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34 返回首頁    go 比特幣


比特幣高位暴漲,專家來告訴你為啥?

前幾天比特幣又一次暴漲了,而且在曆史高位不斷的突破新高。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已經突破3萬人民幣了,簡直是要超越北上廣房價的節奏。這讓比特幣再次受到廣大吃瓜群眾的關注,因為僅僅在一個月前,也就是7月14、15、16號那幾天,比特幣還出現了一次幅度不小的暴跌,那幾天的跌幅比例和這幾天的漲幅比例相當。神奇的是目前比特幣的價格已經是1個月前低點價格的2倍以上。更重要的是,這一個暴跌和一個暴漲,導致的原因竟然也都和擴容與分叉密切相關。

所以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關於比特幣的擴容與分叉的問題,但要講好這個話題其實並不容易,如果你之前有看過相關的一些分析介紹文章,你可能會被各種專用名詞和技術術語給搞暈了,比較簡單的像軟分叉硬分叉,而像隔離見證、閃電網絡、Segwit2x可能就相對難懂一些,而更不要說像UASF、BIP148、BIP141、BIP91這些生澀難懂的專業名詞,以及比特幣圈子內部鬥爭各種紛繁複雜的劇情,和那些根據技術推演出來的比特幣各種各樣多次分裂的可能性。估計大部分比特幣非資深玩家看完之後都有一種腦袋爆炸的感覺吧,我們其實隻想知道,比特幣到底怎麼了,未來還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所以今天,我就試著盡可能的不去提那些複雜的專用名詞和技術細節,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到底這段時間比特幣圈子發生了些什麼?

我們先給出一個比較簡單的結論,1個月前的那次暴跌,有很大因素是因為大家擔心比特幣會因為硬分叉而對市場產生衝擊。而最近的暴漲,也有較大因素是因為最近這段時間很多東西塵埃落定,很多不確定性消除,尤其是比特幣可能會產生多次硬分叉的時間節點大都順利平穩度過,這些硬分叉的可能性一個一個被排除。所以在消除了原先巨大的市場擔憂之後,再加上比特幣係統也正在經曆一次很重要的升級,改善了其性能,所以比特幣的價格再一次一飛衝天,不斷突破新高。

你可能會問,這個硬分叉是個什麼鬼?

首先要說一下,硬分叉不是就是前陣子出來的一種新的虛擬貨幣——Bitcoin Cash(BCC)。嚴格意義上來說,BCC並不是比特幣的硬分叉結果,而是建立在原來的BTC之上的一種新的虛擬貨幣,更通俗的說他相當於傳統比特幣的一個備份,同時又是一種不同的政治選擇。可能說到這裏大家已經有點暈了,怎麼扯到政治了?沒關係,關於這些我們一會兒再詳細說,你現在隻要知道BCC是一種新的虛擬貨幣,而原來擁有比特幣的人,都會1:1的比例獲得同樣多的BCC(相當於平白無故多了一塊資產),而在具體的算法、理念、方案上和傳統的比特幣以及升級擴容後的比特幣都不一樣。

分叉其實就是比特幣客戶端軟件的版本升級。我們手機上、電腦上也都裝有各種軟件,不知道大家的升級軟件的習慣是怎麼樣的?比如我和我老婆的升級軟件習慣就大相徑庭,我屬於軟件隻要一提示有更新,就會趕緊去升級。而我老婆則是從來不去點擊更新升級。而且我還特別看不得別人手機上有很多待升級的軟件提示,看見我就手癢要去點擊更新,所以我老婆就覺得我有強迫症,而且每次她發現我幫他打開app store點全部更新的時候,她都會覺得特別煩,因為升級的時候有些軟件就沒法用了,而且升級完之後又要重新看一遍軟件的開屏畫麵,她就感覺受到了嚴重的騷擾,然後就會把我罵一頓。但我還是堅持這麼做了,為什麼呢?因為我知道軟件有時候也會有硬分叉,也就是說再不升級你的老版本就徹底不能用了。

