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月重啟更名 壹橋股份詳解合理性

上市後曆經兩度更名的壹橋股份(002447),在2017年12月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後,打算第三次變更證券簡稱為“晨鑫智能”。此事很快引來深交所的關注,要求公司說明更名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對此,壹橋股份曾在回複函中承認相關更名不符合變更後的公司名稱應與公司主營業務相匹配的相關規定。據此,公司決定不再更變名稱以及證券簡稱,同時也取消了原本擬提交臨時股東大會審議的有關更名的議案。
不到一個月後,壹橋股份再起更名之意,其在1月5日晚公告,擬將公司名稱變更為“大連晨鑫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證券簡稱變更為“晨鑫科技”。
時隔一月重啟更名
公告顯示,本次公司更名的原因與上一次相仿。2016年8月,公司通過資產置換取得壕鑫互聯控股權,開始布局遊戲產業,形成了海珍品和移動遊戲雙主業模式。2017年10月,公司完成重大資產出售,將海珍品養殖、加工、銷售業務置出,將主業徹底轉型為移動遊戲。自此,公司確定了向移動遊戲及互聯網大文化產業全麵轉型的發展戰略,期望通過更變公司名稱以及證券簡稱,更好地反映公司現有遊戲業務情況及未來發展戰略。但與前次更名不同的是,前次公司擬更名為“大連晨鑫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擬變更為“晨鑫智能”。
在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複中,壹橋股份表示:“公司現有主營業務中,智能業務的實際占比仍然較少,‘智能’兩字與公司現有主營業務不能完全匹配,不符合變更後的公司名稱應與公司主營業務相匹配的相關規定。”然而,這份主動“認錯”的回複似乎依然未能令深交所滿意,壹橋股份宣布放棄更名後的次日(12月12日),深交所向公司下發監管函,一針見血地指出公司此次更名的“硬傷”:公司董事會審議更名議案前,未提前五個交易日向交易所提交書麵申請。
記者注意到,深交所公布的《中小企業板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16號:變更公司名稱(2017年10月修訂)》中,第五條明確顯示:“上市公司擬變更證券簡稱的,應當提前五個交易日向本所提交書麵申請,本所自收到有關材料之日起五個交易日內未提出異議的,上市公司可以發出召開董事會審議變更證券簡稱事項的會議通知,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後披露。”
“吃一塹長一智”,壹橋股份本次更名公告中明確表示,公司已向深交所提交關於本次變更公司名稱和證券簡稱的書麵申請,深交所未提出異議。同時,壹橋股份還特地解釋了此次更名與公司主業的匹配性。公司稱,2017年1-6月,公司遊戲業務實現營收8288.14萬元,占公司總營收的99.92%,故“變更公司全稱與公司主營業務相匹配”。此外,壹橋股份還詳細披露了公司未來的經營發展戰略:公司將圍繞全資子公司壕鑫互聯繼續打造大文化生態圈,通過投資、並購實現業務拓展,並提供智能網絡安全服務。
上市公司更名監管趨嚴
作為本次更名的主角壹橋股份,自上市以來已經連續更換了多個“馬甲”。2010年7月,該公司以“壹橋苗業”之名登陸中小板市場,曾作為市場稀缺的海珍品育苗概念股而備受資金追捧。
但到了2015年1月,壹橋苗業宣布更名為“壹橋海參”。據公司解釋,自上市以來,公司主營業務逐步以海珍品苗種業向海參育苗、養殖、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轉變,未來將在海參產品研發、營銷模式、品牌建設、消費者服務等方麵進行深度探索。
到了2016年10月,曾放言“深度探索海參領域”的壹橋海參再度宣布更名“壹橋股份”,原因是公司通過部分資產置換取得了壕鑫互聯55%的股權,形成海珍品和移動遊戲“雙主業”。公司董秘當時還在深交所互動易解釋,近年來海參需求趨於飽和,市場競爭加劇,價格持續下滑,加之海參苗種繁育病害、養殖水域環境汙染、海參質量安全、經營季節性波動等各種經營風險,未來發展前景不明朗,公司決定注入持續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更強的網絡遊戲等資產。
隨著主業的更變,上市公司更改證券簡稱無可厚非。但近年來,部分上市公司卻在更名上頻頻出位,諸如“匹凸匹”、“中科雲網”、“跨境通寶”、“天神娛樂”等等此類更名,被市場質疑存在“更名式炒作”的嫌疑。
隨著監管趨嚴,此類“任性”更名在A股也成為曆史。2016年9月,上交所製定了《上市公司變更證券簡稱業務指引》。2016年11月,深交所也發布了《變更公司名稱備忘錄》,紛紛針對上市公司更名予以限製。
以壹橋股份需要遵循的深交所規定為例,要求上市公司應根據實際經營業務情況審慎對公司名稱進行變更,不得隨意變更。公司因主營業務變更擬變更公司名稱的,原則上應在主營業務變更完成後進行公司名稱變更。同時,需滿足新業務最近1年內營業收入或營業利潤占上市公司營收比例達30%以上的條件。
2017年10月,深交所對相關規定進行了修訂,加入了“上市公司擬變更證券簡稱的,應當提前五個交易日向本所提交書麵申請”的要求。而前次壹橋股份更名遇挫,正是撞到了這一“槍口”上。
(原標題:時隔一月重啟更名 壹橋股份詳解合理性)
最後更新:2018-01-06 0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