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93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諾獎得主也不能理解美股的上漲 瑞信直言:瘋了

摘要

雖然股市上漲,但因金融危機而受創的許多投資者表現地好像都不願再持有股票了。

  在紐約曼哈頓中城的瑞信集團主經紀商業務辦公室,似乎很少聽到電話鈴聲響起了。瑞信的對衝基金客戶不再因為特朗普的推特風暴和股票市場打來電話,發生恐怖襲擊時也不再詢問該怎麼辦了。8月份朝鮮問題爆發時,也幾乎沒有一絲的恐慌情緒。“兩枚火箭在日本上空飛過,但卻沒有任何反應,”瑞信的全球風險顧問主管Mark Connors表示。“沒有人打電話來,絕對是瘋了。”

  大概是瘋了吧,但這已成為了華爾街的常態。不論是核戰爭威脅、颶風、還是俄羅斯攪局美國政壇,似乎已經沒什麼能撼動投資者把美國股市越推越高的決心了。即便是上周獲得諾貝爾獎的Richard Thaler,在對彭博電視闡釋不理性行為驅動金融市場時也說,他也無法理解目前股市為何不斷上漲。

投資者買入提示越來越多

  那麼,究竟是怎麼了呢?畢竟,在八年半的牛市當中,大部分時間的市場情緒都是自相矛盾的。雖然股市上漲,但因金融危機而受創的許多投資者表現地好像都不願再持有股票了,市場的每一個阻礙都會被說成是下一場大崩盤的來臨(哪怕基本麵仍然強勁)。如今,放眼望去,都是膨脹的股票估值、新型數字加密貨幣的熱銷、沒有投票權的IPO獲得市場熱捧,投資者們在熱烈地“擁抱”他們投機的一麵。用華爾街的話來說,每一天都是“逐險模式”(risk-on).

下跌超2個百分點的是日子越來越少

  專家們紛紛拉響警報,但交易員們則表示,投資者心理發生徹底改變並非沒有先例可循,也符合長期牛市最後階段的一般預期。的確,當前世界動蕩不定,但恐懼無可避免地演化為了貪婪,投資者生怕錯過行情,更甚於擔心市場崩盤。使得市場每一次搖搖欲墜之時,哪怕對高估值有合理的憂慮,資金都會快速地重新回到市場中。“大家都會開玩笑地說:逢低買進,這是我們習慣的做法,”與資產管理公司有業務往來的Alpha Theory的投資組合谘詢總裁Benjamin Dunn表示。“現在似乎是必須這麼做,不這麼做簡直就是不負責任的。”

  今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已經四十多次觸及紀錄新高。美國股市市值增加了超過3.2萬億美元,波動率處於曆史低點。可以很輕易地把一切歸因於特朗普和他的大幅減稅承諾。特朗普的當選令股市出現了較大的漲幅(雖然可能不比他常常吹噓一般強勁,也遠談不上美國股市當前周期當中表現最佳的一年),但在瑞信的Connors看來,市場心理的轉變可以追溯到另外一起事件:英國脫歐。

風險無處不在

  2016年6月,英國投票脫離歐盟後,短短三天之內,全球股市市值蒸發2.6萬億美元。許多人稱之為現代英國曆史上最具戲劇性、最令人震驚的事件之一。投資者的恐慌情緒顯而易見,有些人因為恐懼而不知所措。但是市場隨後卻同樣迅速地實現了反彈,投資者迅即忘卻了危機宿命論。自那以後,逢低賣出的悲觀者一敗塗地。Connors說,金融危機以來,在其他重要事件發生之後,“我們都接到了很多的客戶來電”,“但一切隨著英國脫歐戛然而止。現在,哪怕事情似乎很糟糕,但市場仍在低成交量下大幅反彈。大家隻看做多的消息。逢低買進是主流。”

  究竟下一輪跌勢會由何引發,投資者應當何時離場,現在看來遠遠談不上明確。美國銀行去年的一項研究足以說明,想要抓準市場時機麵臨很大風險。該研究顯示,如果錯過牛市的最後階段,往往意味著錯失該輪牛市四分之一的漲幅。此外,大蕭條以來,在市場崩盤前夕持有股票的投資者,隻要有膽識--也有足夠的財務緩衝--不離場,就仍然能讓投資翻番。

精 彩 推 薦

全世界都在“去美元化” 為什麼?

這是未來十年 中國最賺錢的16個新興產業!

美信用卡債務破1萬億 美國人儲蓄不足1000美元

德銀發重磅警告!一個8萬億美元泡沫麵臨破裂

高通出狠招 請求中國禁止生產和銷售iPhone


(原標題:經濟學諾獎得主也不能理解美股的上漲 瑞信直言:瘋了)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10-17 09:38:42

  上一篇:go 接棒耶倫的人麵臨可怕噩夢 全球最大泡沫將誕生
  下一篇:go 美國股市的三次“曆劫” 如何改變了華爾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