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73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將麵臨三大挑戰

  央行該不該發行數字貨幣?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際觸及了貨幣理論許多本質性的東西。國際清算銀行9月期《評論季刊》上的一篇文章,向我們清晰展示了整個社會引入數字貨幣所要麵對的挑戰。

  發行數字貨幣首先要麵對的問題是,央行該不該向普通公眾開放賬戶係統?現在討論的數字貨幣,其主要的功能和現金是類似的——現金不記名,也支持點對點交易,唯一的缺點是它不是電子化或數字化的貨幣。在“央行-商業銀行”二元金融係統框架下,持有現金的公眾想要獲得數字化的支付體驗,唯一的辦法是將現金存入銀行,讓它變成商業銀行的負債。商業銀行這個強大信用中介,讓陌生人之間的經濟往來成為可能,整個社會的支付結算係統也由此得以運轉。

  這樣一來,問題就產生了:流通中的現金是央行的負債,而存款是商業銀行的負債。現金變成存款,意味著商業銀行的信貸擴張在貨幣供應中的權重大幅上升。而“央行-商業銀行”這樣的結算和清算體係,也讓整個社會的交易變得透明和可統計。這兩個因素,前一個讓央行調節基礎貨幣供應成為可能,後一個則成為政府財政和宏觀調控的基礎,最起碼稅可以收上來,經濟規模可以看得見了。

  如果用數字貨幣替代現金,那麼一切就反過來了。因為替代之後,商業銀行不再承擔支付結算的中介功能,近百年來發展起來的全能銀行模式將麵臨變革,金融體係在貨幣供應中的作用也要重新評估。

  基於以上的邏輯,現代央行無一例外都不向普通公眾開放賬戶係統,謹守自身中央清算和貨幣政策的功能定位。雖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托賓也曾假設過,既然商業銀行可以在央行開立準備金存款賬戶,普通個人理論上同樣也可以開設所謂的“通貨存款”賬戶,但這種賬戶在現實中並不存在。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第二個核心問題是應用範圍。目前討論的數字貨幣,主要指替代現金支持自然人之間的小額交易。但以現有的技術手段而論,要做到這一點完全不需要數字貨幣,支付寶或者微信就足夠了。關鍵的問題是,一旦央行對外發行數字貨幣,企業法人和金融市場這兩個更大的應用層麵是否也需要引入?這些機構與自然人賬戶發生往來時,應該接受還是拒絕數字貨幣呢?

  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現有的支付清算係統中,企業法人和金融市場參與者都是受到嚴格管製的,其賬戶實行嚴格的實名製管理。支付係統中的管理員(比如開戶銀行和中央銀行)在後台可以看到數據全貌。這種架構,目標是整個社會的數字化管理,包括但不限於應對稅收征管、反洗錢、應急處理等等各種挑戰。顯然,不記名且點對點的數字貨幣在這裏是一個異端,會讓整個係統亂套。

  第三個也是爭議最大的問題,就是匿名性。匿名性也分兩個層麵:交易對手匿名和第三方匿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這兩個層麵都是匿名的。

  在我們現有的貨幣形態中,紙幣可以做到交易對手匿名和第三方匿名,因而也成為非法交易首選的支付方式。正因為如此,現代社會中紙幣的流通量已大幅下降。而存款賬戶或者各種金融產品之間,交易對手匿名和第三方匿名都不可能。避免信息泄露的解決辦法是分層授權,同樣是嚴格管製。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央行發行一種不記名且支持點對點交易、能夠完美避開商業銀行賬戶管理係統的貨幣,在法理和實操兩個層麵將要遭遇的挑戰有多大,已不言而喻。

(責任編輯:DF350)

最後更新:2017-09-23 08:22:40

  上一篇:go 關於退歐 英國首相今天都說了什麼?
  下一篇:go 全球“去美元化”風潮漸起 美元周五繼續延續疲軟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