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的三次“曆劫” 如何改變了華爾街?(圖)
摘要
市場的每一次“曆劫”,都會讓市場參與者們查漏補缺,從中吸取教訓。

圖:100年來美國股指漲跌情況(以百分數為基礎)
曆史告訴我們,市場的每一次“曆劫”,都會讓市場參與者們查漏補缺,從中吸取教訓。
熔斷機製是股市發生暴跌時自動停止交易的一種機製,其誕生在美國股票市場表現最糟糕的時候——並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製定。
1929年:在大蕭條和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美國股市在10月份和11月份發生了一係列戲劇性的暴跌。作為回應,美國國會通過了《1933年證券法》。該法案增加了股市針對投資者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範圍。1934年,美國國會成立了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道瓊斯平均工業指數下跌23%。當天,美國股市也創下了該指數單日最大跌幅。而在10月份隨後的幾個交易日中,道瓊斯指數依然一路下跌。股市下跌促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創建了“熔斷機製”。
這種機製可以在股市突然暴跌期間緊急停止交易活動,它還對期權的某些規則進行了標準化,以使交易活動更加順利流暢,而且也不太可能幹擾更廣泛的股票市場。美聯儲因此更積極地向大銀行放貸,向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有人認為這一政策也鼓勵了後來的投資冒險行為。
2010年:5月6日添加到日曆的“閃電崩盤”發生,當時美國部分證券市場開始出現突然暴跌,道瓊斯指數下跌9.2%。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隨即批準了修訂後的熔斷機製規則。股票交易所現在可以據此停止單個證券的交易或更廣泛的市場交易。現在,當標普500指數出現7%的跌幅時,就會觸發“熔斷”並暫停股市交易15分鍾。當跌幅觸發20%時也會觸發“熔斷機製”,交易將被叫停直至休市。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10-17 09: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