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22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美味佳果,萬壽果

我國是世界花果之鄉,美味佳果,不勝枚舉。但要說起奇來,恐怕要數拐棗了。拐棗的“果實”,其貌不揚,也沒有美麗的色澤,而是棕灰色的,像彎彎曲曲的棒狀物,有如筷子般粗細。沒吃過它的人絕不認為它竟可以吃,以至不屑一顧。可是當你放在嘴裏細嚼慢咽後,才覺得是如此甘甜,真有點像葡萄幹呢!

拐棗,別名:萬壽果、 俅江枳椇、雞爪連、金鉤梨、 拐棗兒、臭杞子、雞爪子、龍爪、彎撈撈、蜜爪爪等, 鼠李科 、 枳椇屬 。

生於海拔2100米以下的開曠地、山坡林緣或 疏林中;庭院宅旁常有栽培。 拐棗適應環境能力較強,抗旱,耐寒,又耐較瘠薄的土壤。它喜歡陽光,多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 溝穀、 溪邊、路旁或較潮濕的山坡丘陵。常與其它常綠、落葉闊葉樹種混生。如土壤深厚肥沃、潮濕,能迅速生長。

分布 陝西、甘肅隴南、江西、安徽、 浙江、廣東、 福建、湖北、 湖南、廣西、 四川、貴州、 雲南等省

高大喬木,高10-25米;小枝褐色或黑紫色,被棕褐色短柔毛或無毛,有明 顯白色的皮孔。葉互生,厚紙質至紙質,寬卵形、橢圓狀卵形或心形,長8-17厘米,寬6-12厘米,頂端長漸尖或短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稀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常具整齊淺而鈍的細鋸 齒,上部或近頂端的葉有不明顯的齒,稀近全緣,上麵無毛,下麵沿脈或脈腋常被短柔毛或 無毛;葉柄長2-5厘米,無毛。二歧式聚傘圓錐花序,頂生和腋生,被棕色短柔毛;花兩性,直徑5-6.5毫米;萼片具網狀脈或縱條紋,無毛,長1.9-2.2毫米,寬1.3-2毫米;花瓣橢圓狀匙形,長2-2.2毫米,寬1.6-2毫米,具短爪;花盤被柔毛;花柱半裂,稀淺裂或深裂,長1.7-2.1毫米,無毛。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5-6.5毫米,無毛,成熟時黃褐色或棕褐色;果序軸明顯膨大;種子暗褐色或黑紫色,直徑3.2-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落葉 喬木,高達10米多;嫩枝、幼葉背麵、 葉柄和花序軸初有短柔毛,後脫落。葉片橢圓狀 卵形、寬卵形或心狀卵形,長8—16厘米,

拐棗寬6—11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常不對稱,邊緣有細鋸齒,表麵無毛,背麵沿葉脈或脈間有柔毛。兩義式聚傘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小,黃綠色,直徑約4.5毫米;花瓣扁圓形;花柱常裂至中部或深裂。果柄肉質,扭曲,紅褐色;果實近球形,無毛,直徑約7毫米,灰褐色。花期6月,果期8—10月。

果實形態似萬字符“卍”,故稱萬壽果, 果柄含多量 葡萄糖和 蘋果酸鉀,經霜後甜,可生食或釀酒,俗稱“拐角”;木材 硬度適中,紋理美,供建築及製 家具和美術工藝品等的用材。。果實形態似萬字符,故稱其樹為萬壽果樹。果實熟透可生吃,果肉多漿,無果核,種子裸露在果肉之外,味漿甜略有甘澀,亦可做湯,湯味獨特醇香。

我們吃的拐棗其實並非它的果實,而是它肥厚的果柄。其真正的果實是球形的,大如豌豆,堅硬而幹燥,如果把果實剖開,可見裏麵有3個小室,每一室內鑲著1枚種子。每當深秋,拐棗成熟之時,你隻要用力搖一下樹,拐棗就會像雨一樣落下來,當地農民也常常一串串采下來,晾幹後,拿到市場上出售,就像某些地區賣醋柳一樣,極受孩子們歡迎。

價值:

拐棗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據科研部門分析測定,其肉質果梗中含蔗糖24%、葡萄糖9.5%、果糖7.92%。風味頗佳,可作為生食果品。因而有“糖果樹”的盛名,又有“雞爪梨”、“甜半夜”之雅稱。此外,還含有豐富的有機酸、蘋果酸鉀等無機鹽類。含有多種維生素和1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含鐵、磷、鈣、銅、錳、鋅等營養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堿。每百克拐棗肉質梗含粗脂肪74毫克、粗蛋白3.07毫克、總酸345.8毫克、維生素C16.29毫克。是一種很具有開發價值的野生果類資源。

拐棗樹的經濟價值不小,其肥大的果柄幹後含糖量可達47%,因而有“糖果樹”的盛名。除生食之外,尚可釀酒。其木材堅固,紋理美觀,可用來做樂器、家具以及諸如精致的木匣等工藝品。在中醫上,其種子人藥,有清熱、利尿解酒毒之功效。其樹皮、木汁及葉也可供藥用。此外,拐棗的樹形優美,葉大蔭濃,也是良好的庭園觀賞綠化樹木。

拐棗具有醫用價值,可治療多種疾病。其果梗、果實、種子、葉及根等均可入藥,中藥稱其果實為枳棋子。其藥用最早見於《唐本草》。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它“味甘、性平、無毒,有止渴除煩,去膈上熱,潤五髒,利大小便,功同蜂蜜”,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果品。“其枝、葉,止嘔逆,解酒毒,辟蟲毒”。拐棗果梗釀製的“拐棗白酒”,性熱,有活血、散瘀、去濕、平喘等功效。

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都對拐棗樹有濃厚的興趣。蘇聯有一位學者曾對拐棗樹做過不少研究,他認為拐棗在地球上已經有了500萬~1000萬年的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

陝南秦巴山區是拐棗的密集分布區,資源十分豐富,不僅有許多人工栽培拐棗,而且還生長著許多野生拐棗。由此推斷,秦巴山區可能是拐棗的原產地之一。拐棗是陝南秦巴山區一大特產,這裏不僅資源豐富,而且產量多,果品大,質量優,味道佳,其含糖量要比別處產的高2%~3%。其品種在陝南秦巴山區主要有紅拐棗、綠拐棗、白拐棗、胖娃娃拐棗和柴拐棗(多為野生)等5種。以白拐棗和胖娃娃拐棗兩個品種較佳,果大、味好、產量高,耐貯藏。整個陝南秦巴山區拐棗的分布、數量和產量,尚待普查。僅旬陽縣拐棗年產約200萬公斤,平利100萬公斤,華縣約5萬公斤。

最後更新:2017-10-07 23:06:17

  上一篇:go 壽司根本吃不飽,為什麼還可以像正餐一樣?
  下一篇:go 紅燒鴨肉,夏天滋補首選,祛暑、化濕、健脾,美味又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