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48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特斯拉中國建廠迷局!

車東西 文 | 曉寒

近日來,特斯拉將在中國建廠的傳聞四起,讓這家電動車領域的明星公司再次走到了台前。

10月22日,《華爾街日報》一則上海市政府將允許特斯拉在中國自貿區內獨資建廠生產電動車的消息引起了國內相關人士的密切關注。

(華爾街日報關於特斯拉在上海建廠的報道)

10月23日,特斯拉中國回應稱,正在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建設工廠的可能,到了年底,其在中國的國產計劃會更加清晰。

10月2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商務部的例行發布會上再次證實特斯拉正在與上海市政府進行溝通。

特斯拉將在中國建廠的傳聞並非一日兩日,其之所以備受關注主要是因為特斯拉是電動汽車領域的明星公司,其在中國建廠的消息本身就足夠吸引眼球,而另外一個重點集中在了“獨資”兩個字上。

為了保護自有汽車工業,我國政府在1994年發布的《汽車產業政策》中規定外國車企必須與國內企業合資經營,且外資持股比例最高不超過50%的限製。

正是有這一規定的存在,所以傳聞中特斯拉將在上海獨資建廠的說法才引起了密切關注。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幾乎所有大型車企都在中國設立了合資公司並在當地生產銷售。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特斯拉之所以遲遲沒有在中國進行本土生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這個合資股比問題。

一方麵,特斯拉不希望因為股比問題失去對合資公司的控製權利。另一方麵,特斯拉也不希望向他人分享自己的製造經驗。這也是有關特斯拉將在中國建廠的傳聞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特斯拉國產迎來政策春風

今年4月份,工信部在其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稱將逐步完善外資投資管理製度,有序開放汽車產業合資股比限製。緊接著6月份就傳出特斯拉將在上海臨港開發區建廠的傳聞,不過該消息隨後被中美兩方企業否認。

(6月份傳出來的特斯拉與上海政府簽約現場圖)

同樣是6月份,發改委和工信部又發布文件規定,對於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允許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第三家合資公司,再加上雙積分政策的敲定公布,國內又出現了新一輪的電動車合資潮,江淮大眾、眾泰福特,以及東風日產雷諾(易特捷新能源)等新的合資公司先後出現。

8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幹措施的通知》,指出將放寬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等12個領域的外資準入。

隨後,彭博社援引內部人士的消息,稱中國正在考慮允許外國車企獨資在自貿區內設立新能源汽車公司,且最快將於明年實施。在這一傳聞中,特斯拉被外媒認為是最有可能率先在中國獨資建廠的公司。

9月,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在發布會上明確,下半年將在金融、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進一步放款外資準入,並還將支持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加強改革力度,再次引起外媒熱切關注。

10月22日,華爾街日報稱據內部人士透露,特斯拉已經與上海政府就建廠一事達成了一致意見,讓自6月份起就開始流傳的特斯拉將國產一事再次成了熱議的話題。

10月23日特斯拉發布了回應,這一次不僅沒有否認,更是明確表示正在與上海政府溝通,還含蓄地稱“到年底會有更加明晰的計劃”。

10月24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於武分別在汽車強國與低碳發展論壇與第19屆亞太汽車工程年會&2017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談到了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問題。

《中國汽車報》報道稱,董揚在會上傳達出了明年我國自貿區或將允許外企獨資建立電動車企業的消息。而付於武在上述會議期間接受新浪汽車采訪時則說道,“特斯拉在上海自貿區內獨資建廠,與我所得到的信息是相互矛盾的,我隻能說合資股比會放開。”

兩位行業組織負責人的不同說法代表了特斯拉麵臨的兩種“政策利好”:自貿區獨資設廠以及開放合資股比。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按照自貿區的規定,即使特斯拉可以在自貿區內獨資建廠,但是其還需要交納25%的關稅,仍不會是純粹的“國產車”。

所以對於特斯拉來說,待開放股比限製後,與國內合作夥伴一起合資生產才是真的政策利好。

二、特斯拉實現國產的三大利好

眾所周知,2008年起中國逐漸發展成就是全球最大且最增最快的汽車市場,救活或是成就了許多外資車企,如路虎和奧迪。而在眼下這種中國政府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發展的背景下,作為全球目前最具實力與影響力的電動汽車公司之一,特斯拉在中國建廠進行本地生產本地銷售將會為其帶來三大優勢。

(特斯拉在中國的展廳)

1、在中國建廠能夠讓特斯拉旗下車型在國內售價降低20%-30%,從而增加銷量。

2014年特斯拉在國內上市時,其Model S 85車型在中國的售價為73.4萬元(當時約合12.13萬美元),而同款車型在美國的售價則為8.1萬美金,貴出了4萬多美金。

對於此,特斯拉官方當時給出了詳細的定價模型。即12.13萬美元=81070美元(美國售價)+3600美元(運輸與裝修費用)+19000美元(關稅和其他稅)+17700美元(增值稅)。按此計算,相關的稅費占據了特斯拉車型售價的30.2%。

如果再加上節省的運輸費,合資建廠能夠讓特斯拉旗下車型的售價比現在減少4萬美金(約合27萬人民幣)。以目前最便宜的Model S 75車型為例(售價72.35萬元),降低30%的稅費,其價格將會降至50萬左右。毫無疑問,價格的降低能夠增強特斯拉的競爭力,並進一步增加銷量。

2、在中國建廠能夠彌補特斯拉產能不足的問題。

特斯拉方麵多次表示,其平價車型Model 3已經收到了接近50萬個訂單,但該公司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僅僅生產了260輛Model 3,落後於其1500台的生產計劃。

目前,特斯拉僅在美國加州佛利蒙有一家工廠,即使采用了最先進的工業機器人,其工廠一年的產量也就在10萬台左右。

而財報數據則顯示,特斯拉2016年全年一共交付了76230台汽車,並且其銷量在今年還在持續增長。很明顯,僅僅依靠現有的工廠並不能滿足特斯拉日益增長的銷量和Model 3的巨大訂單數。

3、在中國建廠能夠幫助特斯拉降低成本提升利潤。

眾所周知,中國已經是全球的製造基地,擁有大批工廠與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特別是電子產品),像是合資品牌的國產車型,有絕大部分零件都是在中國采購生產的。

再加上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也要比美國低,特斯拉在中國本土采購零部件、本地生產並且本地銷售,可以幫其節省零部件采購和整車的製造、運輸成本,進一步提升特斯拉的利潤。

結語: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加劇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正在蓬勃發展,北汽、長安等國產廠商紛紛將產品重點轉向新能源汽車,蔚來、小鵬等新造車玩家不斷湧現,而為了繼續保持在中國的市場地位,在雙積分政策的壓力下,外國車企也開始尋求在國內設立第三家合資企業主攻電動汽車。

而隨著我國汽車產業政策的變動,持股比例以及對外資投資的限製逐漸開放,像特斯拉這樣的一直對持股比例問題“耿耿於懷”的公司也將加速自己入華建廠的腳步,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銷售。

他們的到來,一方麵肯定會降低了產品價格,豐富消費者的選擇,但是另一方麵也必然會讓國內企業以及新造車玩家們麵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最後更新:2017-10-27 22:19:08

  上一篇:go 大麵積原生隔音棉,寶駿510車門居然有兩道加強筋!
  下一篇:go 日本造假門醜聞又出新主角,“斯巴魯”的車主已經哭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