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8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水泥行業去產能行動計劃印發 三年壓減熟料產能3.93億噸

點擊查看>>>水泥板塊行情 水泥板塊資金流

中國水泥協會印發《水泥行業去產能行動計劃(2018~2020)》,三年壓減熟料產能39270萬噸,關閉水泥粉磨站企業540家。前10家大企業集團的全國熟料產能集中度達到70%以上,水泥產能集中度達到60%。設立去產能專項資金(基金),形成政府主導和市場機製結合的去產能機製。2017年試點、2018年啟動。鼓勵企業間兼並重組,支持相互參股、委托經營、資產交換等方式的市場整合,以優化市場布局,提高市場集中度。力爭2018年上半年實現全麵停止生產32.5強度等級水泥產品。2018年全國範圍內完成壓減熟料產能13580萬噸,關閉水泥粉磨站企業210家。

【相關報道】

水泥價格持續上漲 混凝土企業直唿“吃不消”

在庫存極低的背景下,錯峰限產和臨時停產刺激水泥價格持續上漲,而處於“夾板”之中的混凝土企業,則無法向下遊施工方傳導價格上漲壓力。無奈之下,貴州、武漢等地混凝土企業紛紛唿籲政府幹預。上述地區混凝土協會負責人日前向記者表示,水泥價格過快上漲,已經超出混凝土企業承受極限。

水泥價格“跳漲”

自9月進入水泥傳統旺季以來,水泥價格就持續上漲。而近期在錯峰限產等因素作用下,價格更是頻頻上漲。

12月5日,安徽、蘇南、浙北熟料開始第七度上調,幅度50元/噸,即調整後沿江大廠熟料出廠價500元/噸,浙北熟料出廠價520元/噸左右。此次調價距離第六輪每噸上調30元不足4天時間,距離第五輪每噸上調30元不足9天,市場變化速度快,價格水平遠超去年同期。

“根據數字水泥網數據,截至12月1日,江浙皖等地熟料價格超去年同期160元/頓左右。”天風證券分析師黃順卿說。

“目前就武漢區域來看,水泥最高報價已經達到500元/噸,每噸較上個月跳漲近200元。”武漢混凝土協會秘書長楊力荔告訴記者,水泥價格上漲速度遠超預期。

中泰證券分析師黃詩濤等人認為,極低庫存下錯峰限產、臨時停產激化了供需矛盾,使得水泥價格彈性顯現。

隨著北方地區全麵進入冬季錯峰生產階段,南方部分省市的錯峰生產計劃也陸續開始落地。在限產不斷增強的同時,全國水泥庫存近4周呈現持續下滑,需求相對旺盛的南方區域下滑幅度尤為明顯。

據統計分析,目前全國水泥庫容比已經降至50%左右,而華東地區、長江流域等地水泥庫容比已降至45%以下,較多區域處於“空庫”或“半空庫”狀態。

“停產區域因企業供應量有限,部分市場已出現有價無貨狀態,部分地區甚至開始出現限量供應情況。未停產地區大多處於供需兩旺態勢,企業滿產滿銷。”黃詩濤說。

混凝土企業“訴苦”

水泥價格的快速上漲,下遊的混凝土企業“吃不消”了。近日,武漢、貴州等地混凝土協會就水泥價格暴漲發文,質疑水泥行業壟斷,唿籲相關部門介入幹預。

“我們剛剛發了通知,嚴禁各水泥、混凝土企業實施區域性協同壟斷漲價,嚴禁各水泥、混凝土等主要建築材料產品趁勢漲價,價格不得高於《貴州省工程造價信息》發布的市場參考價格的5%。”貴州省混凝土協會會長倪文勇說。

楊力荔也向記者表示,近期水泥價格的快速上漲,已經讓武漢的混凝土企業“扛不住”了。武漢混凝土協會已經向武漢市發改委、經信委、城建委提交報告,唿籲政府幹預。

“一般來說,混凝土企業都散而小,麵對施工方很弱勢,為了搶市場,往往搞低價競爭,甚至墊資運作。水泥價格上漲後,出現價格倒掛,所以根本無法承受價格上漲之痛。”貴州某混凝土公司楊經理向記者說。

“按照《貴州省工程造價信息》施工項目招投標中的水泥價格為270元/噸,混凝土為310元/噸,而目前貴陽地區的水泥已經達到330元至350元/噸,所以混凝土企業隻能虧本。”楊經理說。

武漢一位混凝土公司經理也告訴記者,目前武漢地區工程造價中混凝土為397元/噸,而當地水泥價格已近500元/噸。

記者了解到,經武漢混凝土協會努力唿籲,有關部門也注意到工程造價問題,接下來可能會調整相對滯後的工程造價信息,但預計提高幅度有限。

“這種事以前也出現過,確實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一位水泥企業人士向記者說。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國水泥協會已了解目前的情況,但麵對市場波動,可用的手段有限。

對於今年水泥價格持續上漲的問題,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孔祥忠日前表示,成本大幅增加和部分地區供需失衡導致價格呈上漲趨勢。

“今年水泥價格的高位增長有企業原燃材料、環保治理投入的成本因素,也有部分地區環保督查中地方政府強製企業停產帶來的供需平衡失調的疊加因素。”他說。

孔祥忠表示,在短期水泥價格上漲過程中,乃至錯峰生產、自律停產期間,水泥企業必須把保障市場供應放在首位。水泥企業要加強市場需求變化的研判,警惕局部地區價格過高帶來的風險,通過跨地區熟料的調劑,滿足市場供應,適當平抑價格短期上漲過高過快現象。(來源:上海證券報)

最後更新:2017-12-15 11:49:45

  上一篇:go 【午間公告】聯絡互動:實控人何誌濤承諾12個月內不減持公司股份
  下一篇:go 兩市低開低走 新零售概念逆勢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