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96 返回首页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比特币,向死而生!

最近的虚拟货币市场一片腥风血雨。

先是9月4日央行等7部位发布公告叫停所有ICO项目和代币平台,而后紧接着于上周五9月8日市场传出消息,说监管层要限期关闭中国境内所有的比特币交易平台。比特币应声暴跌,从周五的29000跌至周日的24000左右,三天跌去5000元。大致比最高点的32000折损25%,但对币圈而言这个波动真不算个事儿。

只有生死才是事儿。而在中国能决定生死的唯有政策。

用辩证的眼光看,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完美。既没有只产生正面作用的政策,也没有只产生负面作用的政策。但因为我们从来不缺赞美政策的人,无论是正确的政策、错误的政策、还是纠正政策的政策,所以我就尝试着做一个非主流的政策批评者。

是的,各国政府都在纷纷准备监管ICO,但还没有哪国政府出台政策一棍子全部打死。甚至有最新消息,说加拿大正式批准了一个项目ICO。如果说中国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的政策是英明的,唯一可以接受的原因必定是中国骗子太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有人受骗举报了吗?为什么不抓捕骗子?

如果客观观察、理性思考一下当今中国的现状,中国哪个领域没有骗子,哪种资产没有泡沫?那么多实名举报都处理了吗?

历史的看,任何新事物出现都是泥沙俱下的,虚拟货币、代币ICO也不会例外。2000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之时表明自己正确的人中,现在还有多少不上网、不用微信支付?

而且,官方在出台政策修订之前,也应该继承先前对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商品的定位,接受其生态圈发展的现状,给区块链技术发展留下一个适合自身基因的融资渠道。

从积极的角度看,个人以为,尽管代币ICO可能有很多骗局,但同时也表明比特币生态已初步形成。先暂停、清理已有ICO项目融资,然后在穿透式监管原则下将代币发行定性为证券发行,纳入适当监管框架,甚至采取类似加拿大魁北克金融管理局的做法,将Impak Coin项目置于沙箱监管,这对真正致力于区块链技术的团队来说,应该是长远的利好。

还有,那些说比特币价格暴涨就是旁氏骗局的人,其实是混淆了两组关系。一是混淆了资产泡沫与旁氏融资骗局,二是混淆了比特币本身与利用比特币骗人的人。

如果仅以洗钱、有骗局、有泡沫为由,简单粗暴的下令关闭比特币交易平台,而又不去打击洗钱、行骗的罪犯,除了懒政还能是什么呢?

即使就资产泡沫话题,比特币的合理价格是多少呢?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疑惑。朋友圈转发的关闭所有比特币交易平台的新闻都只是出自一个财新网报道,文中没有引用任何正式的文件,没有一个具名的官员,通篇仅仅出现了一个不具名的“接近领导小组的人士”。文中也没有提及任何关闭决定的法理基础,只说有骗子有泡沫,对解决实体经济问题无益。如果按照这标准关闭,中国还能剩下什么?

事实上,风险从来就存在于我们的金融体系,创新更是无法避免风险。所以,风险不是问题,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才是问题。

而比特币挑战的正是信用货币制度下风险与收益的错位。货币垄断发行者赚了铸币税收益,而使用者承担了全部风险。哈耶克早在40年前就提出了货币非国家化的大胆设想,但彼时的他不会想象到这个大胆的设想如今会以虚拟货币的形式展开网络世界的尝试。

显然比特币挑战的是所有的信用货币,并不特别针对某个主权国家,但不同的主权货币发行者接纳比特币的程度却有明显不同。发达国家普遍较为开放,比较小、欠发达的国家相对保守。目前看到的资料中,孟加拉对比特币最为严厉。有消息称,在孟加拉使用比特币交易最高可判12年监禁。

我们的邻居朝鲜据报道已经开始了政府主导的挖矿活动,目的是在制裁日益加剧的形势下获取外汇收入。

这是否会成为国际间协调比特币监管的契机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到目前为止,监管虚拟货币还是各国政府独立的行为,这也是可以关闭交易平台却无法取缔比特币的原因。

我们无法否认,比特币的命运恰恰就在它所挑战的权威手中。

在世界范围内,或许比特币的爱好者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变换函数,能够将网络世界的算力转换成现实世界的选力,自己能够选择自己希望使用的货币。

但在当下,比特币如同每一个渺小的我们,都是向死而生。(来源:节点金融)

最后更新:2017-10-08 02:33:18

  上一篇:go 比特币死了,区块链也跟着死了?看看BATJ是咋布局的
  下一篇:go 比特币大涨近6% 突破2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