當然,這種情況並不會經常發生,軟件的開發和運營者也都會充分考慮用戶的體驗,盡可能讓多個不同版本的用戶都能同時順暢的使用。但是在有些時候,當遇到一些關鍵功能更新的時候,軟件的開發者可能無法滿足新版本與老版本的同時兼容,從而不得不停止對一些老版本的支持,要求這些老版本的用戶強製更新,不更新就不給你用了。所以,簡單來說,軟件的每一次版本升級就是一次分叉,變成了多個版本。那些升級之後不會對老版本造成使用影響的軟件升級,我們可以稱之為軟分叉。而升級之後無法兼容老版本的,要求老版本必須強製升級的,我們稱之為硬分叉。

當然,比特幣的硬分叉和軟分叉概念和剛才說的還不完全一樣,但是大致的意思是差不多的。比特幣的運行也是依靠一套協議軟件,而這個軟件係統本身也是在不斷升級換代的,之前幾乎每一次的升級都是向前兼容的,也就是說用戶不需要升級比特幣的客戶端軟件到最新版本,也可以繼續使用。

但如果一次升級屬於硬分叉,那麼用戶就必須升級自己的比特幣客戶端才能繼續用下去。而硬分叉的風險在於,如果有用戶沒升級自己的客戶端,他會發現自己的比特幣,和別人升級了客戶端的比特幣不一樣,是不兼容的,一個是舊版比特幣,一個是新版比特幣,如果有用戶堅持在舊版上不升級,就產生了兩個不同的比特幣,係統就會產生混亂。

在曆史上,比特幣其實也出現過硬分叉的情況,在2013年3月12日,當時是bitcoin qt 0.8.0版本的客戶端發布了,而這個版本中有一個之前沒考慮到的不兼容老版本的bug,使得先升級成0.8.0版本的用戶挖礦得到的比特幣無法得到還留在老版本的用戶的認可,就導致比特幣分裂成了兩條鏈,實質上兩條鏈上的比特幣就是兩種幣,但這種分裂是超出預期的,是因為軟件bug所導致的,所以最後不得不犧牲那些先行升級的用戶,要求大家都再統一回到老版本上,放棄他們在這個有bug的新版本上挖出來的比特幣。最後他們不得不接受,因為就算他們繼續堅持將錯就錯,那些新的鏈上的新的比特幣,也沒有市場價值,不值錢的東西你堅持了也沒意義。所以這麼看來,有時候升級的太勤快也不一定有好處,因為可能會遇到bug,我就經常碰到軟件升級後產生新bug的情況,就是因為升級太勤快了,有時候也是要吃虧的。

但那一次硬分叉很快就被叫停修正了,分叉出來的新幣很快也沒人挖了,也就自然死亡了。所以對於當時的比特幣價格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那為什麼這次的硬分叉擔憂卻對比特幣的價格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呢?那我們就要來說一說可能引起此次硬分叉的原因——擴容。

那麼問題又來了,什麼是擴容呢?擴容就是擴大比特幣每個區塊的大小。而比特幣的區塊就相當於比特幣這個貨幣係統的賬本,而這個賬本是通過一個一個區塊的前後鏈接而形成的(現在已經有48萬多個區塊),賬本記錄了比特幣從誕生以來所有用戶的每一次交易記錄,目前這個賬本中每個區塊的容量呢是1M,1M有多大?其實不大哈,你想我們隨便下個圖片可能就用掉1M的流量了。而比特幣的區塊作為賬本,它記錄的就是所有比特幣用戶在這個貨幣係統中的轉賬交易記錄,那麼根據比特幣平均每10分鍾新增一個區塊的特性,1M的區塊大小隻能支持到每秒3筆的交易速度上限,因為再快就記不下了,這就會大大限製比特幣係統記賬的效率。你要知道,VISA可以支持每秒1萬筆的交易記錄,而支付寶在雙十一這種高峰期處理過每秒9萬筆的交易記錄。這樣來看,比特幣目前每秒3筆豈不是弱爆了?但其實他們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因為比特幣是Peer to Peer的、去中心化的記賬體係,他必然會損失效率,兩者是不可兼得的。而去中心化恰恰是比特幣最根本、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所以去中心化這也決定了比特幣的記賬效率不會太高,但你可能覺得3筆每秒也實在是太低了吧,的確!目前來說隨著比特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使用,整個比特幣網絡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交易,從而使得比特幣網絡已經變得非常擁堵了,基本上每個區塊都被用滿了1M的區塊上限,所以說擴容這件事情刻不容緩。而且其實比特幣網絡擁堵這一事實已經持續了很久了,比特幣係統一直在一種接近滿負荷的狀態下運轉,由於擴容問題遲遲沒有被解決,使得最近一年比特幣轉賬的確認速度越來越慢,為了更快完成轉賬所需要付給礦工的手續費也越來越高。也就導致大家對於這個問題的關注和擔憂越來越高了。

