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的路邊攤都是什麼樣的?美食還是“接地氣”的最好!
每次提到外國飲食,想到最多的,就是西式大餐:“我知道那裏新開了一家法式餐廳”or“這家餐廳可是米其林三星的哦”,完全就是高大上的節奏。
好像外國人隻有高檔餐廳似的,他們也是有街頭小販的,這又是另一種風土人情。
比如餐車文化。
去歐美國家旅行,街邊小販最明顯的就是餐車文化。
而且極為盛行,當地的新鮮食材,讓眾多小販發展成了商家。
墨西哥的餐車與墨西哥卷,是不是讓你收不住你的口水?
又比如水上市場。
去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常能見到這種水上集市。
新鮮的瓜果蔬菜在水上完成買賣貿易。
還有火車市場 。
泰國曼穀美功火車道兩邊即是當地的市場。
每天橫穿集市中心的八列火車和車道旁的小販們,成為泰國“市場遊”中,絕對不可錯過的一道獨特風景。
以及,各國各地都有的街頭小販。
土耳其 & Simit麵包圈(土耳其甜甜圈)
印度德裏 & Jalebi Sweets(印度糖耳朵)
印度-孟買 & 烤玉米
希臘 & 百吉餅
尼泊爾 & 街頭市場
英國倫敦-諾丁山 & 水果攤
印度-德裏 & 蔬菜攤
埃及-開羅 & 庫莎莉Koshary
巴西-裏約熱內盧 & 雞肉派
不過就以這樣的規模看來,完全也稱不得是街邊小販了,更像是個大集市了吧?
將市容市貌這些“客觀”問題先放一放,看著外國的高級餐廳、街邊小販,跟我們國內的比起來,似乎都差了點兒什麼~
不管是晴空萬裏,還是風裏雨裏。
喜歡炒粉的手藝;
喜歡羊肉串的香氣;
喜歡好幾大盤小龍蝦的豪氣;
喜歡火到國外的煎餅果子;
更喜歡三更半夜的擼串攤子。
是的,外國的街邊攤與我們的相比,少的就是這點“地氣兒”。
願你應對得了優雅的大餐,也不忘市井小巷的路邊攤。
當然,若是所有人能協力,去合理解決好環境衛生與民眾情感的問題,那肯定是最好的了!
最後更新:2017-10-08 03: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