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09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QE的壽命可能很長

摘要

又一年!歐洲的量化寬鬆政策再延長一年。美國人發明了“鴿派的政策收緊”,歐洲人做出了“鷹派的政策放鬆”,央行們扭扭捏捏地讓超寬鬆的貨幣環境延續壽命。

  又一年!歐洲的量化寬鬆政策再延長一年。美國人發明了“鴿派的政策收緊”,歐洲人做出了“鷹派的政策放鬆”,央行們扭扭捏捏地讓超寬鬆的貨幣環境延續壽命。

  歐洲央行在十月二十六日的會議上決定,對現行的資產購買計劃作出調整:將實施購債的時限延長九個月,不過購債規模就減少一半至每月300億歐元,同時維持政策利率水平和前瞻性指引不變。

  這是一個典型的“半杯水,一半滿、一半空”的狀況,既可以說這是收縮,又可以說仍在放鬆。從削減購債額度看,歐洲貨幣當局開始了貨幣環境正常化的過程,到期債券回籠到的現金不再全數作再投資;但是,ECB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調整十分溫和,總裁特拉吉更明言如果通脹不如預期的話,不排除QE計劃進一步延期。歐洲貨幣當局在提供政策前瞻性指引時,刻意留下了一個開放式QE未來,貨幣寬鬆政策可以不斷維持。

  今年全球經濟的最大意外,就是歐洲經濟複蘇好過預期。歐洲央行前幾年炮製出了巨額的流動性,現在慢慢地扶植起消費信心,這個程序和美國經濟複蘇頗為相似。消費與出口從基本麵上改善了增長預期,資金流入股市改善了企業和銀行的信心。在最新的德國IFO調查中,德國企業的信心達到了歐債危機以來的最高點。

  然而,經濟環境的改善和政治陰霾的褪去,並沒有令歐洲的結構性問題自動消失。勞工市場、社保收支上的痼疾依然存在,南歐國家的經濟競爭力依然不足,在許多領域市場出清並未實現,一旦貨幣政策改變,靠流動性支撐起來的複蘇能否持續的確是未知數。歐洲央行必須為可能出現的周期性反複留有餘地,必須為尚未現身的改革匯聚足夠的流動性。

  於是,歐洲采取了減少量化寬鬆的力度、拉長量化寬鬆的時限之策略,而且量化寬鬆沒有預先設定的終止期。QE退出已經開始,但是QE結束卻遙遙無期。出現這種現象,其實還是對可持續的經濟複蘇缺乏信心,歸根到底還是結構性變革未如期而至。

  歐洲所麵臨的困境,其實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全球危機迄今已近十載,金融危機早已遠去,GDP增長早已複蘇,但是結構性改革卻隻聞樓梯聲。缺少變革,所謂GDP複蘇不過是超寬鬆貨幣環境下的數據幻影。各國所提的貨幣環境正常化,幾乎都是將手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耶倫的表情稍微嚴厲了一點,就要被一位更溫柔的換下。

  嚐試到印鈔票甜頭的政府,根本不願意麵對經濟下滑的痛苦。於是在當今政府的思維中,經濟隻有上升周期,沒有下降周期。通過極端貨幣政策,不斷人為延長經濟的上升周期,各主要經濟體的複蘇年期均遠遠超出了平均複蘇期的長度,逼近或已經寫下最長擴張周期的曆史。

  經濟有自身的規律,下行周期中的市場出清、價格調整、庫存調整、就業市場調整,乃是經濟輪回中的自我調節過程。人為地抻長經濟周期,是有代價的。貨幣環境遲遲得不到正常化,正在製造資源的錯誤配置、價格信號的失靈,目前最明顯的症狀就是金融資產價格的狂飆,資產高估值正在被資金作為常態接受,而此為下一個金融危機埋下了伏筆。

  QE退出,已經全方位開始了,但是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卻是退而不出,因為決策者們沒有承受經濟下行風險的勇氣。隻要不出現改革或科技革命,令生產率重新上升,將經濟推回可持續增長的軌道,筆者估計QE的壽命可能很長。

(原標題:QE的壽命可能很長)

(責任編輯:DF305)

最後更新:2017-11-10 07:33:48

  上一篇:go 11月10日財經早餐:參議院版稅改出爐
  下一篇:go 一則報道證實稅改“噩耗” 恐慌指數飆升美元美股齊遭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