那既然擴容這個緊迫的重要需求已經被討論了那麼久,為啥就遲遲得不到落地呢?原因就在於如果擴容的話雖然能夠解決上述網絡擁堵的問題,卻也會帶來新的問題。所以就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和方案,而主要的兩派觀點已經爭執了很久,始終難以達成共識。

你可能會說了,比特幣不就是一個軟件嗎?軟件最後升級修改成什麼樣?不就是由開發團隊決定的嗎?怎麼會搞得這麼複雜呢?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再強調一下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特點,整個比特幣體係並不是由一個人說了算的,也不是由任何一個或幾個中心化的機構說了算的,而實質上是由整個比特幣社群、由所有玩比特幣的玩家們共同決定的。

傳統的軟件背後一般都有一家公司,那麼公司的老板要求開發團隊怎麼做那就會怎麼做,這完全是中心化的機製。而比特幣的軟件是開源軟件,其整套運行的機製也是去中心化的。換句話說誰都可以組建一個開發團隊,自己開發一套比特幣軟件升級版本出來。但問題是你開發的客戶端誰會用呢?如果沒人用那你開發了也沒意義。所以我們打一個通俗的比方,如果我們把比特幣世界看成是一個國家,那他是一個充分市場化競爭的民主國家,而每一個開發團隊都相當於一個政黨,我們每個比特幣的玩家都相當於是選民,當然也會有一些重要的社會組織和團體,比如礦業、交易所、錢包服務商等,這些社會組織和團體也都服務和影響著所有選民。而每個政黨都把自己的執政理念、方針,以及對比特幣世界未來的看法與展望公布出來,以得到更多選民的支持,而成為執政黨。支持的方式很簡單,就是使用誰開發的軟件那就是支持誰。比特幣世界最早的執政黨,自然就是創造了比特幣的中本聰,後來他在隱退前把軟件代碼的開發大權交給了Gavin,而Gavin覺得比特幣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偉大人類創造,認為自己一個人獨裁不好,所以又把代碼權限分權給了其它4名開發人員,後來又有更多的人加入,發展成了大家經常聽到的Core開發團隊。所以Core開發團隊在很長時間裏就相當於比特幣世界的執政黨,但是在幾年前Core內部就發生了路線鬥爭,Gavin因為和其他人員的理念不合,結果竟然被Core自己掃地出門,後來Gavin和其他一些開發人員就分別建立了XT、Classic、BU等開發團隊,Gavin就這樣從一個原本可以獨霸天下的獨裁者,通過自我閹割拉入同伴分權、然後被同伴們掃地出門,最終淪為在野黨。聽起來怎麼挺像宮鬥劇的,隻不過你覺得這Gavin怎麼這麼傻,其實不然,應該說包括Gavin和趕走Gavin的人以及其他所有的開發團隊,他們有一樣東西是永遠一致的,那就是大家其實都是為了比特幣世界好,因為如果是有損於比特幣世界的想法和做法,也會被廣大選民用選票拋棄。他們唯一的區別隻是他們對於比特幣未來發展的理念不同,所以才會產生分歧、產生路線之爭。

之前雖然各黨派之間開發的軟件也存在一些差異,但都隻是軟分叉這個層級,並沒有到那種互不兼容的情況,所以比特幣還是一個比特幣。但隨著最近幾年來比特幣擴容的壓力越來越嚴峻,而各方的分歧和路線之爭又遲遲沒有達成共識和妥協,兩派的支持力量又比較相當,如果真的鬧掰硬來的話,就可能導致比特幣的硬分叉,從而導致比特幣世界的大分裂。

那這些不同的路線之爭到底在爭些啥呢?由於這3年來關於解決網絡擁堵問題的具體技術方案版本實在太多,經曆的故事也實在太曲折,我們就不給大家詳細展開闡述了。今天我們還是用最通俗的方式,僅介紹其中主要兩派的基本觀點。

