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生變 2018年信貸增幅大概率下降
易緊難鬆的貨幣政策將對明年金融機構信貸增速產生一定影響。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2018年實體經濟穩增長的目標要求下,信貸支持仍然不可或缺,不過考慮到貨幣政策不可能大幅放鬆以及“去杠杆”仍將持續等因素,預計增速較今年將有所放緩。與此同時,信貸結構將得到優化,以房貸為主的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速將進一步下滑。
回顧2017年,整體信貸規模一直保持穩定增長。截至目前,央行尚未公布2017年12月的金融數據,而多數研究機構預計,當月新增貸款約為9000億元,較11月份增量略有回落。基於9000億元的市場預測均值,2017年全年信貸增量有望達到13.84萬億元。
對於2018年的信貸規模,業內普遍預期將繼續保持增長,但同時認為增速下調將成為大概率事件。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閆玲預計,2018年貸款總規模將達14.5萬億元,同比增速比今年略低,為12%。“考慮到表外貸款回表內的趨勢,銀行依然反映貸款需求比較旺盛,信貸大概率依然保持增長,隻是增速有所放緩。”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也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保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過去5年人民幣信貸餘額年均增長13.7%,因此適度下調2018年信貸增長目標不僅有利於滿足實體經濟需要,同時也有助於使宏觀杠杆率得到有效控製。
“考慮到在資管新規實施的過渡期,部分非標項目回表的要求,預計2018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左右。應該說,年度新增信貸規模已經很大,更應重視信貸投向和結構調整。”溫彬說。
也有業內人士對信貸增速的預期持更為積極的態度。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則對記者表示,在2018年實體經濟穩增長的目標要求下,信貸支持仍然不可或缺。在他看來,考慮到支持實體經濟的需求和表外轉回表內的影響,預計2018年信貸增速將保持在13%至14%。
業內人士同時表示,在增速下調的同時,信貸結構在2018年也將發生變化。“就零售貸款而言,隨著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以及資本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加快向零售業務轉型,零售貸款占比上升,除了滿足住房剛需和改善需求貸款,消費類貸款、小微金融等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對公貸款領域,一方麵將重點支持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加大對戰略新興行業和現代服務業支持力度,另一方麵繼續支持以PPP方式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溫彬說。
明明表示,2017年受樓市調控升級影響,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下行,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完善房地產長效機製,以及財政部近期釋放啟動房產稅立法信號,樓市頭上的“緊箍咒”難鬆,房地產市場仍然承壓,居民中長期貸款累計同比增速大概率保持負增長。
(原標題:結構生變 2018年信貸增幅大概率下降 以房貸為主的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速將進一步下滑)
最後更新:2018-01-05 05: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