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9
表白
表白被拒,海航安邦曾想收购德国最大保险公司安联
周三,德国《南德意志报》和《商报》都透露了中企海航集团以及安邦保险均有意入股德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安联,然而该案还在初步阶段就已夭折。
来源:路透社
根据路透社于9月6日晚间发布的报道,因为中国和德国预期会有大量的监管问题,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拒绝海航集团及安邦保险的收购意向。
安联集团介绍:
安联集团1890年在德国柏林成立,总部设于慕尼黑,是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截至2016年,安联集团全球共有14万员工,现有市值约733亿欧元,堪称保险业重量级企业。德国金融监督机构有权对这类企业的股东进行审查,如果他们的持股比例超过10%的话,而审查的项目包括公司的可靠性、流动资金的情况以及商业行为等。也许正是这层原因,中方事先就开始了解并购原则上是否可行。
安联方面对海航问询的反应是:
安联总裁贝特(Oliver Bäte)两年来在慕尼黑总部掌管着安联的命运,该公司对来自中国的问询十分诧异,他们为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作好了准备,但是中国人的问询让他们措手不及。在同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CIC)沟通之后拒绝了海航。中投持有3%的安联股票。德国联邦政府对海航成为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的大股东后,又将手伸向最大的保险公司,也深感不快。
海航近期交易状况
近年来,海航集团在国外超过400亿美元的大手笔投资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该公司于今年8月完成哈恩机场收购交割,2016年10月以65亿美元购置25%的希尔顿连锁酒店的股份。2016年12月底以60亿美元接管了美国批发商英迈。今年5月初海航成了德意志银行的最大股东,耗资34亿欧元。
海航集团业务涉猎广泛,涵盖从航空业到金融服务业的诸多行业,近年以中国最积极的非政府实体身份活跃在全球市场,完成了总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交易,这相当于保加利亚的年度GDP总值。
“今年,肯定会将并购步伐放慢一点了,”很少接受媒体访问的海航CEO谭向东对路透表示。
美国和欧洲的政治不确定性--比如英国即将进行的脱欧谈判,中国全面遏制资本外流,已经改变了海航集团能以脱缰之马势头增长的大环境。
“现在形势要比以前复杂一些了,”谭向东在电话里对路透记者说。
他指出,中美关系紧张是最大的风险。
不过他表示,海航不会完全停止海外收购。相比中国国内资产,国际资产的定价更优,而且仍然能够融到低成本的资金。
有人认为海航以马不停蹄之势完成各种交易显示该集团缺乏战略重点,对此谭向东予以否认。他指出,海航正在寻找“低估值资产”。
今年迄今,海航集团已宣布收购逾120亿美元的股权和资产,表明它在关键行业依然保持活跃,其中包括金融服务业。
谭向东说,海航资产中有逾30%为海外资产,来自这部分资产的营收占其总营收的逾一半,海航的规模大到足以让公司在中国境外通过离岸架构来进行交易。
中国政府限制海外投资
大规模的海外交易导致中国监管机构今年加强审查,包括安邦,海航,复星和大连万达等团体的对外收购 - 从足球俱乐部到电影制片厂。
近几个月来,北京对海外并购的限制增加,并且倾向于国内银行减少贷款,当地企业在2016年的海外资产创下了创纪录的2210亿美元。
而在六月份,中国下令一批贷款人评估一些中国更为激进的交易商的曝光率,包括安邦,大连万达和航空到金融服务集团的海航。
有人称,安邦在去年下半年开始讨论收购安联的控股权,并与一些银行,包括选择华尔街银行进行非正式会谈,寻求咨询和贷款支持。
据说,海航还与一些银行进行了类似的谈判。除了监管障碍之外,两家企业集团所有制结构的不确定性导致一些银行退出谈判。
与海航类似,北京的安邦,其主要业务是保险,近年来一直是中国最具侵略性的交易商之一,在海外最着名的是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创纪录的采购。
《商报》也报道了海航集团有意加盟安联事宜,不过,不是海航一家公司,中国保险行业综合性集团公司——安邦保险集团也同安联分别进行了有关的接洽。在过去几年,安邦集团也同样收购了很多国外企业和酒店,其中着名的有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然而不久前,两家公司都为这一收购的意向画上了句点,原因是德国为像安联这类大型重量级企业出售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再加上安联也根本无意出售自己的股份。
德国联邦财政部周三在媒体询问后表示,“从未听说过安邦或海航有意入股安联的事宜。说到底,这只是一件局限于私营经济的事件。”
最后更新:2017-10-08 00: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