我們簡單可以分為兩大派別,一派支持擴容,一派不支持擴容。

擴容派,希望直接擴容到一個大的區塊大小,比如20M,或者8M,最不濟你翻個倍也行,2M,這一派前赴後繼出現了很多團隊,但大部分方案已經陣亡了。

不擴容派,希望保持1M的區塊大小限製,但是通過其他的方法,比如隔離見證+閃電網絡的方式來解決記賬效率和網絡擁堵的問題。

我們不詳細介紹這兩種技術細節,總之他們都各有利弊,更關鍵的是他們都很難接受對方的執行方案。雙方好不容易在16年在香港的一次大會上達成過一次共識(被稱為香港共識),大家各讓一步,雙方的方案中最核心的部分都采用執行,但後來不擴容派毀約不執行了。

後來一直到今年的5月23號在紐約一次更大的大會上,終於讓來自全球21個國家56家知名區塊鏈初創公司共同簽署了紐約共識(Segwit2x)。紐約共識獲得了全網83.28%的算力支持,總量超過每月51億美元交易額的各交易所以及超過2000萬的比特幣錢包同意執行共識方案。其實這個方案和2016年2月份簽署的香港共識如出一轍,都是雙方的一個妥協,雙方要求的工作都做,先做隔離見證(即Segwit),再做擴容到2M(即2x)。隻是執行方法有所改變,代碼交由第三方來開發,並且由5個分散的團隊,即使其中一個出了問題,另外的團隊也能保障方案能夠順利執行上線,從而保證了紐約共識直到目前都是被一路順利執行的。這其實也再次體現了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特點。

最後我們簡單總結一下,比特幣最近一段時間的暴漲暴跌的原因,是因為大家對硬分叉帶給比特幣世界嚴重分裂的擔憂程度的變化所致。而此次可能的硬分叉其根源又是來自於比特幣不得不麵對的擴容升級方案的路線之爭。而這種路線之爭又恰恰反映了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特點,沒有任何一方可以輕易的控製比特幣,而不論各方爭論得多麼激烈,大家的出發點也都是為了比特幣的未來能走得更好。而目前,比特幣世界的大部分人已經通過3年多的協商和妥協達成了一個較為一致的意見,並且已經在穩步的按計劃執行了。這也是最近價格暴漲的重要支撐。但繼續展望未來,硬分叉最終還是很可能會發生,但其實我們不用太過擔心,比如BCC其實就相當於純粹的擴容派分裂後的產物,而這種分裂並沒有對比特幣的價格造成太大的影響,是因為大部分人已經選擇支持紐約共識所達成的更加折中的方案。等到11月份,純粹的不擴容派(也就是前麵提到的Core開發團隊)也可能從主流比特幣世界分裂,從而導致硬分叉產生另一個新比特幣。但隻要他們不會帶走太多的支持者,就不會對比特幣本身的地位造成太大影響。所以現在終於有一個明確結果了,總比雙方僵持不下互相內耗要好。而對於我們普通的比特幣玩家,反正那些分裂出來的幣都是免費贈送的,那最穩妥的辦法就是保持這幾種分裂的貨幣與主流比特幣之間1:1的比例。這樣的話,萬一未來這些不同路線鬥爭的新版比特幣,最終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了勝利,也並不是沒可能取代現在的比特幣的。當然,如果你有明確的政治傾向,那你可以選擇去支持某一派,把所有其他的比特幣都換成你支持的那一種。不過你自己必須要承擔其後果,如果你是跟風去這麼做的話,那相當於是在押注賭博。

比特幣世界真是非常精彩,也很有意思,作為法定貨幣的競爭貨幣,作為人類首次嚐試擺脫中央集權、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打造的數字貨幣,比特幣其實也並不孤獨,不僅他自己內部可能會分裂成多個比特幣,還有大量新型的虛擬貨幣與其一起競爭,所以誰笑到最後還不一定。但我相信,通過充分的、自由的市場化競爭,不論最終成功的是不是比特幣,被人類所廣泛接受的貨幣一定是一種更加完美的、對更多老百姓有利的那一個。讓我們期待那一天的真正到來。

最後更新:2017-08-23 11:47:22

  上一篇:go 比特幣突破3萬元大關後,連續2日展開回調
  下一篇:go 比特幣屢創新高,國家互金安全部門發報告提醒風險