓋,農民更熟悉信用社,信用社可以贏得更多的農村存款和貸款。“很多與農民有關的政策都是交給農信社做,無形中我們的業績也會得到提升。”

一位西南地區的郵政儲蓄銀行人士認為,該地區金融機構中,待遇最好的就是農信社。在被問到當初為何沒有去農信社時,該人士告訴澎湃新聞,沒考上!

放貸較為隨意

農信社改製為農商行正成為趨勢。

在中國農村金融服務領域,農信社是支農服務的主要力量,在部分農村地區,它甚至是農民獲得金融服務的唯一渠道。但農信社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較為沉重的曆史包袱,比如:產權不明晰、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不健全、資產質量差。眾多省份都在推進農信社改製工作。

7月13日,河南銀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周家龍在銀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河南有望在今年之前基本完成農村信用社改製農商行的工作。

一位中部地區農商行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該省信用社改製完成已近四年,農信社早已成為曆史。過去貸款較為容易,信貸員審核不嚴格,隨便一張身份證就可以獲得貸款。“但現在不行了,都要擔保。現在銀監會和央行監管很嚴,處罰力度也很大,客戶經理也麵臨著收不良貸款的壓力,所以各方麵的促使下幾乎很難去搞貓膩。”該人士說。

2017年1-6月各省份農信社罰單數量統計圖。

從被罰農信社所在區域看,238張罰單多集中於中西部和欠發達地區,新疆、雲南、河南、吉林四地的罰單數量居於前三位(河南、吉林並列第三),占比近六成。從違規案由來看,有156張罰單涉及信貸違規,占到了農信社總罰單數量的65.5%。四川巴中市平昌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貸款用於繳納土地出讓金,雲南省曲靖市師宗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甚至在無申請、無審批、無借款合同的情況下依然發放個人貸款。

不過,前述新疆伊犁地區的農信社人士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現在已經規範了很多,“像我們在櫃台辦業務,很多都必須本人來辦理了。”

一位東部地區農村合作銀行人士稱,其所在的省份叫農信社的已經沒有了,僅剩幾家農村合作銀行。“估計也都快改成農商行了,我們新行服都做好了。”

前述雲南的鄉鎮級農信社人士也指出,該地區目前還沒有改製,但已經在籌備中了。

農信社人士喊冤:有些罰單是“誤傷”

有農信社人士認為,銀監部門的罰單也有一些“誤傷”。

農信社主要是服務“三農”,服務的對象大部分是農牧民。前述雲南農信社人士表示,信用社罰單數量眾多,其中不乏為政策付出的原因。

該人士向澎湃新聞解釋稱,農信社發放給農民的貸款很容易成為不良貸款。“隻要今年糧食降價,你去要求農民還貸,他拿不出錢來,也沒辦法。”

部分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也是農信社必須麵對的問題。一些農民不識字,在辦理業務的過程中,簽名便由工作人員代簽,然後讓農民按手印。“這些情況在銀監部門看來就是違規,但每個農信社的基層從業人員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此外,在銀監部門公開的罰單中,還存在借名貸款、冒名貸款等現象。借名貸款是指實際需求貸款人無法通過正常程序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從而采取借他人名義貸款的行為。而冒名貸款則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以他人名義貸款、並截留貸款的行為。

前述東部地區農村合作銀行人士告訴澎湃新聞,借名貸款在農村並不鮮見。有的人信譽不好貸不了款,就會找親戚去幫忙貸款,可能有的客戶經理沒有盡職調查,信譽沒問題就放款了。還有一些人已經存在貸款,但是需要的金額更大,就采用了這種方式。

(原標題:中西部農信社“待遇好”卻是違規重災區:內部人控製亂象頻發)

最後更新:2017-07-24 06:48:37

  上一篇:go 天齊鋰業:澳洲第一期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預計明年底竣工
  下一篇:go 調控催生全款買房 廣州多個樓盤“挑客”開發商迫於快速回籠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