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聯”揭開神秘麵紗: 化解“信息孤島”瞄準數億征信空白人群
籌備已久的“信聯”終於揭開了神秘麵紗。1月4日,央行宣布受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籌)(以下簡稱“百行征信”)的個人征信業務申請,並在其官網公示了關於百行征信的相關情況。至此,外界熟知的“信聯”官方稱謂確定為百行征信。
以個人征信服務領域強強聯合為組建基礎
據接近央行人士透露,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組建是在總結我國多年個人征信市場發展的經驗、由市場各方共商共建的結果,並擬按共享的市場原則有序接納其他電訊、電力、電商等新的市場組織參與。
央行公示資料顯示,百行征信由央行指導、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以下簡稱“互金協會”)牽頭籌建。注冊地為廣東省深圳市,注冊資本10億。其中,互金協會持股36%,芝麻信用、騰訊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鵬元征信、中誠信征信、考拉征信、中智誠征信、北京華道征信各出資8%籌建。
據記者了解,早在2017年11月24日召開的互金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會2017年第四次會議上,互金協會審議並通過了其參與發起設立個人征信機構的事項,完成了百行征信建立程序上的重要一環。
“百行信為先,即各行各業守信、講誠信都是第一位的。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是由各市場主體強強共商共建的,其中互金協會作為國家級行業自律組織,符合權威性、中立性和規範性要求,會員業態豐富、數量眾多。芝麻信用等8家市場機構經過在個人征信市場兩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在產品服務、技術支持和專業人才等方麵已形成了一定的積累。” 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各方的反映看,對百行征信組建評價積極正麵,有助於解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信息分割問題,增加征信有效供給。這是我國市場化個人征信服務領域強強聯合的成功範式,也是互聯網金融整頓的重要成果。”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建立集中統一的征信基礎設施具備可行性
從公開資料可以看出,百行征信除互金協會外的8家持股公司也是2015年1月央行下發過《關於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的8家機構,準備時間為六個月。
但至今個人征信業務牌照遲遲未發。2017年5月,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曾發文稱,8家從事個人征信開業準備的機構存在三個突出的問題:業務閉環不利於信息共享、不具備第三方征信的獨立性、沒有了解和遵守征信的基本理念及規則等,因此,從監管標準判斷,8家機構的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均不合格。
對此,接近央行人士表示,人民銀行對征信行業始終堅持審慎穩健從嚴的監管原則,審慎審批個人征信牌照。人民銀行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征信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受理、審批百行征信有限公司從事個人征信業務的申請。從世界各國實踐來看,征信產品作為“有條件的公共產品”,準入門檻和標準均較高較嚴,個人征信機構的數量不宜過多。而我國個人征信市場起步較晚,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探索,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建立集中統一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征信基礎設施已經具備了現實的可行性。
有利於化解“信息孤島”困局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領域的個人金融借貸迅速增加。但由於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各家機構均把信息看成自己的核心資產,不願拿出來共享或拿出來共享的信息數據失真,導致個人多頭借貸、過度借貸、騙貸等行為不斷出現。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互聯網金融發展到一定階段,迫切需要有一家符合獨立性要求、具有客觀公正性、能夠保護個人信息主體權益的個人征信機構,實現各家機構的信息共享和風險聯動預警,全麵掌握個人負債狀況,快速識別和有效化解潛在金融風險。
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全球金融和市場業務線東亞太平洋地區首席技術援助官員賴金昌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多年以來一直支持中國征信市場的正規化發展。百行征信的組建標誌著中國的征信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是一個進步,值得稱讚。”
賴金昌進一步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目前已經收錄了約9.5億自然人,其中有信貸記錄的有4.8億人左右,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應該給予肯定。但是,我們一直唿籲在征信中心之外還應該有能按商業原則運作的全麵征信機構(Credit Bureau)。百行征信的組建是一個順應行業發展需要的重大舉措,對完善中國的征信市場意義深遠。”
“在過去信息技術不發達的時代,多家個人征信機構的出現和發展,有助於解決信息共享的問題。但當今信息技術高度發達,信息處理效率大幅提升,同時發展多家個人征信機構,一定程度上將不利於信息共享。百行征信將打通當前各個機構之間的‘信息孤島’,通過對信用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可以提高個人征信覆蓋率,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有利於服務於長尾人群的金融需求。”小米新金融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施豔對記者表示。
未來將堅持市場化發展方向
“百行征信的成立是一個令人欣慰的進展,但其本身不會解決中國個人信息市場上的所有問題。今後幾年,希望能成立一些針對細分市場的專業征信機構(Specialized Credit Reporting Agency),並將征信之外的個人數據公司和風險管理服務商納入適當的規製中。” 賴金昌表示。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也表示,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個人信用信息以個人負債信息為主,與負債密切相關的其他信息為輔。信息來源主要是網絡小貸公司、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和消費金融公司等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掌握的個人負債信息以及其他市場主體掌握的個人負債信息等。
此外,據記者了解,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網絡小貸公司、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和消費金融公司等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以及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與此同時,百行征信有限公司將與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形成“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市場格局,提高個人征信服務的效率、全麵性和準確度,使信用良好的個人信息主體能夠獲得較優惠的利率、較快的融資等各種便利。
“作為中國事實上的第二家全麵征信機構(credit bureau),我們非常希望百行征信能夠成功,我們也樂意提供必要的幫助。百行征信未來成功的可能性主要取決於以下三點:一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原則運作;二是按國際上通行的征信概念和普遍實踐來發展業務,不搞征信擴大化;三是數據的質量(要求全麵、準確、適當、及時)。” 賴金昌強調。
施豔也表示,希望百行征信未來能夠為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提供高質量、標準化、準確的數據以及可能的“個人征信報告”,從而防止個人過度多頭借貸、騙貸等行為,防範個人信用風險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轉移傳播。
(原標題:“信聯”揭開神秘麵紗: 化解“信息孤島”瞄準數億征信空白人群)
最後更新:2018-01-05 08: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