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99 返回首頁    go 表白


表白被拒,海航安邦曾想收購德國最大保險公司安聯

周三,德國《南德意誌報》和《商報》都透露了中企海航集團以及安邦保險均有意入股德國最大的保險公司安聯,然而該案還在初步階段就已夭折。

來源:路透社

根據路透社於9月6日晚間發布的報道,因為中國和德國預期會有大量的監管問題,德國安聯保險集團拒絕海航集團及安邦保險的收購意向。

安聯集團介紹:

安聯集團1890年在德國柏林成立,總部設於慕尼黑,是歐洲最大的保險公司,全球最大的保險和資產管理集團之一。截至2016年,安聯集團全球共有14萬員工,現有市值約733億歐元,堪稱保險業重量級企業。德國金融監督機構有權對這類企業的股東進行審查,如果他們的持股比例超過10%的話,而審查的項目包括公司的可靠性、流動資金的情況以及商業行為等。也許正是這層原因,中方事先就開始了解並購原則上是否可行。

安聯方麵對海航問詢的反應是:

安聯總裁貝特(Oliver Bäte)兩年來在慕尼黑總部掌管著安聯的命運,該公司對來自中國的問詢十分詫異,他們為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狀況作好了準備,但是中國人的問詢讓他們措手不及。在同中國投資責任有限公司(CIC)溝通之後拒絕了海航。中投持有3%的安聯股票。德國聯邦政府對海航成為最大銀行德意誌銀行的大股東後,又將手伸向最大的保險公司,也深感不快。

海航近期交易狀況

近年來,海航集團在國外超過400億美元的大手筆投資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該公司於今年8月完成哈恩機場收購交割,2016年10月以65億美元購置25%的希爾頓連鎖酒店的股份。2016年12月底以60億美元接管了美國批發商英邁。今年5月初海航成了德意誌銀行的最大股東,耗資34億歐元。

海航集團業務涉獵廣泛,涵蓋從航空業到金融服務業的諸多行業,近年以中國最積極的非政府實體身份活躍在全球市場,完成了總價值超過500億美元的交易,這相當於保加利亞的年度GDP總值。

“今年,肯定會將並購步伐放慢一點了,”很少接受媒體訪問的海航CEO譚向東對路透表示。

美國和歐洲的政治不確定性--比如英國即將進行的脫歐談判,中國全麵遏製資本外流,已經改變了海航集團能以脫韁之馬勢頭增長的大環境。

“現在形勢要比以前複雜一些了,”譚向東在電話裏對路透記者說。

他指出,中美關係緊張是最大的風險。

不過他表示,海航不會完全停止海外收購。相比中國國內資產,國際資產的定價更優,而且仍然能夠融到低成本的資金。

有人認為海航以馬不停蹄之勢完成各種交易顯示該集團缺乏戰略重點,對此譚向東予以否認。他指出,海航正在尋找“低估值資產”。

今年迄今,海航集團已宣布收購逾120億美元的股權和資產,表明它在關鍵行業依然保持活躍,其中包括金融服務業。

譚向東說,海航資產中有逾30%為海外資產,來自這部分資產的營收占其總營收的逾一半,海航的規模大到足以讓公司在中國境外通過離岸架構來進行交易。

中國政府限製海外投資

大規模的海外交易導致中國監管機構今年加強審查,包括安邦,海航,複星和大連萬達等團體的對外收購 - 從足球俱樂部到電影製片廠。

近幾個月來,北京對海外並購的限製增加,並且傾向於國內銀行減少貸款,當地企業在2016年的海外資產創下了創紀錄的2210億美元。

而在六月份,中國下令一批貸款人評估一些中國更為激進的交易商的曝光率,包括安邦,大連萬達和航空到金融服務集團的海航。

有人稱,安邦在去年下半年開始討論收購安聯的控股權,並與一些銀行,包括選擇華爾街銀行進行非正式會談,尋求谘詢和貸款支持。

據說,海航還與一些銀行進行了類似的談判。除了監管障礙之外,兩家企業集團所有製結構的不確定性導致一些銀行退出談判。

與海航類似,北京的安邦,其主要業務是保險,近年來一直是中國最具侵略性的交易商之一,在海外最著名的是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的創紀錄的采購。

《商報》也報道了海航集團有意加盟安聯事宜,不過,不是海航一家公司,中國保險行業綜合性集團公司——安邦保險集團也同安聯分別進行了有關的接洽。在過去幾年,安邦集團也同樣收購了很多國外企業和酒店,其中著名的有紐約的華爾道夫酒店。然而不久前,兩家公司都為這一收購的意向畫上了句點,原因是德國為像安聯這類大型重量級企業出售設置了很高的門檻,再加上安聯也根本無意出售自己的股份。

德國聯邦財政部周三在媒體詢問後表示,“從未聽說過安邦或海航有意入股安聯的事宜。說到底,這隻是一件局限於私營經濟的事件。”

最後更新:2017-10-08 00:24:36

  上一篇:go 合肥地鐵1號線將開來“表白專列”
  下一篇:go 表白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